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和南阳争诸葛亮,那么多年过去了最后谁是赢家?

南阳事儿


其实不存在赢家输家,不要有这个争夺的想法。因为诸葛亮留下的文化遗产,在襄阳和南阳都客观存在。

历史上隆中肯定就在襄阳了,这个没什么疑问的。《出师表》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里的南阳是当时的南阳郡,比现在南阳市的范围大得多。根据《华阳国志》,可以确定隆中是在襄阳西北二十里。而且当时南阳郡宛县(今南阳市一带)早被曹操占领,襄阳一带才是刘表的势力范围,诸葛亮的社会关系也都在这边。

那么古隆中就在今天襄阳市,没有任何疑问,连南阳市委宣传部在76年编写的《诸葛亮小传》都承认了。《中国历史地图集》主编谭其骧教授也认可了,连某位长者都在襄阳题词“古隆中”,这还有什么值得质疑的呢?

那么南阳又有什么呢?有历史悠久的武侯祠。据说在东晋永兴年间,镇南将军刘弘在宛县就拜访了诸葛亮的故宅,之后在这里就有诸葛庐、武侯祠的修建,唐代不少诗人在此都留下了名篇,宋金时期一度焚毁。今天的南阳武侯祠系元朝修建。注意,这里虽然不是历史上的古隆中,但武侯祠本身也源远流长。

所以说,今天的南阳一再和襄阳争夺古隆中,其实没有太多必要,南阳有自己的武侯祠,本身也是非常有价值的文化资源。与其花太多没必要的口水,不如发展自己实际存在的资源。正是: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


林屋公子


我支持国务院!我支持河南省政府!我支持南阳市政府!国务院说躬耕地在今襄阳隆中。河南省政府说“躬耕于南阳”不是今南阳市。南阳市政府说今襄阳隆中是躬耕地!

国务院编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诸葛亮“词条说:“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往依荆州刘表。隐居南阳隆中(今湖北襄樊西),躬耕陇亩…“该书没有”卧龙岗“!


河南省政府组织编纂的《河南风物志》说:“(诸葛亮)在襄阳西隆中结茅隐居,他躬耕垄亩,攻读史籍……”“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很明显,这里所说的南阳系南阳郡,并非今日之南阳市。后人出于仰幕,于今日南阳建祠以祀。”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编写的《诸葛亮小传》说:“隆中在襄阳城西北二十里,当时属南阳郡邓城管辖”,“诸葛亮在这里度过了十个寒暑”。“小小的隆中实际上成了他的第二故乡,所以他自称‘躬耕于南阳’。”


1987年由南阳市博物馆印刷的导游性小册子《武侯祠简介》也说:“诸葛亮隐居在南阳的隆中(今湖北襄阳附近)”。

国务院、河南省政府、南阳市政府都承认躬耕地在今襄阳隆中!不相信政府还能信谁?


楚襄人


关于名人的地域之争,曾经一度成为一种热潮,甚至,西门庆也有人争。相比而言,南阳襄阳诸葛之争要“正经”的多。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或许没想到,《出师表》这篇文章2000年后不仅成为了中学课堂要求必背的千古名篇,也导致了两个地域之间的明争暗斗。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此南阳到底在何处?

东晋时期,襄阳人习凿齿在其所著《汉晋春秋》一书中称:“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此语既明确了隆中方位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又指明隆中归属为南阳郡邓县所辖。虽然这句话只言隆中为亮“家”,未指明即亮当年躬耕受三顾处,但后世一些学者常将此言作为亮“躬耕于南阳”的注解,争论也由此而始。

唐宋时期,南阳诸葛庐、南阳诸葛亮已是名扬天下,大量文献记载诸葛亮躬耕受三顾于南阳。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载:“初,琅琊人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彻底否定了习凿齿等人的隆中属南阳说,视隆中为诸葛亮“寓居地”。

南阳武侯祠是全国14个武侯祠建设最早的一座,北宋时期,规模不断扩大,如今,每年前往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参观的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这是人民的选择,远胜于“徒有虚名”。


东方今报


这些年南阳襄阳诸葛亮之争,我想都是赢家,南阳一直都是历史名城,有没有诸葛亮南阳都无法被遗忘,商圣范蠡,谋圣姜尚,医圣张仲景,诗圣杜甫,智圣诸葛亮,这些都是南阳的骄傲,无形之中都得到了宣扬,南阳底蕴悠长,人杰地灵,虽然一直低调,但这样更能显示南阳的厚重感。襄阳这些年发展得很好,对诸葛亮的宣传更全面,对襄阳的知名度也得到了更好的了提升,有利于以后得发展。南阳也应该多像襄阳学习,好的资源也要多宣传,毕竟发展才是硬道理!这点南阳确实要感谢襄阳,襄阳再怎么宣传诸葛亮,始终都绕不开南阳这个梗,无声无息中也宣传了南阳,虽然这并不是襄阳的初衷,但还是有要记得襄阳的好处,有个有钱任性的邻居,也是无奈的事情,好在无伤大雅,共同发展吧!



七彩图铺


我说呢,襄阳老说诸葛亮是襄阳的,原来襄阳说古隆中在襄阳现在地域。

然后我有个疑问!现在区划改变能把历史给影响了??

杜甫自己都认为自己是洛阳的,现在巩义属于郑州,所以就说杜甫是郑州人?你确定杜甫不起来抽你?

南阳市作为南阳郡的历史延续,不管古隆中现在在哪里,东汉末年古隆中就是在南阳,诸葛亮南阳就是南阳,何必那么多解释。

以现在的地域解释古代地域名人?郑州吞了开封,郑州就是宋都了?

切莫便下襄阳到郑州呀!!!!


雒下书生


襄阳和南阳争夺诸葛亮是在利益的驱逐下,假如诸葛亮本人没有出名,就是凡夫俗子一枚,我想襄阳和南阳也不会为一个死了多少年的人,争得死去活来的。

诸葛亮代表着历史文化的魂宝,是一座城市对外展示的名片,身为南阳人个人观点,就是襄阳在强词夺理的争,南阳到没有说伸手到别人碗里抢食物!

说说襄阳吧,襄阳为了经济利益大肆修建古隆中,这些景点都是后期人工修建,岳飞的出师表也盗拓印南阳卧龙岗的,并且删去岳飞的序言,不惜血本运作7次讨论会,花费几亿成本对襄樊地名更改为襄阳市名字。

说说南阳吧,诸葛亮本是自己的,也不怕别人来抢,卧龙岗确实没有襄阳的建造的气派大气,就每年一直在运作诸葛亮文化节。

  诸葛亮躬耕地究竟在什么地方?请看三国志、岳飞出师表,看李白杜甫的诗,看历史历代皇帝的诏书。

南阳最受益,南阳不怎么宣传诸葛亮,而襄阳一直在宣传,但最终结果各路名人都到南阳卧龙岗。

马琳王浩刘国梁奥运冠军组团来南阳卧龙岗

张丰毅到卧龙岗

乐嘉到南阳卧龙岗

欢迎你关注:南阳事儿 了解更多资讯!


南阳事儿


引用古人顾嘉衡一手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没有所谓的赢家,共同开发三国资源才是最后的赢家。目前来说,襄阳占据主导优势,从学术界公认的情况看是在襄阳,而非南阳。但是俩地的历史文人学者是纷纷引经据典,经常“隔空喊话”,互不相让。

根据已故武汉大学历史系主任、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主任唐长孺在1990年为《诸葛亮躬耕地望论文集》作序时的说法:“东汉末年刘表出任荆州刺史,曾经将州治所迁至襄阳。当时,南阳和南郡都是荆州的属郡,汉水南岸濒江的万山是两郡的分界山,万山之东属于南郡襄阳县,万山之西属于南阳郡的邓县;诸葛亮躬耕的隆中,属南阳邓县管辖,它在今襄阳城西20里(即襄阳市所属隆中)……这一切,魏晋南北朝史籍中有明确记载;与诸葛亮《出师表》中自己所说的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指东汉末年隆中属南阳郡邓县)也完全吻合。”

另外我们 也知道,今天的南阳市,在三国时期并非叫南阳,而是叫宛城,和襄阳城一样,同属于南阳郡辖地。如今的行政地区把南阳划为河南省,把襄阳划为湖北省,就闹出了这么一出。

为什么俩地热衷于“争夺”诸葛亮,无非有三点:一是:诸葛亮躬耕苦读之地,二是:刘备三顾茅庐之地,三是:隆中对策提出之地。这三点是核心,没有刘备的三顾茅庐,诸葛亮不可能提出自己的战略构思,自然也不会有三国鼎立的局面出现。可以说 ,诸葛亮的隆中对策以及诸葛亮本人,都是三国文化中的核心因素,具备巨大的无形资产。所以,明清时期都在争论,至今谁也不服谁,也就不存在谁是最后的赢家。也许那一天,襄阳,南阳同属于一个行政区,回到 南阳郡的管制,也许争波就会平息了。


怡阅荆楚


这段时间,看到很多关于诸葛亮躬耕地之争的文章,让人觉得奇怪,诸葛亮躬耕于襄阳隆中不是已有定论了吗?教科是这样说的,诸葛亮家乡琅琊地方志,他工作时间最长的成都地方志分明记载了。。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投奔荆襄刘表处。玄死后,诸葛亮躬耕于襄阳城西隆中。这表述的难道还不清楚吗?就连南阳出版的《诸葛亮小传》也承认,诸葛亮躬耕于襄阳隆中。著名的《隆中对》是诸葛亮的作品,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一个到襄阳投靠刘表的人,却跑到宛城去了,这岂不是可笑?我们知道,你可以叫醒一个睡着的人,但你决对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可以断定,南阳人还会争夺下去,毕竞谁也堵不住人家的嘴。但历史是铁的事实,其实全国人民心中都有数。就让南阳(宛城)的兄弟们自娱自乐去吧!


金海缘31057275


讲点理,好不好?

汉承秦制。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在行政区划上仍然推行秦朝的郡县制,但汉初分封诸侯王,因此亦同时实行封国制,即郡国并行。到了汉武帝时期,随着郡国调整和开疆辟土新置郡县,到了元封年间约有110个郡国,都在朝廷辖治之下。这样的局面,给统治管理带来了难度。为了保证政令畅通,纠举污吏,汉武帝开始把全国除了京畿附近以外的一百余个郡国分为十三部,每部置一刺史,巡察郡国官吏和强宗豪右,后又增设司隶校尉。随着刺史职权不断扩大,治所亦逐渐固定下来。从京官逐渐变为地方官员 ,与郡县形成隶属关系,“刺史”更名为“州牧”。汉朝地方行政建制逐渐由郡县二级制演变为州--郡(国)--县三级制。

汉末,以河南尹、河内、河东、弘农诸郡为司州,总共十三部。十三州包括:司州(司隶校尉部)、豫州、兖州、徐州、青州、冀州、并州、幽州、荆州、扬州、交州、凉州、益州。

荆州

南阳 南郡 江夏 长沙 桂阳 武陵 零陵

南阳郡:秦置。三十七城(县):宛、冠军、叶、新野(故名新都)、章陵(故名春陵,汉世祖更名)、西鄂、稚、鲁阳、犨、堵阳、博望、舞阴、比阳、复阳、平氏、棘阳、湖阳、随、育阳、涅阳、阴、酂、邓、山都、郦、穰、朝阳、蔡阳、安众、筑阳、武当、顺阳、成都、襄乡、南乡、丹水(故属弘农郡)、析(故楚白羽邑,有武关,故属弘农郡)。

南郡:秦置。十七城(县):襄阳、当阳、江陵、秭归、中卢、编、华容、邔、宜城、临沮、枝江、夷陵、州陵、州陵、夷道、巫、很山(故属武陵郡)。

江夏郡:汉高帝置。十四城(县):西陵、西阳、轪、鄳、竟陵、云杜、沙羡、邾、下稚、薪春、鄂、平春、南新市、安陆。

长沙郡

:秦置。十三城(县):临湘、攸、荼陵、安城、霝阝、湘南、连道、昭陵、益阳、下隽、罗、醴陵、容陵。

桂阳郡:汉高帝置。十一城(县):桂阳、郴、便、耒阳、阴山、南平、临武、含眶、浈阳、曲江、汉宁(汉顺帝永和元年置)。

武陵郡:秦昭王置,故名黔中郡,汉高帝更名。十二城(县):汉寿(故名索,汉顺帝更名)、临元、元陵、元南(汉世祖置)、孱陵、零阳、充、辰阳、酉阳、迁陵、镡成、作唐。

零陵郡:汉武帝置。十三城(县):零陵、泉陵、营道、营浦、令道、桃阳、都梁、夫夷、始安、重安(故名钟武,汉顺帝更名)、湘乡、昭阳、烝阳(故属长沙郡)
很明显诸葛亮不是在现在的南阳市。所以请不要争论,不要争论,所有的证据我都有摆出来。


萌萌哒姑姑


这个答案恐怕全国网友都是心知肚明,诸葛亮在襄阳生活十年的事实从古至今都有记载。

远的不说就说建国后的河南省相关部门和今南阳市组织部都曾公开阐述过诸葛亮在襄阳躬耕十年,有据可查。

前些年襄阳被评选为《中国三国文化之乡》和全国首个《中国三国文化研究基地》等荣誉称号就是对襄阳的肯定和对历史上的襄阳在三国时期的所付出及优越历史给的表彰。诸葛亮生活的年代恰巧就是三国时代。

许多50后、60后以及七零后、八零后对襄阳的了解远大于对南阳的熟知度。

有人会说襄阳是一座会讲故事且退步的名城,其实不然,襄阳为啥会讲故事?源于襄阳历史文化多姿多彩,让历史上许多的文学家不得不借用襄阳打开个人知名度。

古有罗贯中,今有香港金庸,他们的著名写作里离不开襄阳。如中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再如新时代经典著作《神雕侠侣》,在这两本名书里无时无刻提襄阳。

在《三国演义》中大概三成的文章与襄阳有关;《神雕侠侣》中的全国侠义之士齐聚襄阳共抗大敌。

尽管有人会说一些书籍把襄阳捧成了神话,这也不尽然。

因为我认为襄阳在历史上有着辉煌成就才能被大江南北的文人墨客所怀念。三国时,蜀国丢掉襄阳使得偏居西南。南宋时,襄阳大战成为当今世界战争史的一篇知名论述。南宋丢掉襄阳的后果直接导致亡国。

襄阳的底蕴可以从华夏第一城池可以体现出来。作为全国少有的城墙基本完好的历史文化名城,想想都知道谁更有说服力,至少可以站在城墙上遥望清幽汉水浮想联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