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訪友,酣醉放歌,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翻譯賞析

終南訪友,酣醉放歌,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翻譯賞析

終南訪友,酣醉放歌,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翻譯賞析

【題解】

這首描寫暮色月夜與友人同歸的田園詩。沿途清幽旖旎的山色,友人清風優雅的居所,以及到友人家受到的禮遇,使詩人在酣醉放歌時,陶醉在一種無拘無束、心情飄然的境況中。當時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雖不能說春風得意,卻也灑脫無拘。這首到終南山訪友詩,筆出自然,格調明快,簡練準確,情景交融,將自然景色與飲酒放歌的情景躍然字裡行間,充滿了濃郁的田園詩風味。

終南訪友,酣醉放歌,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翻譯賞析

【原文】

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譯文】

從碧山下來,暮色正蒼茫, 伴隨我回歸,是皓月寒光。

我不時回頭,把來路顧盼, 茫茫小路,橫臥青翠坡上。

路遇山人,相邀去他草堂, 孩兒們聞聲,把荊門開放。

一條幽徑,深入繁茂竹林, 枝丫蘿蔓,輕拂我的衣裳。

歡聲笑語,主人留我住宿, 擺設美酒,把盞共話蠶桑。

長歌吟唱,風入松的樂章, 歌罷夜闌,河漢稀星閃亮。

我醉的胡塗,你樂得癲狂, 歡樂陶醉,同把世俗遺忘。

終南訪友,酣醉放歌,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翻譯賞析

【賞析一】

這是一首五言古詩,寫得恬淡自然,極有情趣。一開始詩人就別出心裁地把山月擬人化,他筆下的明月好像有情,伴隨著詩人在夜幕降臨的時候,從終南山返歸,給人一種親切感。接著依次寫來,先是詩人眷戀地回頭看看下山時走過的崎嶇的小路,路卻已經看不清了,這給人一種月夜迷茫之感。後來詩人和斛斯山人相遇,被熱情地相邀至家中做客,這情景好像電影鏡頭一樣,一個個迎面而來。

全詩以詩人的活動為中心,層層展敘,不假雕飾,使詩人的行動和精神面貌宛然呈現,達到了情景渾然無跡的藝術境界,同時詩意濃郁。

終南訪友,酣醉放歌,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翻譯賞析

【賞析二】

這是一首田園詩,是詩人在長安供奉翰林時所寫。全詩寫月夜在長安南面的終南 山,去造訪一位姓斛斯的隱士。詩寫暮色蒼茫中的山林美景和田家庭院的恬靜、流露 出詩人的稱羨之情。

詩以“暮”開首,為“宿”開拓。相攜歡言,置酒共揮,長歌風松,賞心樂事, 自然陶醉忘機。這些都是作者真情實感的流溢。

此詩以田家、飲酒為題材,很受陶潛田園詩的影響。然陶詩顯得平淡恬靜,既不 首意染色,口氣也極和緩。如“曖曖無人村,依依墟里煙”、“採菊東籬下,悠然見 南山”等等。而李詩卻著意渲染。細吟“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歡言得所憩,美 酒聊共揮”,就會覺得色彩鮮明,神情飛揚。可見陶李兩者風格迥異。

終南訪友,酣醉放歌,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翻譯賞析

【賞析三】

我國的田園詩以晉末陶潛為開山祖,他的詩,對後代影響很大。李白這首田園詩,似也有陶詩那種描寫瑣事人情,平淡爽直的風格。

李白作此詩時,正在長安供奉翰林。從詩的內容看,詩人是在月夜到長安南面的終南山去造訪一位姓斛斯的隱士。首句“暮從碧山下”,“暮”字挑起了第二句的“山月”和第四句的“蒼蒼”,“下”字挑起了第二句的“隨人歸”和第三句的“卻顧”,“碧”字又逗出第四句的“翠微”。平平常常五個字,卻無一字虛設。“山月隨人歸”,把月寫得如此脈脈有情。月尚如此,人而不如月乎?

終南訪友,酣醉放歌,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翻譯賞析

第三句“卻顧所來徑”,寫出詩人對終南山的餘情。這裡雖未正面寫山林暮景,卻是情中有景。不正是旖旎山色,使詩人迷戀不已嗎?

第四句又是正面描寫。“翠微”指青翠掩映的山林幽深處。“蒼蒼”兩字起加倍渲染的作用。“橫”有籠罩意。此句描繪出暮色蒼蒼中的山林美景。這四句,用筆簡練而神色俱佳。詩人漫步山徑,大概遇到了斛斯山人,於是“相攜及田家”,“相攜”,顯出情誼的密切。“童稚開荊扉”,連孩子們也開柴門來迎客了。

終南訪友,酣醉放歌,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翻譯賞析

進門後,“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鑑賞衣”,寫出了田家庭園的恬靜,流露出詩人的稱羨之情。“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得所憩”不僅是讚美山人的庭院居室,顯然也為遇知己而高興。因而歡言笑談,美酒共揮。一個“揮”字寫出了李白暢懷豪飲的神情。酒醉情濃,放聲長歌,直唱到天河群星疏落,籟寂更深。“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句中青松與青天,仍處處綰帶上文的一片蒼翠。至於河星既稀,月色自淡,這就不在話下了。最後,從美酒共揮,轉到“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寫出酒後的風味,陶陶然把人世的機巧之心,一掃而空,顯得淡泊而恬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