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小院裡的曾四娭毑

长沙小院里的曾四娭毑

《織機街133號的故事》連載(17)

文 | 阿信

我們院對面是一個一層樓的群房,裡面有天井,住著三四戶人家。曾四娭毑家的房靠著外面,與我們院的圍牆構成一個巷子,這個巷子通向小贏洲。她家有兩間房,都臨巷,一間是她和曾四爹的住房,一間是她兒子和她媳婦的住房。

长沙小院里的曾四娭毑

今日石欄杆巷

曾四娭毑在70年代大概是五六十歲。那時的她,在我的印象中,是面容慈善,腰板硬朗,十分精明。她是居民小組的治安保衛委員。每天晚上,她總是一個人提著一盞三角形煤油燈,在居民小組的範圍內走一遍,口裡喊道:“小心火燭,注意安全,來客報戶口”,並挨家挨戶檢查水缸,如果哪家水缸缺水太多,她就要提醒第二天要把水缸盛滿水,以備救火之需。

长沙小院里的曾四娭毑

1974年冬天的一個下午,我娭毑去世的那年,家裡的烤火煤爐由於姐姐和妹妹兩人沒有銜接好,造成爐門沒關,二人就都上學去了。結果,煤火燒燃竹烤火架,竹烤火架往床的方向一倒,又把床單引燃,頓時,我家濃煙滾滾,濃煙從窗戶往外冒了出來。

這時,站在院大門口的許伯媽看到了,她連忙對小兒子許維平說:“劉叔叔家冒煙了,燻東西不可能起這麼大的煙,你去看看,是不是起火了?”許維平迅速去看,斷定是起火了!他趕緊從我家廚房抄到我家後門,用腳踢開門,和何伯媽一個兒子一道,對著火倒了幾桶水,把火及時撲滅。這把火,燒掉了我家竹烤火架及蓋在上面的小棉被、床上棉絮被子、床單,床沿也燒壞了一節。

但由於鄰居救火及時,沒釀成大禍。父母下班回來後,看到家裡發生這樣的事,十分著急,同時還擔心這事層層上報,面臨接受調查和處罰。這時,曾四娭毑來了,她看了現場、瞭解起火原因後,對我家剛剛失去娭毑而偶然發生這事,寄予了同情,對我媽媽說:“劉嫂子哎,你莫著急,我不報告給居委會和派出所,我也要鄰居們都莫聲張,你們把現場打掃乾淨,以後吸取教訓。”父母自然是感激不盡。

长沙小院里的曾四娭毑

曾四娭毑的兒子媳婦沒有小孩的那幾年,他們倆老口幫一對年輕夫妻帶了一個小男孩,小名叫偉偉。那時,小孩上幼兒園的不多,如果家裡沒有老人帶,就託給一戶有老人的人家帶。偉偉三四歲,長得機靈可愛,我最喜歡他,經常帶他玩,他也喜歡我,喊我叫“劉細哥哥”。

曾四爹、曾四娭毑自己沒有孫子,他們把偉偉視作自己的孫子那樣,看得很重。夏天,曾四爹每天要買一支冰棒給偉偉吃。為了不讓偉偉受涼,曾四爹寧願多花2分錢,也要堅持買綠豆冰棒。那時白糖冰棒3分錢一支,綠豆冰棒5分錢一支。一天中午,可能是偉偉吃綠豆冰棒吃膩了,吵著要吃白糖冰棒。而曾四爹不信他的,依然買了一支綠豆冰棒。偉偉死活不吃,甚至睡在地上哭著要吃白糖冰棒。這個時候,正好我路過他們家,看到這一幕,我連忙進去,從杯子中拿起綠豆冰棒,對偉偉說:“快起來,把冰棒吃了,不然它就化了,聽話!”沒想到,偉偉一躍而起,乖乖地把綠豆冰棒吃了起來。這一切都被在另一間房的曾四爹看到了,從此,他到處對人講,劉細這個牙子真不錯,偉偉還聽他的話些。

长沙小院里的曾四娭毑

我們家雖然和曾四娭毑隔著院子的圍牆,但在那時,仍像是生活在一個大院子一樣,有什麼事,都是隔著圍牆喊著、說著。

比如,我家洗了被子、床單,要用米湯漿一下,才去曬。曾四娭毑家煮飯喜歡撩米湯(米煮開後倒掉米湯),所以,父母總是叫姐姐去曾四娭毑家倒米湯。姐姐怕麻煩他們,每次都是輕聲細語,但曾四爹、曾四娭毑卻滿面笑容,每次都很熱情地倒給她。馬王街糧店到了好米,曾四爹就要對著圍牆內喊:“劉叔叔哎,糧店到了好米來。”我們家要殺雞宰鴨的,都是請曾四爹幫忙。一般是我捉了雞或鴨去,還帶上一個碗,裡面放一點水,加一點鹽,曾四爹把雞(鴨)血流到碗裡時,我用一根筷子同時攪動。這樣,一旦血凝固,鹽已經均勻了。

长沙小院里的曾四娭毑

現在蔡鍔南路與人民路交匯處東北角。綠化處為當年織機街133號的圍牆處。“回家”飯店處,就是曾四娭毑當年房子的地方。

最後一次見到曾四娭毑,是我讀大學放假回家,也不記得是大幾了,去小學同學柳小安家玩,從他家出來,從東文廟坪上織機街,碰到曾四娭毑。我還記得她挑著一對水桶。她喊我:“劉細!”我也喊了一聲:“曾四娭毑!”但兩人並沒有多說話,就這樣走過去了。當時哪認識到兒時鄰居的情誼是這麼的珍貴,更哪知道這次碰面是和她最後一次見面。現在想來,人生就是在這樣遺憾、慚愧、感嘆中走過來和成長起來的啊!

未完待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