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焘先是被盖吴撞了一下腰,接着反手来了个灭佛的2.0版

闲话南北朝之天下归一——盖吴起义

公元439年,北魏灭掉北凉以后,沮渠牧犍出城投降;但是,沮渠牧犍的弟弟沮渠无讳可没投降,这伙计带了少量人马拼死突围,向西一路狂奔,逃到了鄯善。

鄯善,已经不是甘肃的范围了,在今天的新疆若羌一带;这地方对北魏而言,绝对是鞭长莫及;因此对北魏和北凉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儿,鄯善国压根儿就不知道。

沮渠无讳带人一头拱进了鄯善,报号自己是北凉的亲王(他这倒没瞎掰),来此公干;一听来的是北凉的重要人物,鄯善王比龙没敢怠慢,好酒好菜的招待;哪知这大酒儿喝着喝着喝出毛病了,宾主双方推杯换盏之际,沮渠无讳突然发难,就打算要彻底搞定比龙。

没想到这个比龙也不白给,混乱之中居然给他逃掉了;但比龙的儿子真达没跑了,看沮渠无讳凶神恶煞的,这小子胆儿一虚,便降了沮渠无讳。

休养了一段时间,沮渠无讳觉着鄯善还是离北魏近,不踏实;于是他又带人离开了鄯善,占领了高昌(新疆吐鲁番东南)。

临走的时候,沮渠无讳交代真达,告诉你,不许跟北魏说我来过,不许跟北魏说我去哪儿,不许……反正交代了一堆。

别说,这位真达还真听话,不仅对沮渠无讳的行踪讳莫如深,而且还更进一步,他命令下属,凡是北魏过来的人,不论商队还是使团,一律杀掉。

真达这么过犹不及的一搞,可就有人禀告了拓跋焘;您想拓跋焘那怂脾气能受得了这个;可是这会儿北魏国内有事儿,一时半会儿的拓跋焘拔不出脚,再加上鄯善毕竟天高皇帝远,以及沮渠无讳已经成了丧家之犬,暂时翻不起什么大浪;而且北魏的北面还有柔然,种种原因吧,拓跋焘没有立即翻脸,找鄯善的麻烦。

现在,国内的事基本上搞定了,柔然刚死了大汗,一时半会儿顾不上南下;而且吐谷浑内部有人求他出兵;这对拓跋焘来说,等于瞌睡给了个枕头。

而且拓跋焘算盘打的精,一举灭了吐谷浑和鄯善之后,陈兵西域,把凡是不听北魏话的统统抓到平城打屁股;彻底消除北魏侧翼的威胁。

于是便有了晋王拓跋伏罗率师出征的军事行动。而就在拓跋伏罗出征之后的前后脚儿,拓跋焘又派出了一支大军,越过吐谷浑,目标直指鄯善。

拓跋焘先是被盖吴撞了一下腰,接着反手来了个灭佛的2.0版

接着说小伙子拓跋伏罗,领兵出征这一年,小伙子才15岁;部队集结完毕,拓跋伏罗召集众将开会,商量这仗怎么打。

众将说那还能怎么打,按部就班呗;这时候就看出拓跋伏罗是个狠茬子了。小伙子把小胸脯儿一拔,按部就班,黄花菜都凉了!大家听我的,挑选精兵,剑走偏锋,咱走小路给吐谷浑来个一剑封喉!

众将都感觉从小路前进非常困难,但拓跋伏罗不为所动,离国万里作战,必须要出其不意,否则等咱们大军到了,吐谷浑人也就跑了;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您是主帅,听您的呗;众将不再言语;拓跋伏罗也真行,亲自率军从小路偷偷朝吐谷浑境内疾进。

果然不出拓跋伏罗所料,当北魏军突然出现在吐谷浑境内,吐谷浑部众丁点儿准备都没有,看敌人大军杀来,部落中一片惊恐,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一仗下来,吐谷浑人死的死,降的降;被打的溃不成军。

不过,慕利延却逃出了生天,率部向西而去。

吐谷浑向西,就是鄯善;此时拓跋焘派出的第二拨部队已经占领了鄯善,但是慕利延马快,硬是赶在北魏军形成合围之前跑了出去。

这一跑,这伙计一口气儿穿过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直接干到了新疆和田。

当时的和田,属于西域诸国中的于阗国;这国家不大。慕利延黄沙万里跑到这儿一看,次奥,传说中的世外桃源啊!那还客气啥,这货一声令下,吐谷浑人大开杀戒,一家伙就杀掉了自于阗国王以下的数万人;把这块儿地方据为己有。

出于和沮渠无讳一样的心态,慕利延也觉得,尽管现在已经离北魏很远了,但还是不安全;于是拿下于阗没多久,这货再次出发。

去哪儿呢,呵呵,这次这货出国了,跑到了现在的阿富汗、巴基斯坦一带;暂时算是消停了。

说这话,时间已经是公元445年年底了;西域的形势对北魏来说,可谓一片大好,鲜卑骑兵纵横往来,罕逢敌手;西域那些小国一个个儿吓的噤若寒蝉。

但是,就在拓跋焘志得意满,准备进一步加大力度进行西部大开发的时候;北魏治下的关中一带,一场声势浩大的杂胡起义,硬生生的把拓跋焘的目光又从遥远的西域拽回到了中原。

这件事儿,史称“盖吴起义”。

拓跋焘先是被盖吴撞了一下腰,接着反手来了个灭佛的2.0版

史书上没说这位盖吴盖大虾为啥要起义,但在史书上对这场起义的规模却写了一些;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有十余万众加入了义军。

十余万人有多大规模,大家伙儿可以自行脑补;而且盖吴起事的地点,是在北魏的核心区域——关中。这就由不得拓跋焘不紧张。

不得已,拓跋焘一面下诏命令西征军暂停前进,随时准备回援;另一方面,征调 并州、

秦州、雍州三州之军,开始平叛。

坦率的说,盖吴起义的过程真没啥好说的,公元445年9月,盖吴造反,到次年,也就是公元446年8月,起义被彻底镇压,盖吴身死。

但是,这场起义真正的意义,还不是他给拓跋焘添了多少麻烦;而是这场起义相当于一个炸药包的引信,这个引信,不仅在不久的将来引发了北魏和刘宋之间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而且,还引发了北魏境内长期此起彼伏的动荡。

先说第一个——

盖吴一造反,就立即向南方刘宋派出了使者表示了归降的意思。

刘义隆这会儿刚处理完内部的‘反党集团’(这个后面会说到);手头儿也没啥事儿,接到盖吴的上书,立即下诏封盖吴为使持节、都督关陇诸军事、安西将军、雍州刺史、北地郡公;并且顺道给盖吴送去了100多颗官印,那意思很明显,你自己任命官吏。

当然,刘义隆也清楚,这些东西都是虚的,远水解不了近渴;因此,刘义隆命令雍州、南秦州的宋军动员起来,进抵边境,准备必要的时候接应盖吴。

其实这两条也还好,毕竟在拓跋焘看来,尽管他不知道宋军动员起来具体的目的是啥,但作为防御性措施,他也还能接受。

但是,随后刘义隆公布的一条儿政策,让拓跋焘想被踩了尾巴一样跳起来了:自盖吴起义起,北魏军民只要是入宋的,有一个算一个,一律免除7年的赋税。

这可就是明目张胆的挖墙脚了!

本来已经被盖吴起义刺激的满腔怒火的拓跋焘立即破口大骂起来,狗日的刘义隆,你等着!

拓跋焘立即下令给永昌王拓跋仁、高凉王拓跋那,带兵两万,南下,目标淮北,目的,抢劫!

你不是招降我的人吗?好,你不仁别怪我不义!咱们看谁吃亏。

北魏军兵分两路,沿着淮河可就开抢了,一路上只要见着百姓,一律绳捆索绑,押往黄河以北;刘宋徐州、青州一带损失惨重。

拓跋焘先是被盖吴撞了一下腰,接着反手来了个灭佛的2.0版

北魏军在淮北抢劫,拓跋焘那头儿也在紧锣密鼓的部署平叛,看拓跋仁、拓跋那抢的差不多了,拓跋焘一声令下,又将二人调往并州,镇压因盖吴起义带来的连锁反应——并州杂胡叛乱。

这就要说盖吴起义引发的第二个点,群胡并起。

盖吴作乱,不仅把北魏关中一带搞了个一塌糊涂,之前被鲜卑人打服的氐族、羌族趁机揭竿而起,而且更有甚者,其连锁反应将隔着黄河的并州也弄了个一塌糊涂。

并州什么人跟着起哄呢?

杂胡!

翻翻当年的史料,对这些杂胡还有几种称呼,比如“山胡”或者“稽胡”;这些所谓的各种胡,其实就是串儿,是匈奴人跟各民族融合之后的产物。

这些人民风彪悍,相当不服管;而且他们有个很鲜明的特点,那就是酷爱造反;这让北魏历代统治者都非常头疼。

这次又是如此,盖吴那边儿一乱,并州的群胡跟着起哄,并且大有席卷整个并州之势。

最后一直到公元447年,北魏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群胡造反扑灭。

但是,这两件事儿,可都没完。

不管怎么说吧,到公元447年,拓跋焘累了个骨断筋折,好不容易把局面控制住了。

对了,拓跋焘戎马倥偬之际,还干了一件事儿;这就是他搞了个灭佛的2.0版。

咱们之前说过,由于崔浩、寇衙内上眼药,拓跋焘对佛教开始严厉打压。老实说那会儿拓跋焘拿佛教开刀,一方面是出于对崔浩和寇衙内的信任提升,另一方面也是出于统一思想的需要。

但这次灭佛行动‘梅开二度’,或者说拓跋焘搞灭佛行动的升级版,某种程度上说,是和尚们自己没事儿找事儿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盖吴在关中闹的太凶,拓跋焘在平城坐不住了,亲统大军赴关中平叛。待其进入长安后,车驾停留在一座寺庙中。

拓跋焘先是被盖吴撞了一下腰,接着反手来了个灭佛的2.0版

由于之前有过‘灭佛’的诏书,寺中的僧人看拓跋焘来,一方面战战兢兢,生怕哪句话说错了再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另一方面下大力气拍马屁,希望能给拓跋焘留个好印象。

没想到,这帮僧人劲儿使大了,一巴掌下去,把拓跋焘给拍惊了。

拓跋焘来了,庙里的僧人得管饭啊,僧人们也不知道怎么想的,把酒端出来了;拓跋焘的随从们你一杯,我一杯,就喝上了;喝了一会儿,有个随从也不知道是没酒了,进里边儿找酒;还是喝大了,要找厕所;反正阴差阳错的就走进了和尚们住的地方;结果这伙计一进去,酒醒了;放眼望去,和尚们住的宿舍里,刀枪棍棒、斧钺钩叉,镗棍槊棒、鞭锏锤抓,总之啥武器都有,而且量还不小!

随从出来就把这情况跟拓跋焘报告了,那段时间拓跋焘的心情本来就很糟糕,人很敏感,一听说寺中和尚藏有大量的兵器;这哥们儿第一反应,这帮和尚想行刺。他想都没想,就下令御林军把这座寺庙里大大小小的和尚抓起来砍了脑壳。

杀了人,拓跋焘余怒未消,又命人把庙给抄了;这一抄,抄出惊喜了;御前侍卫们从庙中抄出大量的账本儿,财物、酿酒器具以及其他违禁物品。这些东西往拓跋焘眼前一摆,拓跋焘鼻子好悬没气歪了,拿起账本儿翻翻,上面一五一十的记载着关中的官吏、富人寄存在寺庙中财物的详细记录。

NND,这帮秃驴,再挖!

再挖?侍卫们其实已经把庙里庙外抄了个底儿掉了,以为这就算能交差了;现在领导让再挖;还挖啥?交上来的料还不够猛吗?可此时拓跋焘正在暴怒,侍卫们谁敢触他霉头;那就挖呗,地面上没啥了,那就向地下挖。

这一挖,还真整出更猛的料了;随着侍卫们铁锹翻飞,一座情趣酒店破土而出。

敢情这帮和尚不仅敛财,而且还很会享受人生!为了跟女施主在私密的环境中更好的畅谈佛法,他们硬是在庙中建起了密室,专门接待有钱人家的妇女。

这给拓跋焘气的,正这么个功夫儿,崔浩递话儿了:皇上您看,和尚们不是好人啊!不仅弄点子虚妄的邪说蒙事,而且还弄出这种限制级的片子;忒坏了!如果放任不管,对社会危害可太大了。

如果话说到这儿,其实也就够了,拓跋焘这会儿正在气头儿上,崔浩这番火上浇油,已然对佛教构成极大的杀伤力了。

但崔浩没停,接下来高潮部分来了,崔浩建议,把北魏境内的和尚、尼姑,全部杀光!佛学经典,一火焚之;寺庙,扒掉;佛像,毁掉。

对于崔浩的建议,拓跋焘全部同意。

不过要说一句,这次寇衙内没跟着崔浩起哄,反而反复劝崔浩别把事做绝;但崔浩不听。

最后,拓跋焘通过平城的行政体系,向全国下诏——

昔日后汉昏庸之君才笃信邪伪,中华自古以来没有这种宗教。夸口大言,不通人情,乱世之中,不少人被蒙蔽。从此,政治教化难以推行,纲常伦理遭到破坏,天下之大,竟成为废墟。朕继承大业,将去伪存真,恢复上古伏羲神农时的秩序。特令将佛教全部清理干净,不留下一点痕迹。从今以后,有祭拜佛及制作佛像的,一律满门抄斩。只有非同寻常之人,才能做下非同寻常之事,如果没有朕,谁能去除这历代流传下来的假神!有关部门要通知各地大员,有佛像、佛经的全部击破或者焚烧,和尚们不论年长年幼,一律活埋!

佛教在北魏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话说回来,对于拓跋焘而言,灭佛运动顶多算是搂草打兔子,捎带手的;他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世俗社会争霸天下上。

到公元448年,此时盖吴起义,被平息;杂胡造反,被镇压;北魏四周但凡敢跟他叫板的反抗势力,一律被他干灭火儿了。

接下来该打谁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