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巔峯坦克:力挽狂瀾,德國黑豹坦克解密

二戰的始作俑者德國是靠“閃擊戰”打下大半個歐洲的,而“閃擊戰”的主角是坦克,二戰陸戰十大明星兵器應有德國坦克的一席之地,這也因為本榜入選兵器主要從技術角度考量,與意識形態無關。

按說德國坦克中虎式坦克名氣最大,無奈其數量太少總戰績有限,而且虎式坦克的毛病和它的長處一樣突出,是一款性能不甚均衡及可靠的坦克,有浪得虛名之嫌,不符合本榜入選條件,按實戰表現看德國3號、4號坦克也十分搶眼,畢竟二戰前期席捲歐洲大陸的主力坦克就是它們,但3號、4號坦克性能一般,到二戰中後期更無優勢可言。

綜合來看,還是德國的黑豹式坦克更具有“明星”範和上榜實力,因為其不論產量、性能、戰場作用、總戰績等方面在德國各型坦克中都是名列前茅的。

德國黑豹式中型坦克基本參數:戰鬥全重 45.5噸,裝備1門口徑75毫米火炮/70倍徑、2挺7.92毫米機槍、1挺7.92毫米高射機槍,12缸V型水冷汽油發動機、功率650-700馬力,最大公路時速55公里,最大越野時速30公里,公路最大行程250公里,爬坡度30度,乘員5人。

黑豹的自重不小,嚴格講應劃歸重型坦克,只是與56噸的虎式重型坦克比才顯得“苗條”些。黑豹坦克體現了德國精工製造的最高水平,當時德國的機械工業尤其是汽車業可是全球領先的。

可以說黑豹式坦克專門是為應對蘇聯T34型坦克而打造的。蘇德戰爭爆發後,德軍裝甲兵團在突擊蘇聯西部的作戰中碰到一塊難啃的硬骨頭——蘇軍T34中型坦克,其優秀的綜合性能讓德軍感到莫大的壓力,在德軍坦克中屬先進的3號、4號坦克與T34坦克相比已過時,更別提落後的1號、2號坦克了,而且這些德國貨基本都屬於輕型坦克(5.4噸—20噸),這在德國上上下下引發“T34危機”。

1941年11月,希特勒下令迅速製造一種能夠對付蘇軍T34的新型坦克,下面就趕緊忙乎。1942年5月,德國軍工部門和軍方對戴姆勒·苯茨公司、曼恩(MNA)公司各自研製的樣車開始進行測試,一致認為曼恩公司的設計更好,希特勒也點頭認可,並下令從1942年12月開始投入生產,1943年1月黑豹坦克陸續出廠。

二戰巔峰坦克:力挽狂瀾,德國黑豹坦克解密

急欲征服世界的德國對敏捷兇狠的猛獸情有獨鍾,新型坦克被命名為“黑豹”式中型坦克,也稱為5號坦克;而稍早定型的6號坦克被命名為“虎”式重型坦克(用來應對蘇軍KV-1重型坦克),不過僅生產了1355輛。

黑豹式坦克的設計主要參照蘇聯T34/76型坦克,繳獲蘇軍完好的坦克成了仿製的實物樣本,德國人照葫蘆畫瓢也算抄襲得有模有樣,如採用T34的大功率發動機、寬幅履帶以及傾斜裝甲等等。

由此,黑豹坦克成為德國第一款採用傾斜裝甲板的坦克,以至外形都酷似T34坦克,只是放大了一號。但漢斯畢竟是漢斯,玩機械絕對是大拿,黑豹坦克除了具有T34的優勢外自身的閃光點也不少:

一是火炮威力大,採用75毫米的口徑雖不算大,可具有70倍徑,屬於超長身管,初速達到驚人的1120米/秒,彈道平直,射程和威力超群;

二是越野性能強,採用雙扭杆獨立懸掛裝置、交錯重疊式負重輪,增強了複雜地形的快速通過能力和平穩性;

三是動力充沛,採用邁巴赫HL210/230發動機,功率從初始的650馬力提升到700馬力,加速、爬坡性能出色;四是率先裝備了夜視器材,駕駛員、車長、炮長均有紅外線夜視儀用於駕車、觀察和瞄準,增強了全天候作戰能力。

從設計指標看,黑豹式坦克確實不錯,但也有不足,主要是側面裝甲較薄,汽油發動機耗油量太大,中彈後易起火等,而測試時間過短也為日後頻出故障埋下伏筆。

黑豹坦克由曼恩公司、戴姆勒·苯茨公司、漢諾威公司、亨舍爾公司、德格馬公司等多家廠商同時製造,累計產量卻只有6042輛,不過二戰期間德國各型坦克總產量才27314輛,其中產量最大的4號坦克是8500多輛,黑豹坦克已是排名第二的“大戶”了。

二戰巔峰坦克:力挽狂瀾,德國黑豹坦克解密

如果先看了美國、蘇聯的坦克生產線,再看德國的就足夠虐心,與美蘇源源不斷的坦克生產相比,到德國那差不多就像在費力擠牙膏,越到戰爭後期越難產。可以說黑豹坦克將蘇聯T34坦克的諸多硬指標都學去了,唯一沒學會也沒法學的是生產能力這個軟指標(戰爭期間T34坦克生產了56000輛)。

二戰德國為何十分依賴“閃擊戰”?因為其國力也只能支撐短期的“閃擊戰”,德國相繼佔領歐洲、北非眾多中小國家已是力有不逮,可又貪心不足蛇吞象,偏偏選擇擁有廣袤國土和豐富資源的蘇聯開戰,最終撐死自己。

因為這戰爭一旦進入曠日持久的消耗戰,德國有限的物資人力資源、狹淺的戰略縱深、無安全的大後方等諸多不利因素相疊加,根本無法與體量龐大的對手長期博弈,耗不起的德國註定也贏不了這場戰爭。

要說這希特勒的偏執是出了名的,光想著“吃雞”不想著付錢,唯武器論的他對黑豹坦克的作用以及首次參戰期望值甚高,以致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1943年7月爆發的規模宏大的庫爾斯克戰役,這本是德軍精心準備的戰略決戰,即“堡壘”作戰計劃,勝敗關乎蘇德戰爭的走向。

可希特勒一再命令已完全做好準備的德軍延後發起進攻的時間,就是為了等待從生產線下來的250輛黑豹D1型坦克運往前線,這反而讓蘇軍有了充裕的時間掌握德軍的戰略意圖以及做好決戰準備,最後還是蘇軍先發制人突然進攻,使德軍部署的進攻完全失去了突然性以及最有利的時機。

二戰巔峰坦克:力挽狂瀾,德國黑豹坦克解密

庫爾斯克戰役是黑豹坦克成規模的首次參戰,其實戰表現對德軍來說是喜憂參半,喜的是黑豹坦克的作戰性能確實優秀,尤其是70倍徑的超長身管火炮以及先進的火控系統,射程遠、打得準、射速高、穿甲能力強,1000米開外就能輕鬆擊穿蘇軍T34坦克裝甲,在2500米開外還能擊毀T34坦克,而蘇軍T34/76型坦克的76.2毫米火炮(41.2倍徑)在同樣距離上卻打不動黑豹坦克。

加上德軍坦克手訓練有素,在坦克對戰中明顯佔上風,德軍一個黑豹坦克大隊(每大隊96輛黑豹)參戰僅7天,就擊毀蘇軍坦克268輛,黑豹坦克與蘇軍坦克的戰損交換比在1:7以上。憂的是黑豹坦克的可靠性不高,頻出機械故障,不是發動機燒了,就是減速器壞了,有約半數坦克沒上戰場先趴窩了。

德軍由於急需新型坦克,從開始下令研製黑豹坦克到批量生產僅一年時間,沒有經過必要嚴格的測試環節就倉促上陣了,違背客觀規律必然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庫爾斯克戰役最終是蘇軍獲勝,雖然蘇軍坦克的損失大大多於德軍,但蘇軍坦克的數量是德軍的近三倍,蘇軍坦克集群採取高速接敵打近戰的戰術,抑制黑豹坦克的射程優勢,以多打少最終依靠坦克的絕對數量壓倒了德軍,到戰役結束德軍的250輛黑豹坦克只剩下了43輛,黑豹坦克的“處子秀”只能打50分。

在庫爾斯克戰役之後,德國軍工系統亡羊補牢,針對黑豹坦克暴露出的問題一一進行改進:換裝HL230發動機,加大馬力,增加可靠性;加強發動機及燃油系統部位的防護,減少中彈後起火的可能性;增加正面裝甲厚度,車體兩側安裝裝甲裙板等等,改進後的坦克定名為D2型,生產了600輛。之後又改進變速箱、轉動裝置,強化負重輪結構等,定名為A型,生產了2200輛,較多的用於東線戰場和諾曼底戰役。

德國對黑豹坦克的改進一直在持續,到1944年3月又推出G型,G型是黑豹坦克中產量最大的,生產了3126輛,其主要改進是增加了“三防”設備;加強了頂部、側面裝甲;重新設計了車體艙門、火炮防盾、排氣裝置等。

1945年5月希特勒行將滅亡之前,黑豹坦克又搞出F型,換裝了新型炮塔,增加了裝甲厚度,可只造了20輛戰爭就結束了。這樣黑豹坦克將實戰當成測試不斷地改進調整,其性能日臻完善,可靠性也大大提高。過往對黑豹坦克的吐槽,其實主要是指庫爾斯克戰役時期的D型,1944年之後的黑豹坦克已是改頭換面,與那時不可同日而語。

對一款兵器優劣的評價,儘量不要先入為主或帶主觀色彩,過分誇大或過分貶低都是不客觀的。比如為了突出黑豹坦克如何了得,就選取某個戰例或某個王牌坦克手、一戰或累計擊毀多少敵方坦克加以說明。可如此難免會以偏概全,因為類似優秀的戰例或王牌坦克手,蘇聯也有,美國也有,就是用同樣的武器,不同的人可以用到極致,也可以用到極爛。

二戰巔峰坦克:力挽狂瀾,德國黑豹坦克解密

所以看一款坦克,一定要看其技術指標以及綜合性能,包括性價比、出勤率等因素,還不妨聽聽敵方如何評價。

1943年7月,美英聯軍自意大利西西里島登陸,這是二戰中美軍地面部隊首次進入歐洲戰場,山姆大叔和老約翰很快見識了德國黑豹坦克的厲害,在太平洋戰場和印緬戰場所向無敵的美軍M4謝爾曼中型坦克算是碰上硬茬了,且看美國人英國人怎樣評價黑豹坦克。

美軍M10反坦克殲擊車連長:“這是我們剛登陸以來遇到的最大的麻煩了,它的坦克裝甲實在太厚,我們在1500米外拿它的後裝甲都沒辦法,只好用英國人的17磅76.2毫米反坦克炮來打它,不料這也拿它沒什麼辦法。”

英軍M4A2坦克團長:“雖然我們取得了西西里的勝利,可是我們的坦克損失慘重,而德國人的損失很小,而且他們逃回了意大利本土,他們的1輛黑豹坦克把我們的4輛M4A2都擊毀了,這簡直是太可怕了。”

美軍曾將繳獲的一輛黑豹坦克送回後方的研究基地,在靶場上美軍M4謝爾曼坦克的75毫米短身管火炮竟然無法擊穿黑豹坦克的正面裝甲,即使在近距離上射擊,炮彈也往往被傾斜裝甲彈飛。這就促使美國在M4坦克改進型號中更新長身管的75毫米火炮或105毫米火炮。

蘇聯人也趕緊在庫爾斯克戰役後針對黑豹坦克推出火力和防護力更強大的T34/85型坦克,可即使這樣T34的85毫米火炮(54倍徑)仍然對抗不過黑豹出自著名的德國萊茵金屬公司的75毫米火炮。

實戰中黑豹G型坦克可以在800米距離上擊穿T-34/85型坦克的前裝甲,而T-34/85型坦克只能在500米的距離上才能擊穿黑豹G型坦克的前裝甲。好在蘇聯人的重型坦克數量也著實不少,與龐大的T34坦克集群搭配起來,德國“虎、豹”再兇猛也是難敵“群狼”,東線戰場的德軍坦克最終淹沒在蘇聯紅軍滾滾向前的坦克洪流中。

德軍虎式重型坦克。大名鼎鼎的虎式坦克表現如何呢?其88毫米坦克炮無疑是最強的,單車戰績也有非常出色的,但虎式坦克致命的弱點是機動性較差,故障率偏高,製造成本昂貴。

虎式坦克56噸的身軀卻使用與黑豹坦克相同的發動機,行駛速度慢,在泥濘沼澤地帶極易拋錨,跑百十多公里就沒油了,直立裝甲在防護上僅與黑豹相當,加上虎式坦克數量太少,自然無法承擔德軍主力坦克的作用,而且面對蘇軍新型斯大林2型重型坦克也無優勢可言,因此在1944年8月虎式坦克就停產了。

1943年12月推出的替代虎式坦克的虎王坦克,除了火炮倍徑增大外也沒好到哪裡去,增加裝甲使全重達到69.8噸,發動機仍未更換,典型的小馬拉大車,機動性能反而更差了,僅製造了498 輛,對整個戰局的影響微乎其微。

在西線諾曼底戰役、阿登戰役等作戰中,黑豹坦克與4號坦克是德軍的主力坦克,主要對手是美製M4中型坦克與英制克倫威爾、丘吉爾坦克等。

不過,美英軍坦克在性能上與黑豹坦克有較大差距,初戰的美軍坦克手中更是菜鳥居多,久經沙場的德軍坦克手配上強悍的黑豹坦克,不斷用長長的炮筒“點名”教訓初來乍到的“謝爾曼”,美軍第2裝甲師在諾曼底兩天裡就損失57輛M4謝爾曼坦克。

美英軍的坦克雖然損失慘重,但總能夠靠龐大的數量壓制德軍,美軍在西線作戰就投入16個裝備M4坦克的裝甲師,還有眾多軍師屬的坦克團,面對嗚嗚泱泱的“謝大饅頭”,“虎、豹”牙口再好也是啃不過來。

按照美軍的統計,每摧毀一輛黑豹坦克就要付出5輛M4謝爾曼坦克或者9輛T34坦克的代價(這一統計蘇軍肯定不認可),但此時德軍坦克基本是毀一輛就少一輛,而美英蘇軍的坦克卻是沒完沒了,這二戰就是拼鋼鐵拼石油,離了哪樣也玩不轉坦克。

當1945年初東西線戰場的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和阿登戰役結束,黑豹坦克儘管表現出色,卻也無法挽回德軍的頹勢,氣數已盡的德國算是徹底沒救了。

實際到二戰後期,本來就數量不足“虎、豹”坦克在作戰中因缺乏油料和維修配件而被迫丟棄的,竟佔到德軍戰損坦克的約三分之一,如阿登戰役中美軍12集團軍就繳獲了47輛被丟棄的完好或輕微受損的黑豹坦克,凸顯德軍後勤無米之炊的窘狀。

曾有人問:德國工業發達,為何“虎、豹”坦克還使用易燃的汽油發動機而不是柴油發動機?這很簡單,德國缺乏石油,汽油還可以靠合成,而合成柴油此時的技術還不行,後期德軍連合成汽油都供應不上了,更別提柴油了。

二戰巔峰坦克:力挽狂瀾,德國黑豹坦克解密

柏林市街頭一座被擊毀的黑豹固定炮臺,圖片左側掀翻在地的是原坦克炮塔上的車長指揮塔,圖片背景是蘇聯紅軍和柏林城區殘破的樓房。由於黑豹坦克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因此用其底盤衍生的變形車並不很多,最成功的算是“獵豹”,即在黑豹底盤上加裝虎式坦克的88毫米火炮,這“虎豹”混血兒威力巨大,幹翻許多美英蘇坦克,被稱為二戰最優秀的反坦克殲擊車,但僅生產了425輛。

黑豹坦克還幹了件開創先河的事,最早將坦克炮塔變身為陸地固定炮臺。這其實也是無奈之舉,由於盟軍對德國本土大規模空襲及海外封鎖,德國各個兵工廠黑豹坦克的生產斷斷續續,積壓了部分坦克炮,1943年底德軍開始將數百門黑豹坦克炮當成要塞炮用於要點防禦,重點部署在法國、意大利、德國東部及柏林市區,以應對蘇軍與盟軍地面部隊的戰略反攻。

這些黑豹固定炮臺上部就是量產的黑豹坦克炮塔,地面以下為混凝土或木結構的戰鬥室,內有炮彈、發電機、暖氣、生活設施等。二戰後蘇聯也曾將淘汰的T34坦克、斯大林坦克的炮塔當成要塞炮使用,估計也是受了黑豹固定炮臺的啟發,也算是廢物利用。

黑豹坦克擁有強悍的火力、優秀的裝甲、出色的機動性,無疑是二戰德國各型坦克中性能最為均衡的坦克,在作戰中取得的戰績也是最多的。因此,黑豹坦克與蘇聯的T34坦克被同譽為二戰中最優秀的兩種中型坦克。

1960年西德推出二戰後第一代主戰坦克,仍用“豹”的名稱命名為豹1式坦克,如今已發展到豹2A7型,德國傳承已久的工匠精神以及雄厚的機械工業實力賦予德國軍工產品良好的口碑,一直以來豹式坦克都是全球軍火市場上的暢銷品,也算是黑豹坦克的某種延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