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时的恶政造成的影响

东汉中平二年(185年)的一天,汉庭首都洛阳的南宫起火了,这场大火烧了足足2个月。这下打乱了皇帝的财政经济,皇帝要给自己盖新房子,这笔钱从哪儿去弄呢?

太监张让给28岁的汉灵帝出了一个主意,就是卖官鬻爵。以后所有要上任当官的人,都要先交一笔钱。钜鹿太守司马直是当时一个有名的正派人,他接到了一项新的任命,上任前也要交钱。因为名声清廉,对他特别优惠,交300万即可上任。皇上要的这300万,相当于司马直19年的工资。司马直当然是交不出来的。

古代时的恶政造成的影响

《后汉书》说,司马直接到诏书,怅然道:“为民父母的,却不得不要去剥削百姓,以满足现在的苛求,我不忍心呀。”于是上书,说自己身体不好,这个官我不做了。上边不批准,司马直只得上路。快到洛阳门口了,司马直也做出了最后决定。他给皇上写了一封信,极力陈说当时政策的失误,讲古今祸败的教训,写完后服毒自杀。汉灵帝看到他遗书之后,一时良心发现,暂时停收修宫钱。可惜只是暂时的,不久皇上的良心又不见了。

明朝万历年间,北京紫禁城内的坤宁宫失火,于是万历皇帝也遇到了汉灵帝的问题。万历的办法是开发矿业并增加临时税种,亲自安排得力的宦官到全国各地开矿,征收矿税和店税商税船税,而且收来的钱不如国库,成为皇帝的私房钱。万历皇帝的这个政策受到了当朝大臣们的一致反对,纷纷要求皇上取消矿税。

古代时的恶政造成的影响

万历皇帝根本不理睬这些大臣,他只信任他身边的宦官。这些宦官受了皇帝的旨意,果然把任务完成得相当好。dang当时有个宦官叫做陈奉,他率领着一帮主动投靠来的亲信党羽横行湖广,《明史》上说他“剽劫行旅,恣行威虐”,也就是说,征税征到了与拦路抢劫差不多的程度。他还下令大规模挖坟掘墓找金子。他的党羽们十分威风,敢在光天化日之下闯入民家,奸淫妇女,当地的官员难免有看不惯的,对他的工作就不那么配合,当地商人和百姓更对他恨之入骨。

有一回,老百姓听说陈奉要到当地征收店税,数千人聚集在路上鼓噪起哄,争着冲他扔石头。陈奉逃掉之后,便向皇上告状,点了五个不配合他工作的官员的名字,说他们煽动老百姓动乱。皇上马上批复,陈奉告发的五个官员,两个被抓,三个被撤。又有一回,陈奉摆酒请客,放火箭玩,把老百姓的房子烧了。老百姓拥到陈奉的门口讨说法,陈奉派兵出去镇压,打死了不少老百姓,又将死者的尸体切碎扔在路上震慑百姓。有一个小官叫做冯应京实在看不下去了,上疏向皇上告陈奉的状。陈奉见冯应京告状,也反过来告冯应京的状,说他阻挠皇命,欺凌皇上派来的特使。皇上听陈奉的不听冯应京的,贬了冯应京的官,将他调到边远的地方去。这时又有两个实在看不下去的监察官员跳了出来,一个是给事中田大益,一个是御史李以唐,他们请求皇上原谅冯应京,说陈奉不好,还说皇上把豺狼派到了天下各地,专门吃好人。皇上一听更生气了,你劝我饶他我偏不饶,干脆下令将冯应京除名。

古代时的恶政造成的影响

冯应京是个清官,在当地收拾奸豪,制裁贪官污吏,声望甚高。锦衣卫到达武昌的时候,老百姓听说要抓冯应京,竟有人痛哭流涕。陈奉则得意洋洋,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将冯应京的名字和罪状大大地写了,张贴在大街闹市。这下老百姓怒不可遏,上万人包围了陈奉的住所,陈奉害怕了,就逃到楚王的府衙里,他的六个爪牙没跑掉,被愤怒的群众投进了长江。锦衣卫中也有被老百姓打伤的。陈奉躲进楚王府后,一个多月不敢露面,请求皇上让他回北京。皇上将陈奉召回的时候,这家伙搜刮的金宝财物巨万,在重兵的护送下,舟车相卫,数里不绝。而冯应京被押解时,老百姓“拥槛车号哭,车不得行”。还是冯应京自己穿着囚衣坐在囚车里劝老百姓不要闹了。 陈奉只是万历年间诸多的矿使税监之一 ,但一个陈奉的脚下就躺着一片经他手淘汰出局的清官。

清朝末年,一般村里公共事务由村中精英组成的公会负责,这些精英通常是比较富裕又受过一些教育的人,社会声望比较高。当时的捐税很轻,首事们往往自己交纳而不向村民征收,因为他们更在乎声望和地位,不太在乎那点小钱。 1919年开始,军阀们在北京周围争夺地盘,先后有直皖之战和三次直奉之战,军阀们毫无节制地向村庄勒索后勤供应。这时,不愿意勒索村民,自己又赔不起的村长就开始离开公职,而把这个职位当做一种捞油水的手段的人们则顶了上来。这时候出来当村长的两个人,先后都因贪污和侵吞公款被县政府传讯。赔款出狱后,这样的人居然还能继续当村长,因为村长这事没有好人愿意干。

古代时的恶政造成的影响

一个变质的政府,一个剥削性越来越强,服务性越来越弱的政府,自然也需要变质的官员,需要他们泯灭良心,心狠手辣,否则就要请你走人。这就是此前300年陈奉与冯应京相替换的背景,也是此前1700年司马直自我淘汰的背景。在这种背景下,清官和恶棍的混合比例并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定向选择的结果。恶政好比是一面筛子,淘汰清官,选择恶棍。

冯应京被捕后不久,万历皇上曾有一次病危,他召来了首辅大臣,对他交代后事,皇上说:先生到前边来。我这病一天比一天重了。享国已久,没什么遗憾的。佳儿佳妇就托给先生了,请你辅导他当一个贤君。矿税的事,我因为宫殿没有完工,用了这个权宜之策,今可与江南织造、江西陶器一起废止不要了,派遣出去的内官都叫他们回京。法司也把久系的罪囚释放了吧。因为提建议而获罪的诸臣都恢复官职,给事中和御史就如所请的那样批准补用好了。我见先生就是这些事。由此可见,万历心里也明白是非,不过他的病第二天刚见好,立刻就后悔了,继续征他的矿税,一直征到18年后他真死掉为止。

古代时的恶政造成的影响

《明史记事本末》的作者谷应泰是清朝人,他在记叙矿税始末的结尾处有一段关于利益集团的精辟分析。他说:开始是因为征矿税而派设宦官,后来这些宦官的命运就与矿税连在一起了。开始是因为宦官谄媚迎合而让他们征矿税,后来这些宦官肥了,便结交后宫,根子越扎越深。这就是矿税不容易废除的原因。由此看来,清朝的史学家已经意识到,恶政可以培育出一个自我膨胀的具有独立生命的利益集团。

在万历死去的时候,距离明朝灭亡还有二十四年。在汉灵帝卖官鬻爵修复宫殿的时候,离东汉王朝的脑死日期只剩下四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