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鑑定:翡翠里的這些俗話一定要了解

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行話,在翡翠圈也有關於翡翠的行話(或者說俗語),每句話都匯聚了前輩們的智慧和經驗。行家閒聊時脫口而出的行話,常常令許多翠友們摸不著頭緒,那麼,翡翠行業裡都有哪些行話,列出一些較常聽到或看到的行話術語給大家參考,希望對初涉翡翠收藏領域的愛好者多少會有所幫助吧。


翡翠鑑定:翡翠裡的這些俗話一定要了解

翡翠鑑定:翡翠裡的這些俗話一定要了解

無紋不成玉

無紋不成玉,本身就是天然的東西,不可能完美無缺,翡翠也不例外,翡翠在出生的時候經歷了無數次的大地母親的運動,無數次的擠壓、碰撞、拉扯導致翡翠本身的結晶遭到破壞,形成了裂痕。 隨著時間的沉澱漸漸癒合,膠原蛋白恢復了,但是卻留下痕跡,這就是翡翠癒合裂隙,我們俗稱的石紋。石紋也是翡翠中極其常見的現象,行內也有“十玉九紋”之說。

我們也常說“玉無紋,天無雲”,玉如果沒有紋,就像天上沒有云彩一樣,買玉總想追求完美,但是世上沒有完美的物品,選玉器如同選結婚對象,你喜歡的不一定合適,喜歡你的你又不喜歡,沒有十全十美的人。

無綹不成花

翡翠的裂綹是指翡翠內部存在的那些新的、無充填物的裂紋,它對於翡翠成品的耐久性有很大的危害。

裂綹有大裂、小裂及大小裂並存,有裂紋的翡翠價值會大打折扣,尤其是高檔貨。裂綹對不同玉件的影響也有些不同,一般用作雕刻的翡翠,只要在設計工藝上能把裂紋遮掩住,使之不顯露,則影響不大,所謂“無綹不做花”就是這個道理。


翡翠鑑定:翡翠裡的這些俗話一定要了解

翡翠鑑定:翡翠裡的這些俗話一定要了解

燈下不看玉

看翡翠飾品時不要在燈光下看玉,尤其是帶有暖色調的光源,比如在黃色柔和的燈光下,會顯得更加鮮豔,質地細膩柔和,如同美女,在月光或燭光燈下會更加迷人,既嫵媚又動人。

再者,有些燈光照射很容易把翡翠的一些瑕疵給掩飾掉,使其改變成原有的模樣,當不同的光打入的時候,反射出來的光源就會發生改變。

色差一等,價差十倍

很多朋友初買翡翠,都難免先從表面的顏色開始,翡翠顏色多種多樣,綠的、白的、紫的、紅的、黃的、黑的。其中,光綠色都有幾十種,行內常說的一句話,叫作“色差一分,價差十倍”。


翡翠鑑定:翡翠裡的這些俗話一定要了解

翡翠鑑定:翡翠裡的這些俗話一定要了解

所謂的“幾分色”是指同種顏色的濃淡之分。越濃,價格越高;越淡,價格越低。尤其是對於高檔翡翠來說,顏色所帶來的價差,可達十倍甚至更多。例如:一顆50萬元的翡翠戒面與一顆500萬元的翡翠戒面,翡翠質量、樣式、大小、種水、瑕疵評估都是一等一的,無可挑剔,但二者的價格差別如此之大關鍵就在於綠色的高低。

內行看種,外行看色

一塊翡翠的好壞重點就在於出身,也就是種是否夠好,種水好的翡翠價值也高,因此,有“內行看種,外行看色”之說。打個比方:種就是翡翠的質地,就猶如我們蓋屋子時的地基,而翡翠的色就是建立在這個地基上的屋子,因此,購買翡翠時,首先要看翡翠的種。

種是指翡翠材料的質地。可以把翡翠的“種”理解為翡翠的“基因”。一般按內部的礦物晶體顆粒的大小來劃分,翡翠的種有玻璃種、冰種、糯種、豆種等。以玻璃種最好,豆種以下就比較差了。


翡翠鑑定:翡翠裡的這些俗話一定要了解

翡翠鑑定:翡翠裡的這些俗話一定要了解

三分料七分工

“三分料七分工”指的是翡翠的雕工。一件精美的翡翠飾品,所需的玉雕師,不僅要求其技藝精湛,還需啟動創作者的靈感,形成自己的獨特美學,同時能夠“因料取材,因材施藝”,既可為翡翠錦上添花、光彩照人,亦可將腐朽化神奇,使之成為一件佳作,成為一件藝術品。

不怕買貴,就怕吃藥

只要是真的、成色好的翡翠,即使價格買貴了也不要緊,因為翡翠價格是有上漲空間的,買貴無非是您提前預支了今後幾年的升值空間,但是假貨入手就很難轉手了且無任何價值可言。

不管是行話還是俗語,萬變不離其宗,多看多問。選購翡翠飾品一定要看清“身份證”,如果仍吃不準的話,及時到權威檢測機構進行鑑定。

翡翠鑑定:翡翠裡的這些俗話一定要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