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危難之時,爲何總是道士下山救國而和尚卻不知去向!

盛世和尚,亂世道士。這句話自古就有,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在國家危難之時,為何下山救國的總是道士,而和尚卻不知去向?一到盛世,寺廟就香火鼎盛,反觀道士們卻是遁世清修。

國家危難之時,為何總是道士下山救國而和尚卻不知去向!

有人說,這是因為佛家與道家思想的差別。佛家講究的是普度眾生,而道家求的是懸壺濟世。自古以來,佛教,就是服務於皇權,依附皇家而存在;而道家主張的則是大同,絕不會因為你是帝王就有所差別。而這或許就是這句話的由來,佛道差距的原因。

國家危難之時,為何總是道士下山救國而和尚卻不知去向!

南朝四百八十寺的盛況,是因為帝王;而幾次滅佛危機,也是因為帝王。然而道家就不同了,他們是真正自在的,是不依附與帝王而存在的。在古代出家為僧,就可以不繳賦稅,不服徭役,不耕田地;每日的生活雖是清湯寡水,但是卻也餓不到。相比於道士的辟穀修行,和尚的生活算是養尊處優。

國家危難之時,為何總是道士下山救國而和尚卻不知去向!

而就是因為如此,容易讓人滋生惰性,武帝時期,青壯年不想著努力耕田養家餬口,反而是投身寺廟一身輕鬆。這種現象風靡一時,不僅導致了部分田地的荒廢,還影響了朝廷的賦稅徵收。於是一怒之下,就有了武帝滅佛。

而道士在盛世就不像和尚這麼有存在感,因為盛世和尚入世,而道士是出世。因為道家講究的是清修,修行較為艱苦,多在深山幽谷僻靜之處。

國家危難之時,為何總是道士下山救國而和尚卻不知去向!

但是到了亂世,他們就一手持香,一手握劍,保家衛國。

秦漢之交,天下群雄並起,劉邦遇到了出山的道士張良,最後在張良的輔佐籌謀之下,奪得天下,建立漢室江山,成就霸業。三國時期,劉備請出了精通八卦兵法的諸葛亮,諸葛亮也算是道士,最後助劉備三分天下得其一。朱元璋的劉伯溫也是道士出身,而朱元璋的功成名就也依託於他的籌謀,成為肱骨之臣。

國家危難之時,為何總是道士下山救國而和尚卻不知去向!

而抗日戰爭時期,賀炳炎、李圓通等人也都是道士。據說曾經有一個道觀,師傅帶著所有的弟子下山參加抗戰,只留下以為小師弟看家,結果這一去就再也沒回來。道觀也只剩他一人,日漸破敗。

道士下山,濟世救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