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資本支出新增10億美元,提振晶片產量滿足需求

美國銀行美林證券公司、 Jefferies和Cowen等人認為AMD的芯片生產流程今年領先於英特爾,估值相對更具吸引力:美國銀行美林表示英特爾計劃在2016年發佈10納米。芯片推遲到2019年末假日購物季結束,AMD計劃明年推出更先進的7納米芯片,代表AMD服務器微處理器的計算能力和能源效率。

英特爾資本支出新增10億美元,提振芯片產量滿足需求

Jefferies認為英特爾在過去12年中沒有犯任何錯誤,導致AMD全年失去市場份額。然而,這種趨勢在過去四年中已經逆轉。 AMD的管理績效基本沒有錯。在2019年下半年,AMD將首次見證AMD在產品領先地位方面超越了英特爾。預計AMD的服務器芯片市場份額將從8%增加到8%。 12%。

Cowen重申“過度匹配”評級,認為AMD是第一家推出高科技納米芯片的公司,這反映了該行業競爭勢頭的徹底逆轉,也為AMD提供了“全面跟蹤業務”的機會。

華爾街的另一篇文章也提到英特爾的“Tick Tok”誕生於2005年,曾一度導致AMD直接“解僱”技術。在2011 - 2015年,該公司繼續在、賠錢,並且處於破產的邊緣。 AMD的產品線、在過去的十年中,英特爾一直在抑制價格和品牌形象:

76歲的戈登·摩爾(Gordon Moore)開發了英特爾處理器微體系結構和芯片工藝更新的時間表(之後“芯片晶體管每24個月翻一番,也就是說,半導體行業的性能每兩年翻一番。 “雙重”摩爾定律“。2003年,AMD也有一臺OPTERON服務器可以在這個過程中超越英特爾,但是鐘擺計劃出來了,AMD在技術上被關閉了。

AMD反彈的機會正是英特爾的“鐘擺威懾”失敗了。 2014年之後,作為鐘擺計劃理論基礎的“摩爾定律”遇到了元件晶體管的物理極限上限。像Nvidia首席執行官黃仁勳這樣的業內人士甚至聲稱“摩爾定律已經死了”。

雖然英特爾的死鴨不承認摩爾定律失敗了,但不要說7納米。英特爾的10納米芯片已連續三年上市,並一再推遲上市日期。 AMD已經達到了7納米,完全扭轉了受抑制的局面,甚至比英特爾還有一到兩年的優勢。華爾街的文章分析稱AMD和Nvidia在過去兩年半的時間裡都令人驚歎。最重要的原因是抓住時代的關鍵,但傳統巨頭英特爾的反擊隨時都在發生:計算和圖像處理的能力使得AMD和NVIDIA在雲端。計算和人工智能業務實現了更高的估值靈活性,這是這一輪中兩家“顯卡”公司的最大推動力。數據顯示,計算和圖形領域的收入是推動AMD在過去幾個季度持續高增長和毛利率改善的重要武器。

除了努力趕上英特爾在服務器市場並獲得突破之外,AMD在GPU市場的潛力和競爭力也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儘管2017年GPU產品進展緩慢,但7nm GPU的發佈意味著AMD將進入人工智能計算的先進領域,而專注於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的Rdeon Vega GPU芯片則提供多樣化的AMD產品。

但GPU領域的浪潮和需求引起了英特爾的注意。 2017年,英特爾重新燃起了對獨立顯卡的興趣。首先,我從AMD挖出了圖形部門的老闆Raja,今年2月,我宣佈了14nm工藝技術的獨立顯卡的設計和原型。一系列措施表明,英特爾對獨立的反擊可能會來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