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乡绅:吴际元

最后的乡绅:吴际元

当前,在乡村重构乡贤文化的大背景下,谈一谈古代乡绅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乡绅是近代中国封建社会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阶层,他们近似于官而异于官,近似于民又在民之上。一直以来,乡绅始终是儒家文化最忠实的信徒,引领着文化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并在乡村社会占据文化主导者地位。在社会治理中,乡绅又是乡村社会的代言人,是统治者与下层农民之间的桥梁,若乡绅阶层出现问题,封建社会秩序则会大乱。清末至民国期间,吴际元是龙游县域内一位乡绅代表,通过对他一生的剖析,或许能引起众人对乡贤文化更深层次的思考。

最后的乡绅:吴际元

但民国《龙游县志》除了选举表中对其有宣统二年“岁贡,字子培”寥寥数字之外,再也找不到其他文字记载。1991版《龙游县志》更是无任何记录,倒是其子吴南章在“人物录”中有一点介绍。

宣统庚戌科贡卷记载,吴际元,字国樑,号子培、正佩,同治己巳年(1869年)十一月初八吉时生。

吴际元的家学渊源极为深厚。吴氏一族以唐代河东节度使吴雲为始祖;宋安抚使通议诰授朝议大夫吴皋自蜀迁居龙游城西坊门街,为龙游第一世祖。三世祖吴斌于宋政和五年进士,官至尚书、屯田郎中、直史馆轻车都尉。宣和五年,勅授朝议大夫赐紫金鱼袋,此“勅命”民国时尚存。十三世祖吴敦德由坊门街始居石亘里;廿三世祖吴士俊,明天启年间知县李侯以公乐善好施奖给“急公可嘉”匾额;廿四世祖吴谦甫,邑庠生;高祖吴起发,“乡饮耆宾”,即为年高有声望的士绅;曾祖吴志通,例授登仁郞;祖父吴锦城,邑庠生。父亲吴毓林,字园樑,号崧甫,光绪丙子科恩贡。咸丰季年,遇太平军乱,投笔从戎,受左宗棠器重,后以亲老辞归,左宗棠留之不得,时论惜之。吴氏一族中禀生、庠生、贡生、国学生更是多达十数人。

最后的乡绅:吴际元

吴际元的庭训老师是冯一梅,而叶树槐、叶元褀、余庆龄他的问业师,其中叶元褀是前凤梧书院掌教。从其师承关系可知,吴际元是凤梧书院学子,后为浙江衢州府龙游县学咨部优行廪膳生。吴际元的民籍是浙江法政学堂校外生,这与他后面从事的职位有关联。

宣统二年,吴际元考取岁贡时,还担任公立石亘两等小学堂校长兼助教。其实,在此之前,他的履历已经相当厚重。

吴际元与其父辈们一样,热心公益慈善与维护乡村长治久安,这也是乡绅的主要功用。光绪二十年,吴际元选充为西乡宣讲生;廿六年,吴际元出资出力组织团练,因江常失守而龙游团练有功,浙江巡抚部院任道镕奖给五品顶戴;廿八年因本邑剿灭土匪最为出力,浙江巡抚部院奖给“道义千城”四字匾额。这在贡卷及民国《石亘吴氏宗谱》中均有记载。

光绪三十一年,龙游知县葛锡爵聘请吴际元为凤梧高等小学堂副办,当时凤梧高等小学堂堂长为余庆龄。数十年来,吴际元在不同履职岗位上均未领一分薪酬,浙江提学使司奖给他“士林模范”匾额。

光绪三十二年,吴际元创办石亘两等小学堂,当时石亘小学堂老师还有其堂姪吴绍曾,耀宗师范毕业生,任算术教员;堂姪吴绍箕,庆安师范毕业生,任经学教员。民国《龙游县志》记载是光绪三十一年创办的,与民国《石亘吴氏宗谱》有差异。

吴际元考取岁贡后,依然延续他的乡绅作为。民国元年,吴际元当选为五都区县议员,后互选为参议会参议员。民国二年,浙江第三区覆选监督委任他为众议院覆选投票开票监察员,并当选为众议陆院侯众议员;同年又被选为龙游县县农会会长。吴际元凭借农会会长这个岗位,尽量维护租地农民的经济利益,通过带头集资修建水渠、道路,改进农业生产方式;又通过捐款救灾,稳定本地民心,维系着与乡民、官府的经济关系。

民国五年,吴际元因前创办石亘学堂,教育部总长张一麐奖给金色三等嘉祥章。民国六年,浙江教育厅长伍委任他为龙游县劝学所所长。1993版《龙游教育志》记载的时间为1918年9月-1919年8月,个人以为民国《石亘吴氏宗谱》记录的民国六年更为准确。

民国七年,因旧国会集会之故,广州依法选补吴际元为广州众议院议员。民国十年,浙江省沈金槛省长延聘他为省公署谘议;同年被选为浙江省宪法会议议员;同年浙江实业厅雲韶厅长延聘为实业厅谘议。

最后的乡绅:吴际元

民国十一年,吴际元奉黎元洪大总统聘充为总统府顾问;同年被选为浙江省宪法审查员。民国十二年,又奉黎大总统给予二等嘉禾章;同年奉大总统简派政治善后讨论委员会委员。民国十三年,选补为北京众议院议员;同年奉命准以简任职任用。民国廿六年,六十八岁的吴际元又因捐资建石亘学校校舍,被浙江教育厅许绍棣厅长奖给“兴学育才奖”。

吴际元不仅履历传奇,还品性高雅,与余绍宋、孙永年交好,书画俱佳,藏书甚多。据年长者回忆,“文革”期间,吴氏家族藏书楼失火,大火烧了三天三夜。

吴际元有子四女二,其中次子耀烾即吴南章最为世人所知。

吴南章,光绪壬辰十八年十月廿九日酉时生。民国四年,毕业于浙江省两级师范学校高师部图画专修科;民国四年至五年,任浙江省立第八中学教员;民国六年,任衢州联合师范讲习所教员;民国七年至十二年,任浙江省立第九师范学们及第九中学校教员兼学级主任;民国十三年,任浙江省立第八中学校教员兼学级主任,同年十一月任龙游县公署教育主任;民国十四年八月至十六年一月,任浙江省立第八中学校教员兼学级主任;民国十六年二年,任龙游县临时党部执行委员兼宣传部长,同年六月任龙游县教育局局长;民国十七年八月,任中央政治会议开封分会文书主任;民国二十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部中校秘书;民国二十年至廿二年,任本县款产管理委员常务委员;民国廿三年,任衢兰公路汽车有限公司经理;民国廿四年至廿五年,任县教育局款产委员会委员,县建设委员会委员。

民国廿八年,吴南章负责筹建初中;九月,龙游县立战时初中学生补习学校开学,吴任校长;民国三十一年,更名为龙游县立初级中学,即龙游中学前身;民国三十四年十二月,龙游县政府曾向吴请颁“胜利勋章”;民国三十五年九月至三十七年七月,吴南章任龙游县参议员;民国三十七年九月复任校长,直至1949年解放。吴南章也擅长书画,与余绍宋交往甚密,余所绘《龙丘山图》序言便云:“图中皴擦渲染,得吴君南章之助不少。”

最后的乡绅:吴际元

吴际元父子在县域乡民中留下较好的名声。其实,中国古代的乡绅一般不会鱼肉百姓,像夏金方村的孙永年,十都的吕赖子,驿前的张芬等,他们都热衷于做公益慈善事业,与乡民是共生共长的关系,并引领着乡村文化和价值观。但为何我们的印象中会出现土豪劣绅的形象呢?

实际上这与晚清启动的资本主义改革有关,晚清政府积贫积弱,对于地方的改革,清政府只给政策,这让一些乡村的流氓土匪抓住机会,成为官府敛财的狗腿子,所以一大批土豪劣绅迅速崛起,开始鱼肉乡里,乡村也就成了土豪劣绅的天堂。而传统乡绅一般都洁身自好,不做这些缺德的事。

历史是一面镜子。当政者都急于出奇招治理乡村,可乡村治理哪有灵丹妙药?乡绅阶层消灭了,族长制解散了,文化引领失去了方向,而那些急功近利的形式主义做派,连普通村民都会之嗤以鼻,哪能看得到长远?我们唯有重塑价值观,继承传统,又汲取西方的一些先进经验,慢慢构建一种新的文化体系,新农村才有希望,才留得住我们的乡愁。

本文图片由藏友XH提供

最后的乡绅:吴际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