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實行嚴格門禁 校外人士不能進入校園嗎

日前,鄭州大學設置嚴格門禁制度在輿論場上引發了熱議。據澎湃新聞網記者實地採訪,該校的門禁系統仍在正常使用,而且,“沒有門禁卡者仍不能進校,學校東門、南門管理很嚴格,主要進出後勤車輛和人員的西門,管理不是很嚴格”。自今年3月以來,鄭州大學“非校內人員謝絕入校”的做法的確引起了不少爭議。不過,鄭大的做法並非個案。《南京日報》在今年5月曾報道,南京大學、南京林業大學、南京工程學院等高校的部分校區都安裝了校園門禁,學生進入校園也需要通過校園卡驗證身份。

從更長的歷史眼光看,大學是否要設置門禁,以及大學是否要有圍牆、是否應該向公眾開放,是個爭議了十幾年的老話題了,從保護學生安全、維護教學秩序等方面,一直爭吵到所謂“大學精神”“大學教育與公眾教育”。但是,多數情況下,人們只是站在各自的立場上展開非此即彼的討論。

鄭州大學門禁制度之事同樣如此。從報道情況看,渴望進入鄭大校園的民眾,主要是參觀遊覽和使用體育設施兩個目的。在其他高校,情況也與之相仿,還有一些外校的學生,他們或來與校內同學見面,或來校內聽講座、參加活動等。不管怎麼說,無論是帶著孩子來參觀校園的家長,還是希望在學校操場上跑跑步的市民,他們的訴求並非不合理。這一來是因為大學除了培養本校學生之外,本來也要兼顧提升國民素養的使命,二來中國的大學多是公立大學,納稅人在不影響大學秩序的前提下享受一點資源,也在情理之中。更何況,校園開放是當前國際主流,即使是歐美國家那些著名的私立大學,大多也不設門禁,甚至連圍牆也沒有,校園與所在城區融為一體。

筆者認為,大學向社會開放,民眾在遵守規則的前提下適度使用大學資源,應當是不容置疑的大學理念。但是,學生的安全、教學的秩序以及校園的衛生環境等問題,也絕不能被忽視。畢竟,提供給學生一個舒適、安全的學習環境,仍是大學教育的首要之義。

對此,可以實行很多靈活的措施。其實不必將所有訪客都拒之門外,只要不是考試時期或其他特殊時期,普通訪客完全可以在登記身份之後進入校園。即使出現大量訪客進入的問題,也可以通過限制人數、訪客分流等方法,來保證安全和有序。比如,北京大學在寒暑假時是遊客格外喜歡參觀的場所,為了滿足訪客的需要,同時不影響學校的正常秩序,北大也會要求訪客預約、登記,並規定在特定的校門允許進入。再者,現在很多高校都有多個校區,老校區一般在主城區內,周圍人流密集,十分繁華,新校區多在郊區,周圍居民較少,外界對大學資源需求不大。或許可以讓老校區全面開放,新校區適度控制訪客數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