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石达开没有从南京带兵出走,太平天国会怎样?

琴陶


根据石达开的性格,和在他心中,对自己和洪秀全两人关系的定位,他从天京出走是一定的。

石达开是一个非常豪爽又非常直爽的人,他觉得人和人相处,需要肝胆相照。他非常讨厌搞阴谋诡计,兄弟残杀。

(石达开画像)

在他和洪秀全关系定位上,他一直是把洪秀全当成是事业合作伙伴,或者说是一个带头大哥。这也不能说石达开不懂事,毕竟最初是洪秀全去请他入伙的。而且洪秀全在太平天国所实施的政治体制,也不是封建王朝制度。他封了那么多王,就可以看出,其中包含着一些“兄弟平等,共享天下”这样的意思。

既然有这样的意思,而洪秀全却要用王朝政治那一套来管理人,石达开当然不能接受,所以只能走人了。

如果石达开不出走,石达开和洪秀全两方,必须一方要做出改变。要么石达开把自己放在古代顺臣的地位,要么洪秀全改变他王朝政治的思维。如果他们两人中有一人做出了改变,太平天国能不能够继续走下去呢?

我们先来看第一种情况,洪秀全做出改变。

就是说,洪秀全不把自己当成古代王朝的皇帝,而把自己当成革命事业的领头人。

这种情况,按照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思想现状,基本上是不大可能实现的。因为当时虽然西方的一些思想已经传入中国,西方的政体,也引起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注意。但是绝大部分人,还是停留在王朝世界里。他们想的还是忠君护主,建功立业,封妻荫子。

(洪秀全像)

也就是说,洪秀全如果有那样的思想高度,但是他想改变政体,也是一厢情愿的。他想搞一个什么议会,搞一个什么大家都来讨论这样的制度。结果可能就是各路诸侯,各字扯山头做大,从而造成天下大乱,太平天国因此很快四分五裂。

所以洪秀全单方面做出改变,是不太可能的。而事实上,之所以发生“天京事变”,还就是因为他猜忌东王杨秀清,觉得杨秀清会夺他的皇权,所以才会这样。

第二种情况,石达开作出改变,变成一个顺臣,忠心拥护洪秀全。

就算这种情况有可能,但是洪秀全会不会猜忌石达开呢?

洪秀全无论在打仗方面,还是在治理朝政方面,都不在行,都要靠石达开来主持。这样一来,石达开可能又会变成第二个杨秀清,而且比杨秀清更受太平天国人的拥戴。毕竟他是通过拨乱反正走到前台的,他的做法,更征服了太平天国的人心。所以,洪秀全猜忌石达开是一定的。

(杨秀清剧照)

洪秀全一旦猜忌石达开,必然要被洪秀全给杀掉。洪秀全杀掉了石达开,那石达开对太平天国就没有意义了。

再退一步说,假设洪秀全和石达开能够做到君臣和睦,是不是就能够挽救太平天国呢?

这样的话,太平天国肯定会希望大增。不过有一点我们需要注意,就是石达开其实只是个将才,而不是一个帅才。

之前他之所以打了很多胜仗,而且打出了很大的名气,那是因为在杨秀清的领导下。杨秀清给他策划好,部署好,他去打就是了。

现在让他自己来主持政局,让他自己来领兵打仗,能不能够把各方摆平,能不能够制定出有效的战争方略?这实在是一个问题。事实上,他离开天京以后,基本上就没有打过什么胜仗,这说明他的战略选择是有问题的。

有人可能会说,石达开在清理了韦昌辉,主持天京政局的时候,不是干得很好吗?那其实是拨乱反正给他带来的红利。如果继续干下去,他能不能把各方面都做好,还真的很难说。


张生全精彩历史


如果石达开没有从太平天国的首都带走十万精兵,太平天国也依旧会亡,这只不过是时间长久的问题!

太平天国运动历经3年之后便建都江宁(如今的南京一带),一群封建农民的武装力量就因此安定下来与清朝形成了政府间的对立。这一建都倒好,可谓是暴露了太平天国领导层“富而不思危”的封建小农思想,同时也为清政府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那为什么说如果没有石达开的出走,太平天国依旧会被镇压呢?在此我有3问来述说它必败的缘故!

1.第一问:太平内斗,挑拨离间,太平天国岂不败之?

“天京事变”是世人皆知的太平内斗,因东王杨秀清的居功自傲让洪秀全称“万岁”,东王终而被计谋所杀,但是此事件仅仅是太平内斗的冰山一角。太平天国的内斗不单单只发生在洪秀全与杨秀清之间,其实在太平天国一直存在王与王的斗争暗流。毕竟是一群受苦的农民组建的组装力量,得到了安定便有了内在的权力贪欲。此内部都不稳,何以稳天下?

2.第二问:禁欲天平,基佬盛行,一群gay里gay 气的组织岂能不败?

太平天国在教科书上一直都是正面形象,其实不然,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太平天国违背人性的“禁欲令”。为了方便军事化管理,洪秀全颁布了“禁欲令”,他强调:“男有男行,女有女行。凡是有男女恋爱者一律杀之,就连夫妻也不行。”如此这般,太平天国内部基佬风气盛行,据说当年林凤祥被清军抓住之时,他身旁坐两“美女”亲亲热热,其实就是两男的。如此不良风化的组织岂能推翻清政府呢?

3.第三问:外权扶持,船坚利炮,区区农民军岂能比之?

太平天国运动本质上也反对帝国列强,所以帝国列强为了在华的根本利益,他们扶持傀儡清政府,出兵镇压太平农民军。试想一下,已经经历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外国列强,其装备可谓是精良,而太平天国大部分是拿着刀、叉的农民军。如此,太平天国怎么会是帝国列强的对手呢?

综上,一个石达开是左右不了太平天国的运势,说白了太平天国比清政府也好不到哪里去!所以太平天国的失败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

(爱生活,爱历史。祝您一切安好!敬请关注:小鲲论史)


小鲲论坛


作为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的军事才能是有目共睹的。他最早参加洪秀全的教会,并且很快崭露头脚,通过在战场上的神勇和赫赫战功,赢得了威名。其中打的湘军主帅曾国藩丢盔弃甲,狼狈不堪,曾国藩也承认他是太平天国最骁勇善战的将帅。可见石达开在太平天国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


石达开之所以要率部众从南京出走,到西边去开拓新领域,是因为洪秀全的猜疑和不相容。当时,太平天国经历了残酷的"内讧"风波。东王杨秀清因为居功自傲,以"逼宫"的形式要洪秀全册封"万岁"殊荣,和他平起平坐,洪秀全当然不愿意,于是密诏北王韦昌辉入宫。


韦昌辉因为素来和杨秀清有过解,他率大军回南京后,二话不说就直接诛杀了杨秀清及无辜的将士2万余人,弄得人心惶惶。 忠诚的石达开眼看南京形式危极,孤身前往南京"调停",结果杀红眼的韦昌辉连石达开也要斩杀。石达开于是连夜潜城逃走。韦昌辉迁怒于"掩护石达开潜逃"的部众,又斩杀了2万余部众。眼看事情越闹越大,洪秀全只好斩杀韦昌辉以平众怒。 之后洪秀全对石达开猜忌而疏远他,又封了他两个哥哥为王而牵制他。无奈之下,石达开选择了出走。


石达开出走是为了"避祸"的需要,而以当时的形势,他不出走,太平天国会迎来更大的灾难,首先,疑心很重的洪秀全因为有杨秀清、韦昌辉的前车之鉴,不可能再信任石达开,很有可能"莫须有"的罪名处死石开达,如此进一步寒了将士们的心。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石达开反抗,引发内乱,造成太平天国更大的混乱和灾难。

而这样一来,太平天国会更加动荡和混乱,其结果当然是更加加速了灭亡。


飘雪楼主的历史课


我记得高中时我读太平天国史的时候也萌生了跟题目一样的想法,为石达开离开南京而可惜,那时候我一度认为,假如石达开不离开,然后洪秀全重用石达开的话,天国的朝纲会重振。

但很多年以后,当我读的史料越来越多了之后,我觉得,就算石达开没出走南京,太平天国依然是回天乏力。在这一点我比较认可历史学家李剑农的观点,他说太平天国在前期的战斗中之所以会所向披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旧的力量,如清军的八旗、绿营那时候已经没有任何战斗力可言,而新的力量,后来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主力军地方团练尚未具备规模。同时太平天国作为一种神权化了的政权,加上他在当时是一种新兴的势力,所以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南方各省。

但是一旦这种新兴的力量锐气消亡,而旧的力量开始找到了新的办法应对的时候,这种失败基本就已经注定了。

石达开出不出走可能会在局部上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对整个历史走势起不到决定的作用。

而且杨秀清之后的洪秀全已经不再相信任何人了,所以石达开就算不走,在天京也没有用武之地。后人读史,徒增喟然之叹而已矣。


马桶上的历史课


看了各位同仁的回答,都相当有道理,归结为一句话:无论如何,太平天国都注定失败!

因为,“打油诗”(洪秀全最爱)和“神附体”(杨秀清专利),注定只能打造不伦不类的荒唐世界!太平天国是要借助基督教打掉传统文化,这相当于把中华民族的“根”斩断!对此,钱穆有一段酷评:“若太平天国成功了,便是全部中国历史失败了。”

最关键的还有一条,太平天国不仅没有抛弃传统君主社会的刑罚制度,反而恢复了大量早已废除的酷刑,可谓集春秋以来所有最残暴、最野蛮的刑罚手段之大成!

跪火练、烙背:有人因天热生疮长虱而剪了头发,被诬为“通妖”,施以酷刑逼供。所用刑法“除踹杠杖责外,或将手足反接背置铜炉,用火之,呼惨之声,不忍入耳。或将衣服脱尽,用铁练烧红,向胫一盘,但闻油渍铁声,肉皆糜烂”。“或用火著烧红,刺入股内,或锥进谷道,亦皆号叫万状,濒至于死。”

斩足:施刑范围十分广泛,甚至用于改变生活习俗。比如,太平天国禁止妇女裹足,规定凡妇女不去裹足布者,一经查出,“轻则责打,重则斩脚”。荒唐的是,杨秀清竟然曾下令让一些被阉割的幼童裹脚。“有一童子不肯,即斩脚示众。”

宫刑:比如,攻破南京后,将俘获的一批清朝官员子弟予以阉割,因手术不得法,大多惨死。

斩首:违犯军纪军令者;犯抢劫奸淫罪者;犯洪、杨等规定的别贵贱、分尊卑的名分等级制度者;诵念、私藏古书者;保留清朝官服者;剃发刮面者;聚众饮酒、赌博者;吸食鸦片者;私藏金银者;等等。

(注:斩首之后要示众,分枭首和抬首两种。前者为,处死后悬其首级于木上。后者则是,“以筐篮盛首级”,命二人抬筐,一人鸣钲,大呼“某人因犯何罪斩首示众,遍行各馆各营”。)

五马分尸:“用五绳结人之项及手足,每一绳系一马,痛鞭各马使狂奔”,撕裂人体。

点天灯:用棉絮或麻纸“包裹其身,灌以桐油,悬高杆上,纵火焚之”。如,一名不甘受玷辱的李氏女,在发内藏小刀刺伤杨秀清左肩,结果被刑以剥皮后又点了天灯。

吃酒:以滚油灌入犯者肠肚,受刑者滚动号叫而死。

还有人们熟悉的剥皮、凌迟等,凌迟被称作“穿大红袍”。

太平天国的刑罚实行株连制度。如:“凡有反草通妖之人,经天父指出,通馆通营皆斩首。”

总的来说,太平天国的刑法制度,十分混乱,有几个显著的特征:

首先,刑罚极为残酷,且施行范围广泛。太平天国几乎把古代所有的极刑统统都给恢复了,还自创了很多,量刑极重。如,在天京城内“若点天灯等刑,十日半月始有一次;若斩首示众……,一日必有数次”,至于杖责枷锁,有时一馆中日见数次。

其次,一罪数罚现象极为严重。比如,有一女官,仅仅为保护一位读书识字女子,未献给杨秀清,受到的处罚是挖眼、割乳、剖心、枭首,一身受了四种极刑。

再者,判刑随意,且徇私舞弊。没有细致的刑法体系,各王常常对《十款天条》等随意解释,由此带来的刑罚过重现象比比皆是。比如,甚至为了查明女馆妇女是否触犯天条,竟然将嫌疑者剖腹以验孕。而且,大部分残酷刑罚是针对普通百姓的。如,聚众饮酒是大罪,但很多官员都无酒不欢;偷看妖书更是大罪,但洪秀全儿子后来供认说,自己看了几十本。

试问,这样的政权,等待它的,除了覆灭,还会有什么?


读史品生活


石达开不出走,太平天国一样会覆灭,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第一,洪秀全威信太高,石达开难以撼动。洪秀全必然会平衡石达开,使其只能是一个管家,而难以成为一个主帅。

只举两个例子就能说明问题。石达开出走的时候,很多人都跟他走,结果大半又跑了回来,这也是石达开出走以后失败的原因。他在出走的时候,很多人头脑不清醒,那些人看不惯天京内斗,轰的一下头脑一热,就跟石达开走了,后来想清楚了,又都跑回来了。导致石达开在四川经过少数民族地区,竟然兵力不足无法硬攻,还得掏过路钱给那些少数民族。

再一个,石达开走的时候,太平军里头脑清醒的将领就很坚定的不跟着他。比如当时李秀成和杨玉成都在石达开手下,石达开去安庆通知他们跟着走,李秀成坚决不走,说他要忠于太平天国,忠于洪秀全,而陈玉成本来要跟着走的,让李秀成一顿劝说,也没跟着走。

虽然说如果石达开不出走,他的威信会慢慢增长,但是仍然没法撼动洪秀全。石达开心慈手软,他没有杨秀清那种政治手腕,更没有韦昌辉的心狠手辣。

太平军在他的领导下,跟在李秀成的领导下没什么太大区别。两个李秀成仍然是李秀成,没有什么力挽狂澜的能力,维持局面都差点事。

而洪秀全靠着自己的威信必然会采取平衡术牵制石达开。石达开出走,太半因为洪秀全用自己的兄弟平衡他,如果石达开不走,平衡他的人还会更多,比如刚崛起的李秀成,陈玉成,不但政治上平衡你石达开,军事上也会平衡你。

太平天国后期,李秀成主持一切大局,但是军事上,最大的一股太平军不是忠王李秀成的队伍,而是英王陈玉成的。这就是洪秀全的平衡术。如果石达开不走,就算让他主持一切大局,外面军队的大股也不会给他,李秀成陈玉成这样的就是平衡石达开的棋子。

第二,太平军各自为战,没有统一的指挥,没有统一的筹划,虽然全面开花,但是没有有效控制的成片根据地。而且后期还得罪了英国人。

天京被曾国藩曾国荃的湘军攻破以后,据李秀成的堂弟李世贤说,当时全国分散的各地的太平军队伍还有百万之众。这些队伍分散在各地,甚至互相之间没有联络,开句玩笑,都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原因就是没有一个人有足够的威信去统一指挥太平军的成百上千个王,石达开也不行。

就说后期的李秀成,威望已经足够高了,一呼百应,还指挥不动身边的陈玉成。更何况天南地北分散着的,不通联络的各种王呢?就算拥兵百万,仍旧是一盘散沙。

李秀成追着李鸿章打到上海的时候,还连带着打了英国人,把英国人也给得罪了,武器外援也没了。

而曾左李等人组织的团练队伍却不断壮大,装备也越来越精良,到了后期,太平军相比清军的训练程度和武器装备,差距越来越大。

后期太平军的组成越来越纯粹的平民化,农民化。比如有的王打破一座大城市,呼啦就增加了几万甚至十几万人马,这些人加入以后,没有经过传教,没有经过训练,没有足够的武器,人数虽然增多了,整支队伍的战斗力反而越来越差。后期太平军容易有各种队伍一片一片的投降清军,就是因为这个。本来就是被忽悠加入的,那反过来投入清军也没啥区别。

石达开无法改变在洪秀全阴影下的这种局面。太平军的内核越来越紧绷,而外围越来越松散。皆因洪秀全只顾着享乐,不再认真传教,整支队伍的凝聚力远远不如杨秀清、冯云山等人在的时候。

石达开也只是年纪大一点资历深一点威望高一点的李秀成,勉强维持局面都吃力。

总之,后期太平天国覆灭的大势已经形成,很难有人能逆转这种趋势了,而石达开也不是那种力挽狂澜的人。


西堤君


这个问题,我想从导致石达开出走的天京事变谈起。

天京事变的爆发,根本的原因在于太平天国内部最高权力的争夺,事实上的军政领袖杨秀清和宗教权威洪秀全的矛盾激化到无法调和才爆发了这场“王杀王”的内讧惨剧。在以往的历史叙事中,洪秀全往往被塑造成一个智力和能力都比较低下的人,在事变过程中,他先是被杨秀清欺负,后被韦昌辉利用,最后在革命群众的支持下,才打败了韦昌辉。朱言要告诉你们,都错了!整个事变的逻辑应当是:

首先,洪秀全感觉到杨秀清势力太大,威胁到洪家江山了。洪秀全玩出了郑庄公的手段,先是纵容杨秀清膨胀,诱使他提出“逼封万岁”的要求。

然后,利用韦昌辉的兵力,杀入天京,血洗东王府,灭掉杨秀清的势力。

最后,为了防止韦昌辉成为第二个杨秀清,再杀掉韦昌辉!

那么,翼王石达开呢?石达开是太平天国诸王中,文化水平和政治眼光最好的一个,也是最得人心的一个。他若不走,两个结局:

第一种,被洪秀全找出各种理由杀掉。洪秀全考虑的是洪氏权力的巩固,这一点从天京事变之后,太平天国权力机构的改组就能看出来。

第二种,忍辱负重,就像后来的李秀成一样,虽然很有本事,但是最终独木难支!

无论哪种结局,与文明背道而驰的太平天国注定失败!


朱言论史


如果翼王没有出走,太平天国也好不了了,还可能更糟。

天京事变,东王被杀,北王又挟私大肆杀戮,洪秀全已经再也不能容许出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了。而翼王偏又有这个资格,也只剩下他还有这个资格了。天王表面上倚重翼王,暗地里又行猜忌,封他的几个哥哥当王,搞平衡。问题是他那几个哥哥毫无威信可言,没有足够的分量,偏要去压秤砣,翼王还看不明白这个形势?

无论他会是怎样的命运,太平天国都好不了,甚至可能更糟。他在天京,跟天王应该摆个什么位置呢?事实上天王、翼王是双头格局,天王已经对他猜忌、防范,怕他又是一个东王、北王,他也怕被当成东王、北王——他不走干嘛呢?忍辱负重,憋屈死?尔虞我诈,宫斗死?难不成还要谋朝篡位,造反死?

反而是他从天京出走,天京就处在天王绝对权威之下,中央局势相对就会稳定下来;而他也可以借机不受压制,还有可能打出一片新天地。

的确是分裂造成了力量削弱,的确是对将士们士气造成打击,但是已经是相对好一些的选择了。

那还不走?


轩辕十四Rex


很有可能的是,太平天国会灭的更快。

题主的问题蛮有意思,看来是对石达开好感爆棚,而且对太平天国应该也有几分同情。一直有人假设,如果石达开不出走,太平天国就能胜利。历史不容假设,石达开还是义无反顾满怀孤愤地从天京带兵出走了,他的出走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彻底失败。

如果他不走的话,太平天国会有成功的可能吗?

石达开不走的话,最终结局是被洪秀全借内讧之手干掉。石达开返回天京,是在天京刚刚经历一场浩劫之后。起初是杨秀清逼宫洪秀全,想做天王。洪秀全借韦昌辉的手屠戮了杨秀清的势力,然后韦昌辉坐大,试图逼宫洪秀全,洪秀全又联合秦日纲、陈承瑢杀了韦昌辉。石达开到天京之后杀了秦日纲和陈承瑢,并被洪秀全委以重任,从翼王变义王,迅速稳定了局势。

但是石达开文武双全,又深得民心,让洪秀全感到威胁——不能再出现杨秀清第二啊。于是,洪秀全开始大肆分封,封自己两个没水平没出息只会贪财好色的哥哥为王,与石达开一起处理军政,削弱石的权力。于是,石达开与洪秀全的矛盾公开化,考虑到杨秀清、韦昌辉的悲剧,石达开不得不谨慎对待,所以才有了出走天京。

也就是说,他不走的话在天京也不会得善终。

石达开出走以后,带走了几万大军,一路从江苏打到四川,有力的牵制了曾国藩的军队。要知道,石达开虽然比曾国藩年轻二十岁,但是文韬武略丝毫不比他差,曾经连续三败曾国藩,让走投无路的曾圣人想跳水自杀。

历史难以靠假设更改,最终还是石达开被俘之后凌迟处死,英勇就义,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一场殃及大半个中国的农民起义落得个悲剧收场。但这对历史来说,可能是幸运的。


何殊我


历史上没有如果,但把这些“如果”仔细分析一番,反而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对历史的认识。

要分析“如果石达开没有带兵从南京出走”的历史发展,我们得先弄清楚,石达开为什么要从南京带兵出走。

↑石达开是悲剧英雄↑

“天京事变”对洪秀全心理冲击极大,他没想到权力魔杖会让东王北王互相残杀到这种程度,尤其是北王韦昌辉,几乎要杀了天王取而代之,从此,洪秀全内心深处对所有非亲戚的外臣都抱有深深的怀疑。

东王北王覆灭,接盘的是翼王石达开,在西王南王早殁的情况下,最早封王的五个人,只剩了石达开,石达开在处理北王韦昌辉事件中只诛首恶,不伤及太平军弟兄们的做法,更是使得他的威望如日中天。

但是石达开在处理韦昌辉事件时,还是犯了一个错误,他陈兵十万,进逼天京城,洪秀全把韦昌辉凌迟处死,并命人把首级送到石达开大营,表示已经为石达开报仇,然而石达开并不满意,他要求另外两个人头——秦日纲和陈承瑢,洪秀全并不情愿,但哪敢反对,于是杀了秦陈二人。

这种做法形同逼宫,大大触动了洪秀全的猜忌之心。为将来洪石二人无法相处埋下了伏笔。

由于太平天国实施的是军师负责制,天王不负责具体的军政事务。石达开本可以顺理成章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军师,而且声望几乎要超过天王洪秀全,这一切都不能不引起洪秀全的担忧警觉。

洪秀全采取的针对策略是大搞政治平衡,先是大做表面文章,加封石达开“电师通军主将”,后又该封“圣神电”,上次有类似封号的,正是杨秀清的“圣神风”,但这个通军主将却不是军师,

军师谁做了呢?洪秀全本人!他把号令军队的权力收回到自己手中了。石达开封号虽然牛逼,然而却无实际意义。

于是,石达开变成了执行者,如同秘书长了。但洪秀全久居深宫,对军事前线丝毫不通,经常乱发指令,石达开没法反对,只能执行。雪上加霜的是,洪秀全为了显示权力在我,频繁对军事布局发布指令,从杨秀清时代的放任不管,走到了石达开时代的紧抓不放。

↑洪秀全在天京事变后,对权力紧抓不放↑

这还不够,洪秀全又把自己两个哥哥洪仁发和洪仁达封王,和石达开并列秘书处,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局面出现了,太平天国上下也是颇为不服气,这两位老哥可是活脱脱的有权不用枉做官的嘴脸,处处掣肘石达开,甚至搞卖官鬻爵的勾当。

石达开每次据理力争,只会恶化局面,洪仁达洪仁发为了报复石达开,频繁打小报告,让洪秀全越发不信任石达开。

于是情况已经明了,石达开是当不成诸葛亮的,再不走,就会爆发另一场天京之变,或者是自己被驱逐出权力中心,后果当然只可能是死亡。

石达开并不甘心这样的结局,但他也没有魄力和勇气直接架空天王,所以出走也就成了必然。

↑选择出走是石达开唯一能采取的做法,哪怕是走向末路↑

如果石达开不走,结局就是洪秀全及两个老兄和石达开矛盾彻底公开化和激化,双方摊牌,石达开要是够狠,就会架空洪秀全,自己当王莽或者司马昭,这也是聪明的做法,保留洪秀全的精神支柱地位,但要把洪秀全严格控制起来,自己行驶皇帝的权力,为太平天国打出一个未来。

洪秀全是绝对不能杀的,因为他的精神偶像地位无人可替代,拜上帝教是太平天国的价值观基石,断不可动摇。

石达开其实有机会,有能力这样做,但他并没有这样做,说明他性格中还是存在缺陷,远不是曹操这样的人物,称不上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他选择赌气式的出走,却没有决心也没能力搞出三国对立的局面,反而一心想隐退田间,过普通人的日子,这可能吗?做梦!

翼王不护翼,天国不太平,石达开的出走,毫无疑问是双败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