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欲放寬併購重組,小盤股的春天又到了?

證監會欲放寬併購重組,小盤股的春天又到了?

恰逢A股上週五反彈,週末政策密集出臺。繼10月19日金融監管高層就股市等當前熱點問題集體給出回應後,10月21日下午,滬深交易所也紛紛表態,將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全力維護市場穩定健康發展。關於併購重組方面,繼2016年6月證監會修訂《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後,市場上又迎來了新的機遇。

10月20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常德鵬就IPO被否企業作為標的資產參與上市公司重組交易相關政策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支持優質企業參與上市公司併購重組,推動上市公司質量提升,證監會將IPO被否企業籌劃重組上市的間隔期從3年縮短為6個月。

專家認為,此次修訂為併購重組市場提供了更多的大體量重組標的,疊加前期一系列併購重組政策的持續鬆綁,“放管服”市場化改革持續落地,將助力併購重組市場回暖。

21日,中國基金業協會表示,為支持私募基金管理人和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募集設立的私募基金和資產管理計劃參與市場化、法治化併購重組,紓解當前上市公司股權質押問題,協會自21日起將對符合條件的私募基金和資產管理計劃特別提供產品備案及重大事項變更的“綠色通道”服務。

此外,基金業協會已與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建立密切的信息交換機制。私募基金、資產管理計劃的產品編碼將於完成備案後的次日向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進行數據同步,便於私募基金和資產管理計劃開立證券賬戶。

種種跡象表示,這是繼2016年監管從嚴之後,放寬併購重組標準的呼聲越來越多,此次政策出臺會給資本市場帶來哪些變化呢?

遙想多年以前,A股應運而生的一個概念——殼資源板塊在2016上半年也是曾經風光過的。彼時,“炒殼”蔚然成風,之所以借殼是因為許多企業為了規避IPO的排隊,不肯花費三五年的排隊時間而選擇的‘捷徑’,即利用併購重組的手法曲線上市。但是這種類型的兼併重組都會逆向增發,把股票價格抬高,從而實現IPO融資圈錢的目的。而當時的現有上市通道供不應求,借殼上市以及伴隨其中的突擊入股、估值過高、利益輸送等問題也屢受詬病,構成了眾多“借殼”亂象。

2016年6月17日,證監會就修改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主要針對借殼上市。本次修訂旨在給“炒殼”降溫。規則完善後炒賣偽殼、垃圾殼的收益將大幅壓縮,投資者特別中小投資者權益將會得到更充分的保護。

從控股權轉讓市場的變遷看,2016年上半年出現井噴,而當年9月重組新規實施、交易所加大監管力度後又迅速降溫,近年來的行情著實慘淡。按以前慣例,每年4月左右都是炒作ST股摘帽的重要時間窗口,儘管退市風險警示具有較強殺傷力,但2018年的5月摘帽行情甚是慘淡,箇中原因除去疲軟的市場,還有嚴厲的監管。

近年來,新股發行審核趨嚴是IPO市場的一大特徵。數據顯示,在本屆證監會發審委任職的一年來,A股IPO的通過率為53.85%,否決率高達33.46%;而去年前十個月IPO的通過率是80.99%,IPO嚴格的審核門檻把不少企業攔在門外。該項政策的落地恰到好處的緩解資本市場新鮮血液不足的壓力,給一些不夠排隊IPO的中小企業一個融資途徑。

今年10月以來,監管層已多次釋放支持上市公司併購重組的信號,監管政策正在逐步放鬆。8日,證監會推出提質增效的“小額快速”併購重組審核機制;12日,放開配套融資“補流”用途限制,規定併購重組配套融資可以用於補充上市公司和標的資產流動資金、償還債務。時隔不到8個月,證監會再次調整IPO被否企業籌劃重組上市的間隔期。直至近期針對上市公司存在的股權質押風險,銀保監會、多地國資委以及銀行險資籌集資金,馳援有股權質押風險的上市公司,展開“拆雷”行動。這些無一不在顯示,監管層在穩定市場波動、修復市場情緒、提振市場信心以及刺激投資者入場等多方面下大工夫。

天鼎證券表示,發揮併購重組服務實體經濟等政策接連出爐,為小市值公司提供更多騰挪空間,“殼資源”供求關係或得以改善; IPO被否到重組上市的間隔期大幅縮短,令相當一部分公司得以迅速轉向併購交易,從而為市場提供優質收購標的;放鬆對配套募資用途管制,實施“分道制”審核等細節調整,為目前遭遇困難的公司快速脫困提供了條件。併購重組動作頻頻,體現了監管因地制宜的靈活性,意在增加市場活躍度,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利於優質企業參與上市公司併購重組。

種種跡象表明,多項規則鬆綁及政策鼓勵有望提升市場化併購重組的吸引力,有利於提振投行業務。不過,現今仍需要警惕“炒殼之風”再度興起的風險,監管層面仍然需要公佈細則規範併購重組市場,加強審核與監管。而投資者也需要擦亮雙眼選擇優質資產,謹防“講故事”、“炒概念”的公司上市圈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