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这三个小国曾对中华文化崇拜至极,甚至不知廉耻自称小中华

历史上曾有三个国家崇拜中华文化,并自称小中华,以此为豪。那么,他们为何这样呢?其中有什么历史渊源,这就要从我们祖先源远流长的大中华文化说起了。

历史上这三个小国曾对中华文化崇拜至极,甚至不知廉耻自称小中华

朝鲜:对明朝中华文化崇拜至极

明朝时候,朝鲜对中原王朝很恭敬,有两个原因,其一,明朝对朝鲜恩泽颇深。朱元璋将朝鲜列为“不征之国”且不用提,明朝对朝鲜有恩,而且是三大恩:一是“大造之恩”,即承认了李成桂政权、赐予国号“朝鲜”,并接受其为藩属国,李成桂是将军夺权,深怕自己的位置不受明朝的承认;二是“再造之恩”,即日本丰臣秀吉跨海入侵朝鲜。万历皇帝“丧师数十万,糜饷数百万”倾国打退日本的进攻,如果没有明朝出征,朝鲜可能就灭亡;三是“东援之恩”,即皇太极入侵朝鲜之时,崇祯皇帝在国势已危之时依然出海救援,虽然最后皇太极还是征服了朝鲜,但是暗地里,朝鲜还是以明朝为正朔的,明朝灭亡后,朝鲜依然在用崇祯年号。

历史上这三个小国曾对中华文化崇拜至极,甚至不知廉耻自称小中华

在清朝建立以后,朝鲜出使清朝,还嘲笑汉族官员忘本,中华文化在朝鲜得以保留,朝鲜官员对此还非常的得意,由此可见对于中华文化的仰慕,朝鲜到了何等的程度。

越南:自娱自乐的小中华

越南属于中华文化圈,但对外的时候却称自己是中华,而不是小中华,毕竟越南远离中国的政治中心,所以在称呼上会更加肆无忌惮,越南也曾在汉唐明三朝时直接归属中国统治,但是种种原因,最终还是脱离开来,成为独立的国家。越南的君主长期采取了内外两套政策,对中国则称国王,对内则称皇帝,并把中国视为北朝,可见越南的君主长期把自己放在与中国对登的地位上,真正的是名义上的藩属。

历史上这三个小国曾对中华文化崇拜至极,甚至不知廉耻自称小中华

宋朝灭亡,蒙古入侵越南的时候越南陈国峻于1284年发表《檄将士文》,其中写道“汝等坐视主辱,曾不为忧;身尝国耻,曾不为愧。为中国之将,侍立夷酋,而无忿心!在这里首次提到了越南是中国,从此越南国主自称中华或者中国数不胜数。

元朝建立以后,越南对于中国文化吸收达到了顶峰,国人都自称汉人或者汉民,对于中国人反而称为唐人或者清人。对于周边的老挝、柬埔寨、暹罗等国,更是理直气壮地自居“中国”,更有甚者,明命帝曾经模仿乾隆皇帝,打造万国来朝的景象,完全复制了清朝的那套朝贡体系,当然来朝贡的还是周边河东南亚的一些小国,把自己看成了南之中华帝国,对于占领的地区不余遗力的推广汉服和汉字,期望这些地方的土著能够早日归于王华,如果没有西方国家的殖民打扰,整个东亚东南亚使用汉字说汉语也是极有可能的。

日本:狂妄自大的小中华

相比越南和朝鲜,日本的小中华思想更加特殊,与朝鲜和越南都不相同,主要还是因为日本是个岛国,文化的发展相对比较独立,早在汉朝时期,日本就跟汉朝建立了联系,还曾经被汉朝封为汉倭奴国国王,也通过朝鲜半岛学习中华的文化,到了唐朝,日本对于中国的向往有增无减,数次派遣遣唐使到大堂来学习,受唐朝的影响,发展成为了律令制国家。中华的思想也是发祥于此。

历史上这三个小国曾对中华文化崇拜至极,甚至不知廉耻自称小中华

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建立起了以自己为中心的宗藩体系,日本是中华,周边的新罗等属于藩属国,唐朝时邻国,都是化为,而日本天皇则是华夷共主,这种思想的发展造成了日本的自大,总想着能够征服朝鲜,进而占领中国,唐朝和明朝的两次侵略朝鲜均源于此思想。

到了近代,明治维新以后,这种思想更加严重,日本要建立的大东亚共荣圈就是自己主导下的"大中华宗藩体系"。

更有趣的一点就是,在女真建立清朝以后,无论是朝鲜、越南还是日本,均认为此时的中国已经沦为蛮夷,而只有自己才保持了原汁原味的中华文化,因此纷纷自称自己才是中华的正统,这种思想也是空前的膨胀,虽然说不完全正确,但是也不是没有道理,就算在国内,也有很多人认为唐朝文化在日本,宋朝文化在越南,明朝文化在朝鲜,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朝鲜、越南、日本三个国家的确吸收了很多中国的文化。

看到这里,读者们是不是觉得很自豪,为我们中华文化感到由衷的敬仰,的确,我们身为大中华的正统子孙后代,必须要为推广和发扬中华文化而努力,这也是响应国家伟大民族复兴的口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