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麵笑匠」方清平的單口相聲爲何頻頻遇冷?

成功的人貴在堅持,但有的人成了——比如郭德綱,但有的人敗了——比如方清平。解釋下,我說的方清平失敗,並非說他相聲藝術不行,而是指單口本身就不好說,現在單口相聲沒什麼市場,方清平又是單槍匹馬,很難壯大。


“冷麵笑匠”方清平的單口相聲為何頻頻遇冷?


方清平的藝術造詣沒得說,在相聲界也算是老江湖了,臺風穩健,發揮自如,而且還具有自己創作好作品的能力(曾轉幕後多年,跟隨相聲作家廉春明學習創作,曾為郭德綱、蔡明等寫過劇本)。我也喜歡聽,下載幾段放車上聽,因為他的相聲只需要用聽,沒有什麼肢體語言,也能逗樂。

但他的很多作品,都是碎片化組合,沒故事情節,沒主線貫穿,這就缺少回味,一說一樂還行,但很容易就忘記,經不起推敲。


“冷麵笑匠”方清平的單口相聲為何頻頻遇冷?


在相聲組合裡,群口相聲太吵雜,戲份不好拿捏,都照顧了不好接活,角色不突出,流於“遞活”。突出角色吧,其他人又有點傻愣矗立著,稍不留神就把觀眾注意力吸住了。

單口相聲過於單調,沒人接活,光靠一張嘴說,和觀眾互動時把握不好,觀眾起鬨了,很容易忘詞,還沒有任可以提示——量活。所以說相聲的,大多數以對口形式出現。

郭德綱能把單口說得有人聽,那是因為他已然是角、是大碗,他站那不張嘴,觀眾都能樂得不行,這是明星效應。如果郭德綱成名前說單口,肯定也沒市場。

方清平也參加過《歡樂喜劇人》、《笑傲江湖》等娛樂選秀節目,但收效甚微,成績一般,說明並不太被觀眾接受。


“冷麵笑匠”方清平的單口相聲為何頻頻遇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