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金融「已死」,未來怎麼辦?

傳統金融"已死",未來怎麼辦?

近來,隨著貿易摩擦、金融去槓桿、資管新規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金融行業迎來至暗時刻,悲慘的故事開始不絕於耳。2018年上半年我國GDP增速為6.8%,根據申萬行業分類,只有一個行業跑輸了GDP增速,那便是商業貿易行業;此外,金融服務業的增速排在倒數第二位,僅為6.89%。

有人說,大環境如此之差,金融民工的日子不如農民工。

5月份有媒體報道,申萬宏源證券的某位投行員工曬出了自己的工資單,稅後到手收入不到五千元,當時大家還不信,幾個月之後再來看,五千真不少了。

現在的情況是,上市公司董秘被研究員群毆,券商女銷售不甘清淡下海再就業,證券公司男職員下班後當的士司機貼補家用,女職員也去坐檯養活生計,做私募的也開始在朋友圈幹微商了……金融行業已經迎來靠手藝吃飯的時代。

當然,差的行情也不是沒有經歷過,做金融的人心理承受能力都比較強,他們相信扛過了漫漫長夜就能迎來柳暗花明,臥薪嚐膽之後,未來還是華爾街之狼。信念是要有的,但還要面對現實,現實就是金融行業變革已經開始,很多人可能等不到行情好的時候了。

傳統金融“已死”,未來怎麼辦?

管理規模2.8萬億、國內第二大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平安資管即將解散權益部門的傳聞,猶如一枚炸彈在圈內傳開了。9月14日,中國平安回應稱,股票市場作為資產管理重要的投資領域,顯然無法捨棄。據瞭解,目前平安資管股票部分正向智能投資和量化投資轉型,策略將有調整。此外,平安資管還表示,作為平安集團資產管理板塊的重要成員,正響應集團"科技轉型"戰略,加快利用人工智能對投資業務賦能,致力打造"科技型資管公司"。

有人說平安裁員是為了應對金融業寒冬而節省成本,實際上就平安的財力而言實在不差這幾個錢。因此,加大科技投入,對策略和科技平臺升級,進行量化轉型,是平安的根本目的,而這也是當前金融業發展的大趨勢。

不只是平安,其實銀行業早就開始著手變革了。上半年五大行減員3.4萬,這幾年,五大行減員的速度一直有擴大的趨勢,從2015年至今,五大行員工減少超過8萬人。而近日建行、工行2019年度校園招聘最新信息顯示,兩家銀行秋招人數合計3萬人。離職率高和大量招聘看似矛盾的數據其實是結構的調整。

總的來看,離職多的是大量能夠被機器替代的操作類崗位的人。像匯款存款這種櫃面操作類,以及基層網點的複核人員或者審核人員等。而大量招的是什麼人?首先是吃苦耐勞的一線做營銷的人,因為做小企業、個人業務,需要用保險的營銷方式。還有就是做系統的、IT的、大數據分析的,這種技術型人才銀行是搶的。為了得到這部分人,銀行在大城市會成立一個研發中心。

未來,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AI替代將成為大趨勢,失業將是一個長久的話題。

傳統金融“已死”,未來怎麼辦?

科技進步為金融科技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但是回看歷史,金融業變革進展緩慢。一直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金融創新沒有任何的突破性進展。

全球金融科技的發展階段:最初階段是金融與科技沒有真正融合,但科技進步已經在開始推動金融市場的全球化。金融打破國界,跨國投資也大大加速。隨後金融服務越來越數字化,業務效率有所提升。現在銀行等機構中的核心繫統、信貸系統、清算系統等,就是這個階段的代表。後來就是互聯網金融階段,金融業通過搭建在線業務平臺,利用互聯網或者移動終端的渠道來彙集海量的用戶和信息,但其本質上還是對傳統金融渠道的變革。

目前是金融業通過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這些新的 IT 技術來大幅提升傳統金融的效率,也是金融行業最大的變革。互聯網金融大家都懂,稱不上什麼變革,我國這兩年也經歷了野蠻生長的階段,可謂是一地雞毛,但是人工智能階段就不一樣了。目前人工智能正在為金融行業注入一種強大的創新力,未來基於它所推出的具體創新或產品會越來越多,金融領域大量的重複性工作將由AI所取代,失業大潮也將就此開啟。

根據BCG 2027人工智能對金融業就業市場影響模型測算,到2027年中國金融業就業人口可達到993萬人。約為230萬人,佔比約23%的工作崗位將受到人工智能帶來的顛覆性影響,其影響方式為崗位的削減或轉變為新型工種。

銀行、保險及證券業的工作崗位削減比例分別為22%、25%及16%。而其餘77%的工作崗位將在人工智能的支持下,工作時間減少約27%,相當於效率提升38%。

就像馬雲之前強調的:打敗傳統零售的不是互聯網,而是沒有意識到未來大趨勢的傳統企業自己,現在高大上的金融行業也要面臨同樣的問題了。

傳統金融“已死”,未來怎麼辦?

說到金融行業科技創新,除了大數據、人工智能外,不能忽視的是區塊鏈技術。

區塊鏈憑藉中心化、不可篡改、公開透明、保護隱私等特性,解決了傳統銀行業在效率、成本、信任等方面的長久痛點。然而受限於發展初期的技術障礙與政府監管體制的缺失,此前新興數字貨幣並未發揮出"區塊鏈+銀行"領域的潛力。

而在各國監管政策和行業規範逐步落地的過程中,區塊鏈技術、數字貨幣開始走上舞臺。

9月11日,紐約金融服務局(NYDFS)批准了兩種穩定數字貨幣的發行,並且兩種貨幣都與美元掛鉤,這意味著數字美元即將開啟。

受美國政府監管,由美國官方機構背書,併發放牌照,這就意味著數字貨幣"發行方跑路的風險"即可降為零,人們就會像相信工商銀行賬戶裡的數字一樣相信數字貨幣。資本流動角度講,意味著資金迴流美國開了一條高速公路,無人阻擋。

尤其像委內瑞拉、埃及、巴西等這樣貨幣大幅貶值的新興市場國家,美國的數字貨幣是很容易被民眾接受的。也就是說,美國政府只需極簡的操作,可以讓美元走進世界每一個角落。如果民眾只需點擊鼠標就能獲得並使用數字版的美元,那麼許多國家基於本國法幣的金融系統被基於美元的金融系統取而代之,這是非常可怕的。

所以我們看到,儘管對比數字貨幣交易持否定態度,但全球最懂區塊鏈技術是中國央行。IPRdaily中文網與incoPat創新指數研究中心聯合發佈"2017全球區塊鏈企業專利排行榜"顯示:中國三家"央行系"單位加起來的2017年全球取區塊鏈專利總數達68件,遠超阿里集團的43件,世界第一!

鑑於區塊鏈技術的強大戰略意義和影響,中國不發展是不行的,因此區塊鏈技術以及數字貨幣在中國金融業廣泛應用時代或將到來。然而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這場金融科技的革命,會顛覆銀行業和金融業,預計在今後五年內會有20-30%的人失業。

對於很多人來講,傳統金融已死,未來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