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各種排名常常被擠出十名外,武漢大學到底實力如何?

國內外各種排名常常被擠出十名外,武漢大學到底實力如何?

文|冷絲

欄目|絲說教育改革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的大學排名,國內有一所高校總是顯得有點尷尬,要麼排在了10名之內的尾巴,要麼被排擠出10名,這所高校就是武漢大學。

那麼,這到底是一所什麼樣的大學呢?它有什麼樣的發展歷史?

國內外各種排名常常被擠出十名外,武漢大學到底實力如何?

武漢大學常被排到10名外

第一,武漢大學的前身是什麼?

很多專家指出,武漢大學的前身應該推至張之洞在晚清1893年的自強學堂。

當年的張之洞認為,“蓋聞經國以自強為本”、“自強之道,以教育人才為先”,故取“自強”二字。這座位於湖北武昌三佛閣大朝街口的新式高等專門學堂,設方言、算學、格致、商務四門。由此揭開了近代湖北高等教育的序幕。這種說法有一點道理,但並非是高等教育的模式。

1913年,北洋政府教育部規劃在全國設立6所高等師範學校,在華中決定以湖北武昌原方言學堂的校舍等即張之洞時期建設為基礎,改建國立武昌高等師範學校,仿日本教育模式設立英文、歷史地理、數學物理、博物四部。1922年,學校又學習歐美模式改四部為八系,即教育哲學系、國文系、英語系、數學系、理化系、歷史社會學系、生物系、地質系。

國內外各種排名常常被擠出十名外,武漢大學到底實力如何?

武漢大學

所以,武昌高等師範學校應該是現今武漢大學的真正前身。

第二,政府重點支持建設,李四光選址,成就了現在武漢大學的模樣。

1923年9月,根據新的學制,改國立武昌高等師範學校為國立武昌師範大學。1924年,國立武昌師範大學改名為國立武昌大學,開始向綜合性大學邁進。

1926年,國立武昌大學與國立武昌商科大學、湖北省立醫科大學、湖北省立法科大學、湖北省立文科大學等合併為國立武昌中山大學,這個名字又稱國立第二中山大學,設有大學部和文、理、法、經、醫、預6科,計17個系、2個部。因此,這一次是武大歷史上的第一次大調整,從此奠定了國立武漢大學的發展基礎。

國內外各種排名常常被擠出十名外,武漢大學到底實力如何?

武大櫻花

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以原國立武昌中山大學為基礎,組建國立武漢大學,初設文、法、理、工4個學院。1929年5月,王世傑任國立武漢大學首位校長。他提出要把學校辦成擁有文、法、理、工、農、醫6大學院的萬人大學。

1930年3月,經地質學家李四光等人的勘察,國立武漢大學在東湖之濱的珞珈山興建新校舍。1932年3月,學校由東廠口遷入珞珈山。

1934年,國立武漢大學設立法科、工科研究所,開展專門的學術研究及研究生教育。1935年開始招收研究生,逐步拓展大學的研究功能。1936年,國立武漢大學正式成立農學院,從而發展成為有文、法、理、工、農5個學院15個系2個研究所的綜合性大學。

國內外各種排名常常被擠出十名外,武漢大學到底實力如何?

武漢大學老建築

1937年,國立武漢大學與國立中央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北京大學和國立浙江大學進行統一招生考試,從而躋身“民國五大名校”。

第三,分分合合之中,武漢大學最終成為之力強大的綜合性大學。

一次是大拆分。1949年新中國成立,國立武漢大學更名為武漢大學。為適應國家新的發展,武大歷史上的第二次大調整開始了。

國內外各種排名常常被擠出十名外,武漢大學到底實力如何?

武漢大學李四光雕塑

1952年國家高校大調整,湖南大學、河南大學、南昌大學、廣西大學等高校的文理部分學科併入武漢大學,武漢大學的工、農、醫、1952年成立的水利等學院的專業調整出去分別組成了華中工學院、中南土建學院、中南礦冶學院、華中農學院、中南同濟醫學院和武漢水利學院,部分專業併入北京大學、中山大學、華南工學院。

調整後的武大成為以文理為主的綜合性大學,但是偏向於理工類,設有9系1個專修科,實力銳減。

一次是大合併。2000年,原武漢大學與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和湖北醫科大學合併組建新的武漢大學。由武漢大學合併的幾所高校在自己的辦學歷程中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辦學風格,取得了較高的辦學成就,新的武漢大學整體實力和綜合實力有非常大的提升。

國內外各種排名常常被擠出十名外,武漢大學到底實力如何?

原武漢大學校長李達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武漢大學的建校歷史、分拆和合並歷史與現在的浙江大學非常類似。當年同是“國立五大名校”,實力都不凡。

不過,令人深思的是,浙江大學近20年發展速度和質量明顯高於武漢大學,這其中的含義值得探討。

國內外各種排名常常被擠出十名外,武漢大學到底實力如何?

敬告|冷絲所有文章如有錯漏和最新信息,作者將在評論版塊及時更正和補充,也請網友批評指正,謝謝您!同時嚴正聲明『非法轉載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