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存隨取的「寶寶」理財,這3個坑要格外小心

隨存隨取的“寶寶”理財,這3個坑要格外小心

概念介紹

活期理財的出現,主要歸功於餘額寶的橫空出世!餘額寶,培養了普羅大眾閒錢理財的意識,如今已走過了5個年頭。活期理財最主要的特徵是起存起點低,隨存隨取,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活期(以上排序按照理論上的風險從小到大排列,如有不同意見敬請交流指正)

貨幣基金的投資標的受到嚴格的限制,這才保證了貨幣基金低風險屬性,也是為什麼貨幣基金風險小於銀行理財的原因;

類貨幣基金指的是形式上隨存隨取,但是不屬於貨幣基金的一類;

其他指的是一些財富平臺的活期產品。

坑在哪裡?有三方面!

第一方面:特指其他類活期理財。由於信息披露方面的問題,你無法獲知產品把資金投向了哪裡?較高的收益率、較高的流動性。在低風險債券上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隨存隨取的“寶寶”理財,這3個坑要格外小心

第二方面:特指類貨幣基金。上文已經提到,貨幣基金低風險屬性,是因為產品投向有著嚴格的限制,主要是一些極低風險的債券品種。然而類貨幣基金形式更加複雜,投資標的更沒有嚴格的限制,不知道這個概念的投資者唯一的關注點可能就是收益率的數值,而忽略了相關投資風險。(還有一點需要注意,銀行APP裡的理財產品不一定就是銀行自己的產品,可能是代銷或委託投資的)

隨存隨取的“寶寶”理財,這3個坑要格外小心

某銀行APP產品

第三方面:首先對象指真正的貨幣基金和銀行天天理財,但是這個坑特別深!想要了解這個坑,先來簡單瞭解一下三個概念(因為貨幣理財和天天理財性質差不多,下文以貨幣基金為代表,講述不採用專業介紹形式):

1、貨幣基金出風險:指的是貨幣基金投資的債券違約,無法兌現本金利息。
2、貨幣基金價值出現波動:任何一種債券,只要上市交易就會有交易價格,交易價格的波動則導致貨幣基金價值波動。
3、買貨幣基金虧損:正如貨幣基金有價值,就有價格;同樣,買貨幣基金就是交易貨幣基金,有交易就有交易帶來的收益或虧損。
溫馨提示:買貨幣基金虧損不代表貨幣基金出風險了

第三個坑,就是交易貨幣基金。

你可能會覺得奇怪,明明是理財,怎麼成交易貨幣基金了呢?下面給您介紹貨幣基金的“玩法” 

貨幣基金的兩種玩法:“成本法”VS“淨值法”

成本法:按金額申購,按產品單位(正常情況下產品單位為1元每份)計算份額
淨值法:以開放日理財計劃單位淨值為基準,按照“金額申購、份額贖回”的原則計算申購份額和贖回金額。
溫馨提示:成本法和淨值法只是一種形象展示,成本法把產品單位固定為1元,淨值法的產品單位為浮動的淨值。

成本法很容易理解,買貨幣基金沒有踩過坑的,買的都是“成本法”貨幣基金和天天理財。

按金額申購,按產品單位(正常情況下產品單位為1元每份)計算份額
隨存隨取的“寶寶”理財,這3個坑要格外小心

聽說餘額寶收益率又降了

以餘額寶為例,近7日年化收益率為2.63%,那麼1萬元買一天(假設當天起息),全額取出後本息一共是10000.72元;

銀行天天理財,目前市場上平均年化收益率為3.8%,那麼1萬元買一天(假設當天起息),全額取出後本息一共是10001.04元;

真正的坑是“淨值法”貨幣基金和“淨值法”天天理財。

首先來展示一下最直觀的,就是上市交易的,做股票的朋友可能會有了解,雖然這款產品波動不是很大,但是難免遇到買入賣出負收益的情形。

隨存隨取的“寶寶”理財,這3個坑要格外小心

某貨幣基金K線圖

另外想說明的是,日常投資中,貨幣基金贖回時淨值低於購買時淨值的情形十分罕見,想必是在市場極度波動的情形下才能遇見,因此小編沒找到合適的案例展現給大家(敬請諒解,勿噴),日後遇到合適的案例再更新。

其他提示說明

機構客戶也會購買貨幣基金,挑選貨幣基金,儘量選擇機構客戶佔比低的產品。主要原因是,倘若機構客戶佔比較高,那麼機構客戶贖回貨幣基金將對基金產品的投資、流動性帶來一系列問題,某種程度上會損害個人投資者的利益。當然,這一點關注起來十分困難!

關注貨幣基金淨值化轉型進展,一旦淨值化,注意事項可不止一點點

不當之處敬請指正!誠邀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