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古建築會說話,誰才配得上江南第四大名樓?

江南雖有四大名樓之說,但公認的只有仨:武漢黃鶴樓、南昌滕王閣、湖南嶽陽樓。至於第四大名樓,一直以來眾說紛紜,至今仍沒定論。這是為何?

如果古建築會說話,誰才配得上江南第四大名樓?

古建築之所以會說話,是因為“詩”出有名,它本來就是一個選秀的舞臺。自王勃、韓愈開創了“詩文傳閣”後,無論是"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的黃鶴樓,還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滕王閣,或是“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岳陽樓,無數文人墨客“上臺”秀一把文采,使得這些樓閣從不缺乏人氣。

如果古建築會說話,誰才配得上江南第四大名樓?

因此,古建築會說話,是因為有人興詞作賦,為它說話。王維、蘇軾、白居易、辛棄疾、岳飛、李清照、毛主席...歷史文豪都曾登樓賦詩。而第四大名樓之所以名氣低,其至關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缺乏大作為它說話。

那麼,究竟誰才配得上江南的第四大名樓?

坐擁全國四個最大(一對雄獅、漢白玉碑刻、瓷畫、青銅浮雕)的閱江樓?

如果古建築會說話,誰才配得上江南第四大名樓?

王昌齡“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的芙蓉樓?

如果古建築會說話,誰才配得上江南第四大名樓?

蘇軾“雲山煙水苦難親,野草幽花各自春”的聚遠樓?

如果古建築會說話,誰才配得上江南第四大名樓?

揚州大觀樓?九江潯陽樓?宣城謝脁樓?德興聚遠樓?雖然這些樓閣都曾有過詩詞歌賦的讚頌,但可能缺乏一絲運氣,並沒有一詩成名。

按古建築古名樓的標籤,該如何定義江南的第四大名樓?

我認為,既然是古建築、古名樓,在“出名”的同時,也要把其“古”也要表現出來。

四大名樓(閣)中唯一沒有進行重建而完整保留至今的,也就只有容縣真武閣了。諸如滕王閣之名樓,先後共重建達29次之多,屢毀屢建,現在大概用的都是新木材吧?

如果古建築會說話,誰才配得上江南第四大名樓?

真武閣是古代人民把力學的槓桿原理運用得最為成熟的古建築作品。全閣為純木結構,不用一根釘子,僅以槓桿原理串聯吻合,先後經歷了5次地震,依然穩如泰山,屹立至今,被讚譽為“古建明珠”、“天南奇觀”。

如果古建築會說話,誰才配得上江南第四大名樓?

真武閣沒有深埋地下的地基,其選用的木材,則是世界上最堅硬的格木(現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

更令人稱奇的是,真武閣是動的,不是靜的;是活的,不是死的,如果在樓上面用力跳,會感覺到左右有一些蕩。因為其四柱懸空不落地,充當天平的砝碼,和其他構件連在一起,多個複合式的天平相互制約著,保持建築內外平衡。

如果古建築會說話,誰才配得上江南第四大名樓?

真武閣不出名的原因,我認為是這座古建築沒有人幫它說話:一是建在明朝末,詩詞歌賦沒有唐宋時期流行,以致於沒有什麼諸如李白啊、蘇軾啊之類的名人用詩詞歌賦嘆詠它;二是地處較南方的廣西較偏僻,比不上江淮一帶,甚少人發現。

如果古建築會說話,誰才配得上江南第四大名樓?

真武閣的架構就像天平一樣,利用自身的建築構件達到平衡,專家稱這種古建築天下絕無僅有。如果真武閣作為一個古建築來發話,要統一定入江南第四大名樓之列,應該沒有人反駁吧?

—— end ——

聲明:文中部分圖片來著網絡,侵聯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