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能否容他人难容之事;是一个人成事大小的关键

一个人度量越大,“大度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则其见识越高,涵养越好。

曾国藩:能否容他人难容之事;是一个人成事大小的关键

●大度用人

用人难,容才更难。一个人成事大小的关键,主要就看他的心胸狭隘还是广大。器量小,不容人,众叛亲离,孤家寡人难以成大业;器量大,能容人,可化敌为友,招纳天下贤明之士为自己所用。

春秋时的楚庄王曾庆功大宴群臣,让爱妾许姬为大臣们敬酒,忽然风吹灯灭,暗中有人拉着许姬衣袖调情。许姬顺手扯下他的帽缨,并请求庄王掌灯后查处。庄王命众将都摘下帽缨后,才下令点灯。许姬不理解,庄王认为酒后失态,人常有之,倘若治罪,必伤将士之心。后来,在吴伐楚的战争中,有位将军奋不顾身,为楚国立了大功。此人名叫唐狡,就是那位“绝缨者”。可见,容人之错,可以宽其心,去其疑,进而尽心竭力。

曹操用人的一大特点是大度用人、容人之错。官渡之战中,曹操一举打败了袁绍。打扫战场时,曹军从袁绍的案卷中拣出一束书信,都是曹营里的人暗中写给袁绍的投降书信。有人向曹操建议,要严肃追查此事。曹操却认为,当时袁绍强盛,自己都担心能不能自保,何况别人呢?于是,他下令把这些密信全都付之一炬。于是,那些怀有二心的人便全都放心了,并对曹操无比感激,军心稳定,使处于弱势的曹操集团迅速巩固了胜利的战局。

曾国藩:能否容他人难容之事;是一个人成事大小的关键

●容难容之人

曾国藩最强的本领是容不容之人,不让他们在关键时刻坏自己的事。他首先就能容得下目中无人的左宗棠,左先后得罪了很多人,而曾国藩却执意栽培他,要兵给兵,要饷给饷,使他有机会从浙江、福建一直打到甘肃、新疆,最终成为一代名臣。左宗棠最后也是充分地回报了他:保障安徽,清除浙江,给了曾氏很大的帮助;曾国藩几次危难,都是有赖于左宗棠的帮助。

另外,曾国藩麾下的塔齐布、鲍超,都是没什么学识的莽汉,但因为“忠勇”,仍为曾国藩赏识。鲍超因家贫从军,不识文墨,但作战勇敢,带兵有方。一次鲍超孤军被困九江,派人向曾国藩求救,叫文书写信,多时没有送来。鲍超心急,立即握着毛笔,大书一“鲍”字,四周作无数小圈围绕着,急急封函,派人送去。曾国藩幕府中的人不解其意,就给曾国藩看,曾国藩大笑之后,连忙派出了援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