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不過是一劑春藥

旅行,不過是一劑春藥

旅行,不過是一劑春藥

“世界那麼大,我想出去走走”,這句話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但也讓人產生錯覺,旅行可以包治百病,特別是城市人的流行病——焦慮。

作為一個喜歡旅行,也經常旅行的人,在旅行中,工作、家庭、孩子,都與自己無關,人更關注的是內心、是忘乎所以的自由和快樂。

旅途一旦結束,終歸還是要在現實裡打滾。相比於平凡的生活,旅行就是一劑服了春藥的時光——興奮、亢奮,“高潮”迭起,可藥性過後,一切歸於平凡。

01

旅行,不過是一劑春藥

旅行,不過是一劑春藥

為什麼大家都愛出去旅行?因為焦慮,想看看“那麼大的世界”。

最近引發人們瘋狂轉發的《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現象,已經很能說明這個問題,城市人的焦慮已經無處安放,以至於一篇文章就能成為挑動情緒的導火索,包括之前用“世界那麼大,我想出去走走”理由辭職的教師的故事。

這類文章能夠火爆,就是成功了切準了現代人普遍的焦慮感。“你的同齡人都15億了身家了”,你還在生活的邊緣遊走,沒有變成更好的人;同齡人敢於砸掉鐵飯碗、金飯碗,你還在這裡為哪家超市的物價更低、加個班就能多幾十元的生活裡打滾。瞬間,你就陷入了“自己一無是處”的焦慮之中。

掙錢、更好的工作,家長逼婚、逼生孩子,哪一種境況都能引發城市人的焦慮,但大家自(逃)救(避)的途徑就那麼幾個,旅行成為最好的一種。

踏上旅程了,一切糾結、現實終將煙消雲散!?

02

旅行,不過是一劑春藥

旅行,不過是一劑春藥

還記得第一次自己揹包踏上旅途的心情,從北京到雲南,從開始計劃要出去到收拾好行李,登上飛機,攻略、心理建設以及定機票用了近兩個月。這也是除了自己讀大學從A點到B點的那種遠門,而是行程裡的半個月的時間裡,全程都是自己一個人,從昆明到麗江、從麗江到虎跳、到瀘沽湖,最後到梅里雪山。

一路都是自己做決定,遇到過好人、也遇到過一些危險的情況……旅途充滿了各種未知,也發掘了自己身上有其他的潛力,更重要的是,旅途很容易讓人放鬆、展露美好的一面(並不說沒有壞人),更願意把自己憋在心裡很久的鬱結向陌生人吐露。旅行也會讓自己對人類本身、對世界有了不同角度的認知。

這或許就是大家說的,旅行讓自己開闊了視野。正是第一次旅途帶來的新奇,於是每年都會有或長或短的幾次旅途,旅行成為我放鬆自我的一種好的方式。

旅行,是一劑“良藥”。

03

旅行,不過是一劑春藥

旅行,不過是一劑春藥

but,是藥三分毒。

旅行也會讓人誤以為,只有在路上,一切都會美好起來。在工作遭遇了不平、家庭產生了變故,對人生、事業產生了諸多的疑惑之時,相比於其他方式,旅行最為健康。但一旦自我意識薄弱,就會沉迷於旅行。這個時候,旅行成為了逃避現實的藉口。

記得2012年時,我因為家人生病產生了極強的隱世感,於是藉口尋找自我、前往拉薩,以此逃避現實的無奈以及無常。但半年之後回到北京,用了很長一段時間才重新適應。

身邊也不乏在旅途中落腳在當地的朋友,因為喜歡大理、麗江、拉薩,喜歡清邁,京都……,他們在當地定居,追求一種所謂的與世無爭的生活。但生活就是生活,落地在心儀的地方生活之後,發現生活依然還是生活,它不會因為你身處一個優美的環境就變得美好起來,各種問題依然會困擾,只要心中不晴朗,就沒有真正意義的世外桃源。

在每一段旅途開始的時候,我們或許就應該想明白這件事,旅行的意義只是為了讓你以“重新的面貌”回來,戰天鬥地,繼續生活。

旅行,不過是一劑春藥

YourLifeYourStyl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