宋代是一個變革時代,也是一個啓後時代!後世也受到影響

和後世聯繫起來,宋朝在很多領域中開了先河。元明清時代不僅其社會經濟在宋代的基礎上繼續向前發展,政治制度對宋代的因襲之處也很多,而且某些標誌性的突出社會現象早就在宋代已見端倪。比如,八股文的雛形即時文可以追溯到宋代,特別是南宋。在南宋紹定元年,有人說舉人的程文雷同,或一字不差。其原因是一些“老儒賣文場屋”。由於有八股雛形,一些類似後世的模擬文章也出現了,葉適和陳傅良就是這方面的好手。他們寫的時文往往結集出版,由於影響太大,朝廷不得不下令禁止出版。明清舉人所享有的待遇和特權,宋代也有。比如只要是考中秀才之後,就能獲得很多特權,如免服勞役。明清時期居住在鄉間的文人如有功名,比如秀才,他們類似於官而異於官,近似於民又在民之上,這些人見了朝廷官員只行書生之禮,而不必三跪九拜,且可以和朝廷官員討論地方事務;地方官上任時也比較依賴他們。地方勢力的鄉紳,在北宋時業已出現,南宋時期為數更多。

宋代是一個變革時代,也是一個啟後時代!後世也受到影響

宋朝為後世留下了許多遺產。據前輩學者研究,主要是幾大筆,一是物質遺產——發達的江南經濟;一是精神遺產——理學。宋朝江南經濟獲得長足發展之後,這種經濟模式有了極強的生命力,無論是元朝軍隊,還是清朝軍隊乃至太平天國軍隊對這些地區造成多大的破壞,江南地區都能很快恢復。理學在宋朝出現之後,經過明清時期的發展與改造,已經在多方面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行為,無論是士大夫還是普通民眾。

宋代是一個變革時代,也是一個啟後時代!後世也受到影響

宋朝也在一些方面為後世製造了不好的開端。宋代人口,據何炳棣的研究,已經達到了一個億。人口增加,需要更多土地,故而對環境產生了巨大壓力。從北宋開始,我國生態問題的惡化已從局部擴展到全國。在北宋初期,黃河中下游及其支流渭水、洛水兩岸的森林植被,繼續遭到破壞。到了北宋中期,齊魯一帶松樹林基本上被砍盡,太行山及京西的嵩山上大半不長草木,以致北宋時期修築宮殿所需要的木材要到隴西和福建等地購買。

由於植被遭破壞,黃河兩岸水土流失嚴重,造成黃河平均每年都出現一次決口或改道。在江南地區,由於人口的遷移與增加,這一帶的森林大量被砍伐,在南宋時期的明州,還需要從國外進口木材。寧紹平原由於森林基本砍光,導致這一地區的著名陶瓷越窯因為燃料缺少而衰落。

宋代是一個變革時代,也是一個啟後時代!後世也受到影響

木材的缺乏也對江南的經濟結構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明清江南地區工業走上“節能省材”型道路,這種趨勢在宋朝就已出現。在兩宋時期的江南地區,還出現了大規模的圩田。圩田雖然是一種高產田,但卻是以犧牲湖泊的排水和蓄水功能為代價的。圩田的大規模修築,致使許多湖泊消失,周圍地區水旱頻繁發生。這些都給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留下了難以逆轉的隱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