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廣東惠州曾經有多強麼?犧牲一個惠州發展到珠三角

惠州之傷

你知道廣東惠州曾經有多強麼?犧牲一個惠州發展到珠三角

一、惠州的分裂

深圳的劃出

1970年,惠陽專區改稱惠陽地區(駐惠州市),下轄惠州市、東莞、惠陽、惠東、博羅、寶安、河源、和平、連平、龍川、紫金、陸豐、海豐12縣。27年前,寶安縣從惠州的大家庭中分出去,成為深圳市。東莞、河源、汕尾的自立

1988年,實行"地改市",東莞從惠陽釋出,東莞脫離惠州成為省直管的地級市。從此,惠陽繼深圳後又失去了一塊寶地。

在1988年的"地改市"政策中,東莞離別惠陽的同時,河源、汕尾各自自立門戶。

解放初,惠州管轄著粵東、粵北、粵中三個行政區共13個縣,總面積是35916平方千米;今天,惠州的面積僅為1.12萬平方千米,只是當時的30%不到。也就是說,惠州自新中國成立到現在,總共失去了超過70%的面積。

“惠陽地區”“惠陽縣”“惠陽區”

深圳、東莞、河源、汕尾先後離去後,惠陽地區剩下1區4縣,即惠城區、惠東、惠陽、博羅、龍門4縣,名字也由“惠陽地區”更改為“惠州市”。

1949年的5916平方千米迅速縮小到1910平方千米。

1994年,國務院同意惠陽縣撤縣建市,惠陽市由惠州代管,面積1910平方千米。

2003年3月6日,國務院(國函[2003]36號)批准同意惠州市調整行政區劃:

(1)撤銷縣級惠陽市,設惠州市惠陽區。惠陽區轄原惠陽(代管)市的淡水、永湖、良井、平潭、沙田、霞湧、澳頭、秋長、新圩、鎮隆等10個鎮。

(2)原惠陽市所轄的陳江、潼湖、潼橋、瀝林、水口、馬安、橫瀝、矮陂、蘆洲、大嵐等10個鎮劃歸惠城區管轄。實際情況是,當時深圳為了解決發展空間不足的問題向中央提出把當時的惠陽市(縣級市,包括今天的大亞灣區)併入深圳市,當時惠陽是惠州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惠州市政丅府當然不願意把惠陽給深圳,於是惠州市政丅府針鋒相對地提出將惠陽撤市改區,由於廣東省政丅府大力反對深圳吞併惠陽轉而支持惠州市政丅府,中央也不敢一意孤行支持深圳(因為深圳雖然是特區和計劃單列市但畢竟是屬廣東省管的,況且深圳的供水和農副產品的供應很大程度上要靠惠州;如果惠州在這個上面卡深圳的脖子,深圳的發展會受到很大限制)最後批准了惠州市政丅府的請求。如果當時惠陽被併入深圳將會對廣東和惠州造成很大影響,首先深圳很可能在吞併惠陽後升級為直轄市(那樣的話深圳就不歸廣東管了,省政丅府也正是看到了這點才反對的)。其次大亞灣不屬惠州了,那樣的話惠州現在的兩大支柱產業之一的石化產業就歸深圳了,惠州的GDP起碼會減少三分之一以上。

二、“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惠州”神話的破滅

八十年代末 ,惠州曾喊出“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惠州.”的口號,迅速成為流行於上世紀的廣東一句口頭禪,也成為激勵惠州人民奮鬥的口號。如果從今天看來惠州市現在是遠比不上深圳的(經濟規模),但是當時如果那些項目能如期實現惠州的確有叫板深圳的實力。

大亞灣房產成泡沫

大亞灣是惠州南部的新城區,這是一個曾經與北海,海口齊名的地方,中國歷史上第一輪房地產泡沫的發源地之一。上個世紀80年代末,惠州市提出的口號是,“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惠州。”這個躊躇滿志的城市準備依託總投資50億美元的中海殼牌石化項目,20億美元的熊貓汽車城項目,吸引全國的淘金者們來此開發房地產。1992年,且不論吸引的外資,國內就有超過260億人民幣的熱錢湧入惠州。

你知道廣東惠州曾經有多強麼?犧牲一個惠州發展到珠三角

:“熊貓軍團”商業廣場賣萌迎聖誕

熊貓汽車流產

1988年,美國熊貓汽車公司準備投資20億美元,以大亞灣熊貓汽車廠為核心,建成具有底特律、香港、夏威夷特色的綜合性現代化城市,

熊貓汽車,這個項目其實無論如何得不到通過,美國熊貓汽車公司,美國根本就沒有一家這樣的企業。實際上,這是一家韓國的教會通過在美國的分支機構,利用教產來華投資。他們一開始承諾全部產能將用於出口,這並未違背當時的汽車產業政策的——直到現在,外商都不能在華設立獨資汽車產業面向中國市場銷售。

當時的惠陽縣(現惠州市惠陽區)對這家公司的到來歡欣鼓舞,他們甚至將剛剛建成的縣政丅府大樓轉讓給“熊貓”做辦公樓,並將該樓西南側的大片土地提供給熊貓做廠房,將該樓以北的一片土地提供給“熊貓”做生活區。在“熊貓”的帶動下,從1991年到1993年,惠陽縣實際利用外資從1673萬元人民幣,上升到1.8億美元。 但後來,“熊貓”在投資已成事實之後,進一步要求30%的產能在中國銷售,在不能滿足這一條件的情況下,韓國人也意興闌珊。而在90、91年,新一輪改革到底“姓社姓資”爭論也讓這個教會背景的企業備受爭議。

1991年底,國務院的一位領導在惠州視察時說,這個汽車廠就不要搞了,已經建好的廠房可以改成貿易大廳。陪同視察、正在侃侃而談的“熊貓”美方經理帕克當時就愣住了。沒有任何過多的解釋,"熊貓"在中國流產了。

曾經的熊貓汽車廠舊址,從2006年開始已經變成了一片被稱為“熊貓國際”的小區,總面積110萬平方米,主打歐洲風格主題社區,屹立10餘年的工廠廢墟已經不見蹤影。雄心勃勃的“汽車城”被最保守最賺錢的房地產所取代,1996年,熊貓汽車就更名為熊貓置業發展(中國)有限公司——大股東還是那家韓國的教會,原本的美籍經理人已經被掃地出門,資方請來的新總經理,是一名中國的朝鮮族人。當時轟轟烈烈的汽車夢,留下的只有“熊貓”這個作為樓盤名字相當奇怪的商標,和那個頗似汽車車標的公司標誌。接待我們的熊貓置業行政部經理林強2002年才進入這家公司,對這家房地產企業的前身,所知也頗為有限。但他驕傲的說,先有“熊貓”,然後有惠陽,“整個惠陽區就是因為熊貓起來的。”

怎樣評價1993至1994年的宏觀調控對惠州的影響都不為過,房地產泡沫破滅之後,惠州城市信用社的總損失超過60億元。遺留了55萬平方米的爛尾樓,52萬平米空置商品房。大亞灣在整整10年間,猶如一個“鬼城”。

中海油殼牌南海石化項目13年觀望不落戶

當時與熊貓齊名的項目,是總投資號稱50億美元的中海油殼牌南海石化項目。大亞灣這個天然的深水良港,似乎天生就是為石化項目所準備的。從1988年開始,以中海油,英荷殼牌為首的投資人就開始規劃,設計這裡的石化項目。但從1992年南海石化獲批到2005年建成,因為國家產業政策的變動和大型國有企業調整等一系列原因,這個深水良港整整等待了13年。

你知道廣東惠州曾經有多強麼?犧牲一個惠州發展到珠三角

東方夏威夷的計劃擦肩而過

與此類似的,還有康華公司的30平方公里徵地、建設東方夏威夷的計劃、李嘉誠的港口開發計劃,20多年來,外來的投資給惠州帶來了多次希望,確又一一破滅。而1988年才分出去的東莞,則依靠幾百萬,幾十萬元的港商,臺商投資,組建發展成GDP總額3千億,常住人口上千萬的超大型城市。

一個國家重點項目改變一個城市,這在新中國的歷史上並不鮮見。一汽之於長春,二汽之於十堰,還有西昌、酒泉、宜昌。想要重複這一模式的惠州屢屢碰壁,而民間自行生長起來的企業則一步一步成為惠州經濟的支柱。2007年,惠州的GDP總額在民營經濟的推動下終於超過千億元人民幣。從1993到2003,這落後於東莞和深圳的十年,是惠州為稚嫩付出的代價!

三大項目,每一項都讓別的城市眼紅,甚至連當時全國城市發展一馬當先的深圳也緊張起來,但是三大項目都未能如期實現,這段歷史成為惠州發展之傷。惠州模式

珠三角東部邊緣的惠州市,在改革開放的30年裡,從一個單純的自給自足的農業古城一躍成為廣東地級強市,尤其是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兩方面的重要經驗:一是外向型經濟帶動,二是國有企業改革及其改革過程中消化吸收先進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的個案經驗。

在90年代,惠州呈現出以國資為主導的經濟發展特點,但與廣州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產生的老國企不同,惠州在上世紀90年代以來發展起來一批新興的、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主的國資企業,以TCL、德賽、華陽等幾大國企為主,構成惠州的產業支柱。這幾大國企與深圳的賽格集團、康佳集團、三九集團等一起,被學術界稱作“南派國企”。

你知道廣東惠州曾經有多強麼?犧牲一個惠州發展到珠三角

所謂“南派國企”,據總結有幾個特點:國家並無巨大規模的投資,而是以較小的投資,從小企業發展起來;企業並非在計劃經濟條件下成長壯大,而是經受了市場經濟的洗禮,經過殘酷的市場競爭而發展起來;這些企業由一批優秀的國資經理人帶領下才得以發展壯大,並建立了較為適應市場需要的公司治理結構。其中TCL集團還於本世紀初實施了“阿波羅計劃”,較好的解決了國資經理人激勵機制問題。南派國企的改革比北方國企的改革要早也更為成功,南派國企改革的大規模改革始於九十年代初期,而北方大規模的國企改革從1998年才正式開始。

惠州的創建經驗提煉為“創建促和諧,和諧促發展”,很好地解決了“創建—和諧—發展”的關係,是對惠州多年來堅持走有鮮明惠州特色的文明城市創建之路的有力總結和全面深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