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金融“已死”,未来怎么办?

传统金融"已死",未来怎么办?

近来,随着贸易摩擦、金融去杠杆、资管新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金融行业迎来至暗时刻,悲惨的故事开始不绝于耳。2018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速为6.8%,根据申万行业分类,只有一个行业跑输了GDP增速,那便是商业贸易行业;此外,金融服务业的增速排在倒数第二位,仅为6.89%。

有人说,大环境如此之差,金融民工的日子不如农民工。

5月份有媒体报道,申万宏源证券的某位投行员工晒出了自己的工资单,税后到手收入不到五千元,当时大家还不信,几个月之后再来看,五千真不少了。

现在的情况是,上市公司董秘被研究员群殴,券商女销售不甘清淡下海再就业,证券公司男职员下班后当的士司机贴补家用,女职员也去坐台养活生计,做私募的也开始在朋友圈干微商了……金融行业已经迎来靠手艺吃饭的时代。

当然,差的行情也不是没有经历过,做金融的人心理承受能力都比较强,他们相信扛过了漫漫长夜就能迎来柳暗花明,卧薪尝胆之后,未来还是华尔街之狼。信念是要有的,但还要面对现实,现实就是金融行业变革已经开始,很多人可能等不到行情好的时候了。

传统金融“已死”,未来怎么办?

管理规模2.8万亿、国内第二大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平安资管即将解散权益部门的传闻,犹如一枚炸弹在圈内传开了。9月14日,中国平安回应称,股票市场作为资产管理重要的投资领域,显然无法舍弃。据了解,目前平安资管股票部分正向智能投资和量化投资转型,策略将有调整。此外,平安资管还表示,作为平安集团资产管理板块的重要成员,正响应集团"科技转型"战略,加快利用人工智能对投资业务赋能,致力打造"科技型资管公司"。

有人说平安裁员是为了应对金融业寒冬而节省成本,实际上就平安的财力而言实在不差这几个钱。因此,加大科技投入,对策略和科技平台升级,进行量化转型,是平安的根本目的,而这也是当前金融业发展的大趋势。

不只是平安,其实银行业早就开始着手变革了。上半年五大行减员3.4万,这几年,五大行减员的速度一直有扩大的趋势,从2015年至今,五大行员工减少超过8万人。而近日建行、工行2019年度校园招聘最新信息显示,两家银行秋招人数合计3万人。离职率高和大量招聘看似矛盾的数据其实是结构的调整。

总的来看,离职多的是大量能够被机器替代的操作类岗位的人。像汇款存款这种柜面操作类,以及基层网点的复核人员或者审核人员等。而大量招的是什么人?首先是吃苦耐劳的一线做营销的人,因为做小企业、个人业务,需要用保险的营销方式。还有就是做系统的、IT的、大数据分析的,这种技术型人才银行是抢的。为了得到这部分人,银行在大城市会成立一个研发中心。

未来,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AI替代将成为大趋势,失业将是一个长久的话题。

传统金融“已死”,未来怎么办?

科技进步为金融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但是回看历史,金融业变革进展缓慢。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金融创新没有任何的突破性进展。

全球金融科技的发展阶段:最初阶段是金融与科技没有真正融合,但科技进步已经在开始推动金融市场的全球化。金融打破国界,跨国投资也大大加速。随后金融服务越来越数字化,业务效率有所提升。现在银行等机构中的核心系统、信贷系统、清算系统等,就是这个阶段的代表。后来就是互联网金融阶段,金融业通过搭建在线业务平台,利用互联网或者移动终端的渠道来汇集海量的用户和信息,但其本质上还是对传统金融渠道的变革。

目前是金融业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这些新的 IT 技术来大幅提升传统金融的效率,也是金融行业最大的变革。互联网金融大家都懂,称不上什么变革,我国这两年也经历了野蛮生长的阶段,可谓是一地鸡毛,但是人工智能阶段就不一样了。目前人工智能正在为金融行业注入一种强大的创新力,未来基于它所推出的具体创新或产品会越来越多,金融领域大量的重复性工作将由AI所取代,失业大潮也将就此开启。

根据BCG 2027人工智能对金融业就业市场影响模型测算,到2027年中国金融业就业人口可达到993万人。约为230万人,占比约23%的工作岗位将受到人工智能带来的颠覆性影响,其影响方式为岗位的削减或转变为新型工种。

银行、保险及证券业的工作岗位削减比例分别为22%、25%及16%。而其余77%的工作岗位将在人工智能的支持下,工作时间减少约27%,相当于效率提升38%。

就像马云之前强调的:打败传统零售的不是互联网,而是没有意识到未来大趋势的传统企业自己,现在高大上的金融行业也要面临同样的问题了。

传统金融“已死”,未来怎么办?

说到金融行业科技创新,除了大数据、人工智能外,不能忽视的是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凭借中心化、不可篡改、公开透明、保护隐私等特性,解决了传统银行业在效率、成本、信任等方面的长久痛点。然而受限于发展初期的技术障碍与政府监管体制的缺失,此前新兴数字货币并未发挥出"区块链+银行"领域的潜力。

而在各国监管政策和行业规范逐步落地的过程中,区块链技术、数字货币开始走上舞台。

9月11日,纽约金融服务局(NYDFS)批准了两种稳定数字货币的发行,并且两种货币都与美元挂钩,这意味着数字美元即将开启。

受美国政府监管,由美国官方机构背书,并发放牌照,这就意味着数字货币"发行方跑路的风险"即可降为零,人们就会像相信工商银行账户里的数字一样相信数字货币。资本流动角度讲,意味着资金回流美国开了一条高速公路,无人阻挡。

尤其像委内瑞拉、埃及、巴西等这样货币大幅贬值的新兴市场国家,美国的数字货币是很容易被民众接受的。也就是说,美国政府只需极简的操作,可以让美元走进世界每一个角落。如果民众只需点击鼠标就能获得并使用数字版的美元,那么许多国家基于本国法币的金融系统被基于美元的金融系统取而代之,这是非常可怕的。

所以我们看到,尽管对比数字货币交易持否定态度,但全球最懂区块链技术是中国央行。IPRdaily中文网与incoPat创新指数研究中心联合发布"2017全球区块链企业专利排行榜"显示:中国三家"央行系"单位加起来的2017年全球取区块链专利总数达68件,远超阿里集团的43件,世界第一!

鉴于区块链技术的强大战略意义和影响,中国不发展是不行的,因此区块链技术以及数字货币在中国金融业广泛应用时代或将到来。然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场金融科技的革命,会颠覆银行业和金融业,预计在今后五年内会有20-30%的人失业。

对于很多人来讲,传统金融已死,未来怎么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