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肉與鴨血不經意的相遇,形成了人們吃了還想吃的一方特色美味

生活在農村,對於鴨子之類的動物,基本上家家戶戶都飼養,自然很熟悉。在印象裡,鴨子肉一直是逢年過節和招待客人的最佳美味選擇之一。

鴨肉與鴨血不經意的相遇,形成了人們吃了還想吃的一方特色美味

農村老家的鴨子

醫書記載,鴨肉所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含有較為豐富的煙酸和大量的無機物和較高的鉀、鐵、銅、鋅等微量元素。然而對於鴨子這樣的營養價值,我們從來都是忽略的,我們只知道,鴨子長得肥大,體軀寬厚,肉質豐滿,味道鮮美。

鴨肉與鴨血不經意的相遇,形成了人們吃了還想吃的一方特色美味

鴨子肉質豐滿,味道鮮美

鴨子的吃法是形式多樣,但我對血鴨情有獨鍾——那褐黑髮亮,黑裡透紅的樣子;那醇香奇特,鹹鮮微辣的味道;那用來拌飯便特別開胃的鴨血醬:這些時常誘發我萌生立刻吃上一大盤的衝動。

鴨肉與鴨血不經意的相遇,形成了人們吃了還想吃的一方特色美味

美味血鴨

血鴨本來是沒有的,也不是哪個人有意去創造。據說有一壯族老頭子,六月六宰鴨過節的時候,準備用來裝鴨血的碗裡以往都是加鹽和清水,但那天水壺裡裝的不是水,而是酒,所以倒入盛血碗裡的是酒而不是水。後來,鴨血無論如何也不凝結。

鴨肉與鴨血不經意的相遇,形成了人們吃了還想吃的一方特色美味

宰殺好的鴨子

夜幕降臨,用酸筍來炒的鴨肉已香味四溢,平時該是這個時候下鴨血塊了,但現在鴨血還是液體狀態。當垃圾丟了,當然太可惜。無奈之下,老頭子將鴨血倒入已熟透的鴨肉中,不斷翻炒,很快鴨塊便均勻粘滿鴨血。真沒想到,那一次,吃鴨肉的人都說比以往好吃,別有一番風味。因為鴨血裹在肉的表面特徵很明顯,人們便直接將此菜命名為“血鴨”。從此,“血鴨”便不斷被複制。

鴨肉與鴨血不經意的相遇,形成了人們吃了還想吃的一方特色美味

烹製過程中的血鴨

一個地方的水和土孕育了一種味道,這種味道難以在歷史的長河裡改變,所以一道菜也時常代表一個地方。血鴨亦是如此——在我們這個地方,家家戶戶的拿手好菜一定有血鴨。

宰殺鴨子。取一隻土碗,裝好米酒和米醋各兩瓶蓋兒,清水適量。在鴨頸靠近頭部橫割一刀,讓鴨血流入碗內,用筷子攪勻,防止凝結。

鴨肉與鴨血不經意的相遇,形成了人們吃了還想吃的一方特色美味

鴨血

將鴨子浸在沸水內燙一下,隨即煺毛開腹,取出內臟,清洗乾淨;用刀切成適當的塊待用。

鴨肉與鴨血不經意的相遇,形成了人們吃了還想吃的一方特色美味

切成塊狀的鴨肉

鐵鍋里加入清水,下入薑片、米酒和蔥結,將鴨塊倒入冷水鍋中焯水。之後將焯過水的鴨肉清洗乾淨。

鴨肉與鴨血不經意的相遇,形成了人們吃了還想吃的一方特色美味

焯好水的鴨肉

準備調配料。生薑洗淨,切成薑末;蒜瓣拍碎切末;酸筍切成細條;蔥去根鬚,取蔥白切成小段;青、紅辣椒切成小粒;草果、八角各一粒,洗淨。

鴨肉與鴨血不經意的相遇,形成了人們吃了還想吃的一方特色美味

準備好調配料

鐵鍋燒乾燒熱,下入山茶油,油開始升溫時,將草果、八角和切好的姜、蔥、蒜倒入慢慢炒出香味,再倒入鴨塊,不斷翻炒,直至鴨肉表面冒油,隨即加入酸筍、辣椒小粒、黃豆醬、山黃皮果、料酒、醬油、鹽巴,再翻炒;然後加入剛好沒過肉塊的鮮湯,用中火慢燜。

鴨肉與鴨血不經意的相遇,形成了人們吃了還想吃的一方特色美味

用中火慢燜

味蕾在等待,爐火在催促。鴨肉在盡情吸取滋味與美味的過程中逐漸成熟。湯汁濃稠將耗盡,鴨肉完全成熟,把鴨血淋在鴨塊上,邊淋邊炒動,使鴨塊均勻粘滿鴨血。

鴨肉與鴨血不經意的相遇,形成了人們吃了還想吃的一方特色美味

加入鴨血翻炒

鴨血變成褐黑熟透,加入蔥段、胡椒粉、雞精、香醋和香油,略炒一下即可出鍋。

鴨肉與鴨血不經意的相遇,形成了人們吃了還想吃的一方特色美味

美味可口的血鴨

鴨肉與鴨血一次不經意的相遇,演繹了舌尖舞臺上的經典角色,形成了人們無法忘掉的一方美味。其實,世間的許多美味佳餚,常常是在不經意間被發現的。在人類對美味無止境的追求中,還會有更多美麗的相遇。

鴨肉與鴨血不經意的相遇,形成了人們吃了還想吃的一方特色美味

鴨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