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銀行三季報出爐:零售金融貢獻近七成淨利,信用卡不良率擡頭

10月23日晚間,平安銀行(000001.SZ)發佈了2018年三季報。

財報顯示,2018年1-9月,平安銀行實現營業收入866.64億元,同比增長8.6%;淨利潤204.56億元,同比增長6.8%。

消金界注意到,在零售端,平安銀行各項業務的增速均較快,但核心零售產品不良率有所上升

平安銀行三季報出爐:零售金融貢獻近七成淨利,信用卡不良率抬頭

平安銀行三季報出爐:零售金融貢獻近七成淨利,信用卡不良率抬頭

零售金融貢獻近七成淨利

無論是營收增速還是淨利潤增速,平安銀行的零售業務均快於全行總體水平。

2018年1-9月,平安銀行零售業務營業收入443.78億元,同比增長32.1%,在全行營收中佔比為51.2%;零售業務淨利潤139.09億元,同比增長11.2%,在全行淨利潤中佔比為68.0%。

對於零售端,平安銀行早在2016年便提出了——“中國最卓越,全球領先的智能化零售銀行”的發展目標。

歷時三年發展,平安銀行的零售端,大有搶奪招行零售銀行冠軍寶座之勢。(詳見消金界過往文章《誰是招行最大的敵手?》)

2018年9月末,平安銀行管理零售客戶資產(AUM)13130.9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0.8%;零售客戶數8025.34萬戶,較上年末增長14.8%;平安口袋銀行App月活客戶數2180.19萬戶,較上年末增長47.1%。

平安銀行之前有口袋銀行、信用卡和直銷銀行三個App,後來將這三個App整合為一個“口袋銀行App”,而從上述數據不難看出,這個App已成為平安銀行發力零售端的重要工具。

平安銀行三季報出爐:零售金融貢獻近七成淨利,信用卡不良率抬頭

“新一貸”增速不及預期

對於信用卡和汽車金融這兩大零售核心業務,平安銀行均錄得同比30%以上的業務增速。

2018年1-9月,平安銀行累計新增髮卡量1309.23萬張、同比增長32.1%,信用卡總交易金額19256.10億元,同比增長84.0%;信用卡貸款餘額4288.43億元,較上年末增長41.2%。

目前招商銀行還沒有披露三季報,但半年報顯示,2018年1-6月,招行信用卡貸款餘額為5120.91億元,較上年末增長4.24%。

在信用卡業務上,平安銀行正不斷縮小自己與招行的差距。

平安銀行三季報出爐:零售金融貢獻近七成淨利,信用卡不良率抬頭

同時,儘管今年以來汽車銷售增速放緩,但平安銀行的汽車金融業務,在2018年前三季度還是新發放貸款額1096.92億元,同比增長37.9%。

但在信用貸業務上,平安銀行“新一貸”的表現卻不及預期。

官網顯示,“新一貸”是平安銀行向擁有或發放的,用於個人除購買住房以外其他合法消費或經營用途的無擔保人民幣貸款業務。

2018年1-9月,平安銀行“新一貸”新發放額864.86億元,同比僅增長4.8%;截至2018年9月末,“新一貸”餘額為1522.68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7.3%。

和同為信用貸的“借唄”、“微粒貸”相比,平安銀行“新一貸”在2018年前三季度的表現難言令人滿意,而這或許與傳統銀行風控標準過於嚴格有關。

早在2017年6月,螞蟻金服“借唄”的貸款餘額便高達1659.85億元,而根據騰訊2017年財報,截至2017年年底,“微粒貸”貸款餘額已逾1000億元,10月23日騰訊公司副總裁鄭浩劍透露,微粒貸累計放款已經超過萬億規模。

平安銀行三季報出爐:零售金融貢獻近七成淨利,信用卡不良率抬頭

核心零售產品不良率有所上升

受益於風控,截至2018年9月末,平安銀行零售業務不良率總體穩中有降,但信用卡、汽車金融和“新一貸”的不良率均有所上升。

截至2018年9月末,平安銀行個貸不良率為1.05%,較上年末下降0.13個百分點。

平安銀行三季報出爐:零售金融貢獻近七成淨利,信用卡不良率抬頭


但單項來看,平安銀行個貸不良率的總體下降,主要是歸因於個人經營性貸款的不良率大幅下降了1.75個百分點。

相比之下,同期平安銀行信用卡不良率1.22%,較上年末上升0.04個百分點;汽車金融不良率0.55%,較上年末上升0.01個百分點;“新一貸”不良率1.03%,較上年末上升0.38個百分點。

消金界注意到,上述業務恰恰是平安銀行在2018年前三季度增長較快的業務。

目前,平安銀行智能與零售轉型,面臨兩方面的勁敵:一方面,要直面以微眾銀行為代表的互聯網銀行的競爭,需要平安銀行儘快做大規模,維護市場地位,要知道,微眾銀行最新估值已達1200億元,超過華夏銀行;另一方面,也需要提升金融科技的風控水平,平衡不良率與規模的關係,這方面主要是在零售業務中,需要優化模型與數據。

多年雄霸零售銀行冠軍寶座的招行,也面臨同樣的挑戰。

與消金同行交流,和文章作者對話,歡迎關注“消金界”入群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