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军帐夜哭的故事

李渊若要率领3万人马开向关中,必须先稳住在关东势头正旺的以李密为首的瓦岗军。于是李密致书李密,类似于曹操吹捧袁绍,说是当今能匡救天下者,非公莫属云云。说得李密飘飘然,却不知道在自己专心于中原之时,李渊正趁机进兵关中。

关中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关中经济基础好,可作为稳定的根据地。而且关中有黄河,函谷关等作为屏障,是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地方,在隋朝,关中就是长安首都所在,所以也非常具有政治意义,。当时,杨玄感,李密和窦建德都不重视关中的作用,本有机会进取关中,却主动放弃了,这也侧面反映出李渊具有很好的战略眼光。

李世民军帐夜哭的故事

李渊向关中进兵时,在长安的隋军主将杨侑派宋老生带精兵2万屯兵于关中的要冲之地霍邑(今山西霍县),另外隋朝大将屈突通屯兵于河东(今山西永济)。这样一来,李渊就受到了牵制,不敢随意西进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军中又出现了粮食危机。之前,李渊为了稳住突厥,派刘文静作为联络人,若刘文静出使成功,李渊就能安心的攻打霍邑,但过了许久也不见刘文静回来复命,却等来传闻,说刘武周要联合突厥进攻太原,这下李渊犯难了,是继续攻打霍邑,还是回救太原呢?

李渊急招部下讨论接下来的行军方略,由于大部分人的家属都在太原,所以账内一片回救太原的声音。“万万不可后退”,李世民突然站出来“现在正是粮食收获的季节,不会缺乏粮食的,宋老生轻浮急躁,一战可擒。李密鼠目寸光,只顾当前的地盘,不会远攻太原,刘武周此人也是不足为虑,我们大唐起兵,本为行大义于天下,必得先入长安才能号令天下。现在遇一小敌就要班师,恐怕起义兵众,一朝解体,而且我们只是守在太原,那就算是反贼了,不是义师了”。

李世民军帐夜哭的故事

李建成也支持李世民的建议,但兄弟俩失望地发现,只有他们二人主张前进。最后李渊决定,班师回家,任李世民怎么阻拦,终是不听。

夜幕,李渊听到有人在军帐外嚎哭,正是李世民。李渊心中烦闷,但见到儿子的眼泪,也有点于心不忍“何以如此”“父王,今兵以义兴,进战可克,后退则散,军士散于前,四周的敌人乘于后,到时身死兵败,后悔无及,怎么能不悲伤?”李渊一时顿悟,原先只想着要回救大本营,却差点铸成大错。

“可是军令已下,军队都开始撤退了,如何是好?”“右军还没东,左军也没走远,我去追”“去吧,我派人通知你哥哥一起去”。李渊心里踏实了许多,有子如此,何愁大业不成?

李世民军帐夜哭的故事

不久,太原军粮运到,持续了二十多天的秋雨也终于停下来,宋老生被李渊打败,逃回城下,被刘弘基取了首级。刘弘基是李世民在太原结纳的豪杰之士。

李渊大获全胜,喜悦之余,是否想起了李世民军帐夜哭的情景?否则一念之差,历史就不会是我们今天知道的那个样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