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史詩級土拍」傳遞強烈信號!地產股躁動

今天(10月26日)一大早,就從山西太原傳來一個大消息:

國有控股的上市房企華僑城,一口氣在太原拿下了8塊土地,包攬了昨天的土地拍賣。

這8塊土地一共耗資116億元,總出讓面積為82.71萬平方米,比故宮佔地面積還大。出讓文件顯示,這8宗地塊的編號為SP-1842至1849,用地性質以住宅、商業為主,以養老、教育等社區配套地塊為輔,總建築面積289萬平方米。摺合到樓面地價,為每平米4055元。

太原,“史詩級土拍”傳遞強烈信號!地產股躁動


上面就是這8塊土地的大致位置,它們連成一片,是太原煤氣化公司原用地,毗鄰西中環、九院沙河快速路、南內環等城市主幹路,距離市政府直線距離只有6公里左右。可以說,這裡算是太原非常好的位置了。

太原,“史詩級土拍”傳遞強烈信號!地產股躁動


由於土地面積大、金額高、位置好,這次拍賣被媒體稱為太原的“史詩級土拍”。

然而就是這樣一片“風水寶地”,在今年8月10日第一次推出的時候,竟然遭遇了流拍。這對於太原來說,無異於當頭一棒。

不過短短兩個多月後,形勢發生了逆轉。總部在深圳華僑城顯然有備而來,通過其旗下的天津公司殺入太原,一舉拿下了這8塊土地。當然,這一次太原官方也吸取了教訓,主動調低了起拍價格,8宗地塊總起拍價從之前的130.82億元減少到了108.017億元。

在昨天的拍賣中,華僑城基本上沒有遇到“實質性對手”,順利將八宗土地攬入懷中。

太原,“史詩級土拍”傳遞強烈信號!地產股躁動


上圖:太原國土局網上,對這一事件濃墨重彩的報道。

116億元的賣地收入,你知道這對於太原市意味著什麼嗎?根據太原統計公報,這個省會城市2017年全年的一般預算內財政收入也才只有316億元。有了這次賣地收入的支撐,太原的財政至少在兩年內比較好過了。

受華僑城在太原“搶購式拿地”等消息的影響,今天A股房地產板塊開盤大漲,到上午10點半,整個板塊上漲了4.4%,位居所有板塊第一,其中華僑城A股上漲一度逼近6%。

下面是我對這一事件的分析:

第一,華僑城在太原強勢拿地,向市場傳遞了強烈的信號——樓市的政策底已經出現。

此前我多次在專欄裡分析過,自2016年9月30日本輪調控開始以來,樓市進入了“鳥籠行情”時代。調控手段越來越豐富,政策管控和執行力都顯著增強。

但很多人沒有理解“鳥籠行情”的兩面性。這種行情其實是一種強管制模式,這當然帶有合理性,因為住宅是生活必需品,跟糧食、蔬菜一樣,不是完全意義的商品,政府有非常時期干預的權力。

在“鳥籠行情”下,存在顯著的政策頂,也存在顯著的政策底,而且頂部到底部空間比較小。當上漲壓力比較大的時候,政策一定是壓下來的;當市場變冷,下跌壓力變大的時候,政策一定是頂上來的。總之,房價短期看需要穩住,中長期看則要走慢牛行情,上漲速度參考“M2增速、CPI增速、GDP增速、居民收入增速”這幾個因素。

現在,全國樓市在變冷,經濟下行壓力在增大,政策開始託底。而

政策敏感度最高的,當然是國有房企。最近萬科在環京接盤華夏幸福,以及此次華僑城在太原“搶購式拿地”,都是重要的市場信號,它們跟廣州、杭州、廈門降低落戶門檻,以及央行的降準等,構成了當前市場轉向的信號。

當然,樓市跟股市不同。政策底出現,不意味市場馬上反彈;如果出現強勢反彈,調控政策還會加碼。總之,房價要穩住,成交量可以放大,這才是重點。

第二,華僑城強勢拿地,還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有其內在邏輯。

華僑城是“出道很早”的房企,一度是房企十強裡的常客,其中2003年還榮登全國房地產企業納稅排行榜冠軍。

但2008年之後,華僑城在地產上的排名顯著落後:2009年在全國房企排名中下滑到了第18位,2010年進一步下滑到27名。到了2017年,根據“克爾瑞”公佈的榜單,“華僑城股份”房地產銷售的“流量金額”為215.3億元,排名全國84位;“權益金額”181.4億元,排名全國90位。

至於土地儲備,華僑城也沒有任何優勢。根據公司2017年財報,華僑城股份“旅遊綜合及房地產開發業務土地儲備637.15萬平方米,規劃總建築面積1197萬平方米”。而碧桂園、恆大、融創中國土地儲備都在2到3個億平方米(建築面積)的級別,是華僑城的20到30倍左右。

華僑城在房地產行業裡排名越來越靠後,是一個值得反思的現象。最近有多家媒體分析過,估計企業壓力很大。此次“搶購式拿地”,顯然有“增加土地儲備、為未來做大做強做準備”的意味。應該說,華僑城發力所選擇的時間點還是不錯的。

至於太原,雖然近年來經濟在調整中,但作為一個3700萬人口省份的省會,省內沒有強勁的競爭對手,在省內壟斷資源的能力比較強。加上目前房價不高,從中長期看這種“弱省的強省會”城市,其實是頗具投資價值的。4055元的樓面地價,還是比較划算的。

太原,“史詩級土拍”傳遞強烈信號!地產股躁動


上圖是截至今年上半年,房企拿地的排名。可以看出,華僑城排在26位,已經有發力的跡象。現在一次豪擲116億元在太原拿地,估計躋身前20名是非常有可能的。

至於另外幾個“國有房企”的豪門,萬科、中海、保利、華潤,顯然都在暗暗發力,從上半年的數據就可以看出這一點。他們完全不是一副“活下去”的熊樣,而是隨時準備“飆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