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爲人母,寶寶遇到各種問題,不要慌張!

初為人母,寶寶遇到各種問題,不要慌張!

我的妹妹今年32歲了,晚婚又晚育的她今年喜得千金。憑著她那像扣個鍋的肚型,十個人9個猜是兒子,進產房之前發的最後一個朋友圈還是:“終於要和兒子見面啦!”她很喜歡女兒,被人一直說是男孩,也做好心裡準備。沒想到出產房給所有人驚呆了:“母女平安,6斤2兩!” 她婆婆頓時傻眼,半天回過神:“哦!姑娘啊!姑娘好!再生一個!” “要生你生,我倆就要一個了” 妹夫轉頭一句把他媽噎住了,不知道當時妹妹在裡面是什麼心情,轉驚為喜吧!

可見肚型,月份,歲數,胃口,喜好等等,甚至包括畢超都不是百分百檢測準確的標準。是什麼都是你的DNA,順其自然吧!

生後許多問題接踵而來,在醫院的幾天沒有很多奶,孩子餓的哇哇叫,沒辦法衝奶粉吧!被醫院的大夫看到了一頓訓,還把奶瓶沒收了,一定要母乳餵養。回家的幾天,婆婆臉色一直不是很好,妹妹心裡清楚,愛生悶氣的她依然沒有充足的奶,孩子一晚上一晚上的哭叫,聽了大夫的話並且一直沒有給孩子補充奶粉。

第五天我去看了孩子,看到他們差點沒把娃餓死,趕緊買了奶粉奶瓶,幾天的娃剛碰觸到奶瓶差點沒蹦起來,頭一挺死死地咬住奶嘴大口小口的喝了起來,我們都驚呆了,這不是親眼所見誰能相信,都把孩子餓成什麼樣了。強烈譴責那位大夫,支持母乳是對的,但是沒有奶的大有人在,難道要餓死娃嗎?

為此可見養娃不僅要科學對待,也要視情況區別對待,總結了以下幾點,希望給新手媽媽一些幫助。

初為人母,寶寶遇到各種問題,不要慌張!

1.沒生之前就要經常用溫水潤擦乳房,防止嬰兒吃奶裂開帶來的疼痛。

2.出生嬰兒建議喂點水,千萬不要多,可以促進胎便排除,胎便就是黑黑的不要慌張。

3.出生後即使沒奶也要讓嬰兒吸允,這樣即可以給嬰兒安全感,又可以促進母乳的快速排除,並且可以促進子宮收縮對恢復有很大幫助。

4.出生時要包裹適當給嬰兒安全感,過後一定注意溫度,一但嬰兒臉上身上出現小紅點,多半是熱到了,減少衣物很快就會消散。千萬不要讓孩子熱到。特別是男嬰。

5.黃疸,分幾種情況,一定要到正規醫院排查哪種情況,一般不嚴重的,多吃多拉,多曬太陽幾天就會消失,嚴重的就要配合藥物藍光治療了。

6.補鈣,月子的嬰兒也是很容易缺鈣的,放任不管容易出現佝僂病,症狀一般是汗特別多,哭鬧不安,抱著睡,放下就醒。一般半個月就要餵魚肝油,也就是伊可新,剪開小心滴到寶寶嘴裡就可以。

7.驚嚇,這點存在很大爭議,如果還一直哭鬧,去醫院查看也沒有效果,不如試試,在摸著嬰兒睡熟時在頭中心來回撫摸,邊叫孩子的名字,一般家有老人的都會有很多辦法,沒有老人的可以百度,當時我兒子常用一個碗在孩子頭上繞圈叫名字,滿滿的小米叫完會少半碗,科學沒法解釋小米哪去了!

8.洗澡,嬰兒肚臍一般10天左右脫落,這期間洗澡可以用防水的肚臍貼,千萬不要讓肚臍沾水,不用肚臍貼最好用手巾擦拭,沾水感染特別麻煩,未脫落期間還可以用碘伏消毒。洗過澡要馬上用乾淨的被單包裹擦乾,我喜歡擦乾後把寶寶放在陽光下,用按摩油替寶寶做下全身按摩,寶寶很喜歡。

9.母乳或者奶粉都不要怕嬰兒撐到,嬰兒知道飢飽,並且一般2到3小時直接就會餓。喂完後要把嬰兒豎起來輕拍後背,把嗝拍出來。

10.日常喝水,這是個特別有爭議的話題,有的說必須喝,有的說不用喝,反正我兩個孩子了,純母乳6個月之前都沒有喝水,不是不喂是孩子不喝,喝奶粉的感覺應該喂點,但都不要喂多,以免加重孩子肝臟排洩負擔。

11.打嗝,我女兒在我肚子裡就一直打嗝,出生後拉便便前後還是願意打嗝,我覺得沒有事,喂點奶或者水就好了。

12.紅屁股,母乳寶寶容易母乳性腹瀉,我的寶寶就是屬於放屁都能蹦出來那種,但是不影響體重,唯一的是容易紅屁股,這時一定及時處理乾淨,我不建議用粉,可以用油,橄欖油,甘油,有時喂AD時剩下的都可以用,抹在乾淨的屁屁上,把寶寶屁屁晾出來通風,很快就不紅了,現在護臀霜也很好用。

13.一定要多和寶寶交流,這樣的孩子愛笑,促進大腦發育,會很聰明。

14.嬰兒在21天左右會加大胃口,母乳會頻繁,這是孩子的生長需求,這幾天長的特別快,所以一定要好好餵養,我家寶寶一個月長了4斤。

初為人母,寶寶遇到各種問題,不要慌張!

以上先想到這些,不全面,有問題寶媽們可以問我,孩子個體差異不同,共同學習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