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经中义的相对性

义也有正反面,比如对朋友讲义气,说了的话,一定做到,言而有信,这当然是好品质,但处理不当,表面上很漂亮,实际上却是有害的,是为华伪。反经上举了几个历史上的例子。

反经中义的相对性

战国时期,赵国的宰相虞卿(这个故事在战国策和史记中都有记载),非常的讲义气,他的朋友,魏国公子魏齐,在魏国出了事被通缉了,逃到赵国来找他,按照当时赵国与魏国的关系,赵国应该把魏齐引渡到魏国,结果虞卿弃相捐君,连宰相都不做了,带着魏齐一起跑了。从个人品质来讲,这是很难能可贵的,但对公的大义而言,这种行为对国家造成了伤害,这种义气是不对的。

反经中义的相对性

另一个故事,记载在古文观止上,战国有四公子,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都争相养士,有一次平原君有了急难,求魏国出兵相助,但魏王不答应,信陵君就把兵符偷出来,当时送了一件最名贵的皮大衣给魏王宠爱的妃子,兵符偷到手后,发兵帮助赵国打垮了敌人。从信陵君个人来说,这很够义气,但兵符是偷的,你信陵君没有权利调集国家的军队,给国家造成的损失怎么算呢?所以也是不对的。

反经中义的相对性

所以反经对这两件事的结论是:背公死党之义成,守职奉上之节废。这是反经所讲的义的反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