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的好东西都优先供皇帝,这么个吃法,却很少胖是怎么回事?

小编先带诸位接受一下刺激,看看古代的皇帝们每天都吃些什么?

以清朝为例,历史的发展总是越来越进步,越来越好的。清代的帝王吃的可以说是历代帝王之最,色香味俱全,品种还特别丰富,足以让其他皇帝流口水的程度。人们都知道,皇帝们的衣食住行都是有专人记录的,因此查看当时的内务府档案,其中保存了许多御膳菜单,里面详细记载了,皇帝今天在什么地方,吃了什么,每样食物用什么器皿装的,装了多少,他多吃了哪样,哪样没动,清清楚楚。

全国的好东西都优先供皇帝,这么个吃法,却很少胖是怎么回事?

通常,一顿饭有至少二十个菜,四样主食,两种粥或者汤水。菜就追求荤素搭配,鸡鸭鱼鹅猪和应季的新鲜蔬菜,配上山珍海鲜,各地进贡的水果。就连吃的米,都是专门种的,分为黄、白、紫的三色米,还有各地上供的大米。另外,各地方的领导们,每年还要按照数量上交各地特产,有鹿和鹿的周边,什么鹿尾、鹿血、鹿舌头、鹿筋,熊和熊掌,野猪、老虎、燕窝、鱼翅、海参、乳制品……只有人想不到的,没有他们送不上的。

全国的好东西都优先供皇帝,这么个吃法,却很少胖是怎么回事?

论起吃的奢侈,当属慈禧老佛爷,她因为爱吃,征集了全国的名厨到身边。她虽然瘦,每餐却要上一百多道菜,就连餐具也讲究到极点,一点不能差。而且她的用餐顺序很现代,饭前吃水果,喝茶开胃。接着吃各种肉类,光猪肉就得用十几个不同品种,更别提其他肉类。煎炸烤煮烹样样齐全,御厨还必须想办法把菜色做的漂亮,摆出龙凤呈祥,福禄寿喜这类花样或者字样。

全国的好东西都优先供皇帝,这么个吃法,却很少胖是怎么回事?

不过想想看,在食材器具上已经这么讲究,用餐起来肯定更加追求细节了。现代人是一日三餐,没事还要减个肥。清代的帝王是一天两餐,早饭在六点到八点,晚饭在下午两点到四点,好像正好符合了某些现代减肥法。他们吃饭之前,还得先查阅菜单子,上面明确写着哪道菜谁做的,用的什么材料,方便赏罚替换。

全国的好东西都优先供皇帝,这么个吃法,却很少胖是怎么回事?

如果没有特别交代要换,那么单子上的菜是每天都要做的。并且吃饭的时候还要旁边设个小几子,方便皇帝吃到好吃的,赏赐给宠妃之类。要说营养都这么均衡了,也没见出个胖皇帝呀。

全国的好东西都优先供皇帝,这么个吃法,却很少胖是怎么回事?

原来根源在于他们长期运动,并且是每天运动。隔几天就要打个猎骑骑马,一活动就是一天,热量消耗的非常厉害。再加上失眠,身为一个国家的最高指挥官,全国上下大小事情都要劳烦他们做主,如果要表现的勤快点,那批奏折得批到凌晨一两点,着急忙慌睡上四个小时,得再起来上早朝。

全国的好东西都优先供皇帝,这么个吃法,却很少胖是怎么回事?

对此,你有何不同观点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