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小吃代表之一宜賓燃面

中國名小吃代表之一宜賓燃面

賓最具特色的小吃,原名敘府燃面,早在清光緒年間,便開始有人經營。這種小吃選用本地優質水面條為主料,以宜賓芽菜、小磨麻油、芝麻、花生、核桃、辣椒、花椒、味精以及香蔥等輔料,將面煮熟,撈起甩幹,去除鹼味,再按傳統工藝加油佐料即成。宜賓燃面特點是:鬆散紅亮、香味撲鼻、辣麻相間。因其油重無水,引火即燃,故名燃面。不僅本地人喜愛,就是中外遊人也讚不絕口。

中國名小吃代表之一宜賓燃面

宜賓燃面逐漸走出宜賓,輻射整個巴蜀大地,甚至在麵食眾多的北方也站穩了腳跟。燃面的麵條幹,揉麵時摻進的水分少,製成的麵條條圓挺硬,麵條煮熟後才有筋力和骨力,用油揉散時才不會斷節。煮麵條時要掌握好火候,以沸水下鍋,待麵條斷生、漂鍋,即剛煮熟時用漏勺撈起來,然後甩幹水分,分盛於裝有化豬油和豌豆尖的碗內,最後澆上紅油、醬油,撒上宜賓芽菜、花生和核桃碎仁、芝麻面、蔥花和味精等輔料即成。燃面中最關鍵的輔料就是宜賓芽菜,沒有宜賓芽菜,就沒有燃面。

中國名小吃代表之一宜賓燃面

有人以為燃面的特點是辣,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對於愛食辣椒的川人來說,固然喜歡多放一些辣椒紅油,但對不愛吃辣椒的人,也可少放辣椒紅油或不放辣椒紅油。

中國名小吃代表之一宜賓燃面

【宜賓燃面製作】:

第一,燃面的麵條不同於一般機制面的麵條,它的麵條要幹,揉麵時摻進的水份要少其含水量一般少於機制面的兩三成,麵條煮熟後才有筋力和骨力,用油揉散時才不會斷節。入口時有滑爽的感覺,嚼到末尾時還有回香的味道。

第二,煮麵條時要掌握好火候,以沸水下鍋,待麵條斷生,漂鍋,即剛好煮熟變軟後撈起,此時麵條中的澱粉質受熱糊化,形成了外表的保護層,加之受熱時間短,麵條汲水有限,煮熟後的麵條既柔軟潤滑,又柔中帶韌,含水量不多。

第三,甩幹。這是整個製作要領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只有將粘附在麵條上的水份甩幹,才能使油脂和味料與麵條沾裹融合,既上味,又利用油脂的可燃性,使麵條具有點火即燃的獨特品性。

第四,用料恰當。燃面用料主要是油脂,一般採用芝麻油,紅油和八角,山奈,核桃等熬煉而成的菜子油,也有的使用熟豬油。用油脂將麵條反覆揉捻,挑散,使其不互相粘連結塊,然後再加花生碎末,海椒面,芝麻油,宜賓芽菜末,蔥花,味精,精鹽等等,其中只放少許醬油調味。這樣,由於麵條幹,油脂重,水份少,以火點之,焉能不燃。

中國名小吃代表之一宜賓燃面

做好的麵條鬆散紅亮、香味撲鼻、辣麻相間、味美爽口,不愧為巴蜀一絕!

中國名小吃代表之一宜賓燃面

宜賓的麵條除了燃面以外,還有牛肉、肥腸、三鮮、排骨、口磨、雜醬等十數個品種,早餐往往是來一兩燃面,一兩牛肉、三鮮等湯麵,這樣一餐便能嘗試多種口味。這會讓其他地區單調的麵條做法和佐料搭配,相形之下黯然失色。

中國名小吃代表之一宜賓燃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