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丨国语配音“老友记”

电影丨国语配音“老友记”

说起国语配音,那得翻翻老黄历……还是来看看我们的国语电影配音“老友记”吧。

1.皮影戏是有声电影的始祖?

电影丨国语配音“老友记”

皮影戏是咱们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的时候,艺人们得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故事,同时还要加上打击乐器和弦乐,浓厚的乡土文化就此扑面而来。

皮影戏不仅是艺人们赚钱的技能,还是情人之间互撩的技能呢。《香蜜》中火神给小葡萄表演的那一段,还记得不?

电影丨国语配音“老友记”

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算下来,皮影戏是最早将“配音”和“音乐”同步的。

也难怪国人第一次见识到外来的电影这种“新奇玩意儿”,就亲切的称之——“影戏”

不过皮影戏是“有声电影的始祖”这个说法,目前无法考证。可在小歌的心里,它必须是始祖级别的存在。

2.译制片的“南腔北调”

第一部国语电影配音是东北口音的?

1927年《爵士歌手》(《The Jazz Singer》)的上映,率先和无声电影say 了拜拜,锣鼓喧天的揭开了有声电影的幕布。

由于我国的电影技术等因素(奏是因为穷……),没有紧跟上世纪电影的变更。到1949年,才欣赏到第一部配音版的外国有声电影——

《普通一兵》。

电影丨国语配音“老友记”

这也是国人欣赏到的第一部国语译制片,影片中的兵哥哥“莎莎”一张嘴,竟然是东北那旮旯的口音。

现在听起来有点滑稽可爱的东北口音,却与片中苏联红军战士的工农身份非常贴合,也在当时瞬间拉近了与中国观众的距离。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译制片

这部电影的中文配音,是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又名:东北电影制片厂)配音制作的。

那个时期,长影可以说——老火了。每年平均有30多部译制片在那里录制(这也应该是当时姜sir喜遇长影招人机会的原因……吧,超级不羡慕……)。

当时长影的配音领军人物是向隽殊,她是被《普通一兵》的导演袁乃晨推到话筒前的。这位“配音皇后”在20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上被授予终身成就奖她曾经把自己读台词形象的比喻为“嚼碎了,咽下去,再吐出来”。

你看,大前辈也说了昂,要想配好一个角色,可不单单是念一念台词那么简单。

电影丨国语配音“老友记”

“南腔”——上译的出现

《普通一兵》上映那年的冬天,一行人风尘仆仆的来到长春电影制片厂求教译制经验。此后,这行人的声音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他们就是上海电影译制厂的前辈们。

后来,有了译制片的“南腔北调”一说。

电影丨国语配音“老友记”

第一代:(50年代、60年代)

邱岳峰、苏秀、姚念贻、赵慎之、张同凝、毕克、尚华、杨文元、周翰、富润生、

戴学庐、程引、李梓、于鼎、胡庆汉、伍经纬、孙渝峰、陆英华、潘我源、陈松筠、张捷、束荑、闻兆煃、温健、潘康、邹华、卫禹平、杨成纯、严崇德、刘广宁

上海电影制片厂加盟配音演员名单

孙道临、程之、陈述、韩非、仲星火、张瑞芳、秦怡、吴文伦、舒绣文、上官云珠、李纬、张伐、保琪、李农、林彬、温锡莹、高博、宏霞、朱莎、张欣、沈磊、崔超明、中叔皇......

第二代:(70年代进厂,80年代担纲)

童自荣、盖文源、乔榛、丁建华、王建新、曹雷、翁振新、施融、程晓桦、孙丽华

第三代:(80年代中后期进厂,目前是厂里核心)

杨晓、程玉珠、沈晓谦、姜玉玲、狄菲菲、刘风、任伟、王玮、胡平智、王肖兵

第四代:(90年代以后)

詹佳、翟巍、吴磊、黄莺、金锋、桂楠、钱悦、王静文、曾丹

他们的作品有很多,再去回看,仍然会老泪纵横,年轻的……小哥哥小姐姐们赶紧来回顾历史啊。

3.国产有声电影的开启

有声电影有“腊盘发声”和“片上发声”两种技术。

前者是将声音刻录在唱盘上,放映时与影片同步播放,为电影配音;这也是世界上有声电影最初问世时采用的方法。诞生于1927的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片美国的《爵士歌王》就是如此。

后者则是今天普遍应用的在胶片上录制声音的技术。

1931年3月,由上海的明星公司拍摄的《歌女红牡丹》公开上映,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由此问世。

由于成本和技术水平的原因(还是因为……穷……),《歌女红牡丹》采用的是成本低廉、制作简单的腊盘发声方法,它实际上应该称作是中国第一部“腊盘发声”的有声片

电影丨国语配音“老友记”

主演胡蝶曾说起过制片的过程:电影先按默片拍好,然后全体演员背熟台词(这个时候就开始原声配音了),再到百代唱片公司将台词录到蜡盘上。录完后,一面在银幕上放影片,一面在放映间装留声机放蜡唱片,通过银幕后的扩音机播出。

这种方法,顺利的时候还行,但是遇到影片跳片、断片,电影上张嘴的是男演员,出来的声儿却是女声的情况(观众只能……懵……然后权当看了反串节目吧)。但据说,这并不影响他们观影的热情。

《歌女红牡丹》是影片拍完后让演员看着画面对口型配音,和现在的后期配音相似。有的电影会先把声音录好唱片,然后演员在现场按照放出来的声音表演。

之后,一些电影公司开始试制“片上发声”的有声片。

4.译制片配音,国产电影推崇原声

随着翻译技术的发达,观众也有了自己的选择。更多的选择落在了原汁原味。所以译制电影的中文配音需求量相对以往,已有了大幅度的下降。

至于国产电影,大部分使用的都是原声,演员的时间或者口音存在问题等,才会采用配音演员配音录制同期。

电影丨国语配音“老友记”

电影的制作和对演员演技的考量是非常严格的。对于剧情和角色的理解,最好能是从前期导演那里得到细致地剖析和指导。

而现在配音演员对于配音也更加注重自然、求真。如果你在电影中听出了某位配音演员的声音,别急着跳帧,请帮他们做个记录,看看他们是不是又比之前的技能升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