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苏联致命一击的国家:制造一次事件,令强盛的苏联骤然崩溃

言道,堡垒是最容从内部攻破的,用一句中国古语将其凝练概括,便是“祸起萧墙”。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盛极一时的帝国,这些国家往往拥有庞大的军队、雄厚的国力,在国际舞台上鲜有对手。但是,外在的强大,并不代表内部的安定,不少强国由于没有做好内部建设,于是在势力如日中天之时,便走向了崩溃与灭亡。

给予苏联致命一击的国家:制造一次事件,令强盛的苏联骤然崩溃

苏联是世界历史上不可或缺的超级大国。巅峰时期的苏联,拥有的军队数量在500万以上,拥有的坦克数量在50000辆以上,拥有的核武器数量在40000枚以上,其常规打击能力与核战略能力均属世界一流,其军事力量居于全球之冠。苏联2200万平方公里的疆域,与异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则为综合国力的强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总的来说,在20世纪70~80年代,苏联堪称全球霸主。

可是,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也不可避免的走上了灭亡的道路。导致其灭亡的重要原因,不在外面,恰恰在其内部,在苏联的萧墙之内。体制僵化、特权阶层、军备竞赛、民族龃龉,均成为了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在各种问题不断积累的情况下,苏联在1990年已经危机重重,而给予苏联致命一击的,恰恰就是苏联内部的一个加盟国。

给予苏联致命一击的国家:制造一次事件,令强盛的苏联骤然崩溃

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是苏联西北部的一个加盟国。1940年8月,立陶宛正式加入苏联,成为苏联大家庭的一员。然而,这次“加入”却带有极大的强迫性:苏联为了保护西部疆界,派遣军队强行干涉立陶宛的独立,最终迫使其加盟。所以,立陶宛并非自愿加入苏联,而是在特殊情况下的不得已为之,因此,立陶宛自从加入苏联后,便一直心怀不满。

其实,从民族感情上讲,立陶宛也难以留在苏联。立陶宛曾是强国,但是在18世纪以后,却遭到俄、普、奥等列强的不断瓜分,逐渐沦为偏居一隅的弱小国家。后来立陶宛加入苏联,又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苏联的强迫。被强邻支配的屈辱感,促使立陶宛人养成了不屈与反抗的性格。即使身处苏联这一大家庭中,立陶宛依然具备强大的离心力。

给予苏联致命一击的国家:制造一次事件,令强盛的苏联骤然崩溃

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脱离苏联而独立,成为第一个宣告独立的苏联加盟国。面对这一“犯上不尊”的行为,苏联当然不予承认。不过,这时的苏联老态龙钟,问题频频,所以竟一时对此束手无策。直到1991年1月9日,腾出手的苏联才得以派兵干预立陶宛的独立行为。然而,苏军的出动并不能挽救局面,反而让事件愈演愈烈。

立陶宛独立的行为,起到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在此之后,众多苏联加盟国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纷纷脱离苏联旗下,建立本民族的独立国家。曾经强盛一时的苏联,也就在这不可逆转的浪潮中,走向了分崩离析的结局。1991年12月25日,苏联正式宣告不复存在。

给予苏联致命一击的国家:制造一次事件,令强盛的苏联骤然崩溃

总体来说,苏联虽强化了国家硬实力,却没做好内部整合这一国家软实力的建设。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内部软实力建设,绝不仅仅是简单的高度集权,而是以巧妙的方式,将整个国家的不同民族、不同要素优化组合在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