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規模激增 首家1000億權益ETF公司來了

雖然今年以來基礎市場暴跌暴漲,但機構資金借道ETF佈局市場的熱情不減。在今年存量ETF淨申購激增、新發ETF百億認購資金的馳援下,目前非貨幣ETF規模已達3358億,一舉突破3000億元關口。

其中,大盤藍籌ETF、中小盤股ETF、國企改革ETF、債券ETF均有較大的規模增長。

如果加上香港子公司的RQFII-ETF,華夏基金旗下權益類ETF達到了1050億元,為首家權益類ETF超1000億元的基金公司,南方、易方達、華泰柏瑞等公司權益類ETF規模在300億以上,博時、華安基金公司旗下權益類ETF規模也比較大。

10月份新成立非貨幣ETF規模近550億

10月23日,銀華央企結構調整ETF發佈成立公告,該只基金以72.3億元募集金額再次震動基金髮行市場。

而早在10月20日,華夏、博時旗下央企結構調整ETF已經發布了基金合同生效公告,華夏中證央企ETF認購規模為158.87億元,博時央企結構調整ETF募集規模更是高達252.22億元,三家公募旗下的央企結構調整ETF合計募集金額高達483.4億元。

除了權益ETF發行給力外,海富通上證10年期地方政府債ETF近期也以60.46億元的募集規模引發市場關注。

在幾隻百億體量基金的發力下,10月份以來新成立的非貨幣ETF規模合計達到548.93億份,掀起了今年ETF發行市場的一個小高潮,也助推ETF市場規模繼續攀升。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累計成立的23只非貨幣ETF募集總規模高達692.66億元,截至10月22日,非貨基ETF總規模已高達3358億元,10月份新成立的百億體量的央企結構調整ETF助推我國非貨基ETF規模一舉突破3000億元關口。

北京一位大型公募數量投資部基金經理對此表示,由於A股市場波動太大,佈局A股指數的ETF賺錢效應也不明顯,國內非貨幣ETF市場長期在2000億元體量上下徘徊。“如今規模增到3000億元,也是一個ETF市場比較大的跨越和突破。”

談及非貨幣ETF規模暴漲的原因,這位基金經理分析,一方面,從獲取主動阿爾法的難度看,現在A股有3500多隻股票,擇股的難度越來越大,被動型投資會越來越受投資者青睞;另一方面,從投資者結構看,隨著資管新規的影響逐步顯現,未來銀行理財、公募FOF、養老金等長線機構資金越來越多,機構投資者佔比持續升高,ETF這類工具化產品有望持續受益。

該基金經理說,“現在二級市場股票超過3500只,即便是大型公募幾百人的投研團隊也很難覆蓋全部股票,基金公司的管理半徑面臨很大的挑戰。因此,機構做主動管理越來越難了,而低費率、低成本、簡單透明的ETF產品將受益於機構投資客戶佔比的持續攀升,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首家千億權益ETF基金公司來了

ETF規模大幅增長後,國內誕生的首家ETF超1000億的基金公司,華夏基金公司的境內權益類ETF加上投資A股的RQFII-ETF規模,合計達到了約1050億人民幣。

按照這一指標計算的國內基金公司權益類ETF(含RQFII)規模第二和第三名的基金公司分別為南方基金公司和易方達基金公司。

據統計,截至10月22日,華夏基金母公司旗下ETF規模超過了950億元,包括了488億規模的最大ETF——華夏上證50ETF,222億的華夏滬深300ETF,以及募集規模超過150億元的華夏央企ETF,這三隻基金同時進入ETF前十名。

此外,華夏基金公司還有華夏恆生ETF、華夏中小板ETF和華夏中證500ETF這三隻中等規模的ETF,目前規模在16億到37億之間。

華夏基金香港子公司還有一隻投資A股的RQFII-ETF產品——華夏滬深300指數ETF,這隻產品的最新規模為96億人民幣,是目前規模第二大的RQFII-ETF產品。

南方基金公司旗下ETF(境內+RQFII)合計規模達到了475億元,名列所有基金公司第二名,主要由兩大ETF支撐,分別是國內的南方中證500ETF,最新規模達到了285億元,也是目前ETF規模的前三名,另一隻是香港的RQFII-ETF,南方A50ETF的規模達到了155億港幣,對應137億人民幣。

易方達基金公司旗下權益類ETF(境內+RQFII)合計規模達到了386億,名列所有基金公司第三名,該公司旗下易方達創業板ETF的規模達到了187億,也是十大ETF之一。易方達恆生H股ETF、滬深300ETF和深證100ETF也有較大規模,在33億到80億之間。

此外,華泰柏瑞基金、博時基金和華安基金公司旗下的ETF規模也較大,分別有355億、270億和255億,分明名列基金公司第4名到第6名。

其中,華泰柏瑞基金公司主要依靠滬深300ETF,博時基金公司主要依靠央企ETF,華安基金公司主要依靠180ETF和創業板50ETF。

長線投資者入局

存量ETF年內規模大增超500億

雖然基礎市場面臨調整壓力,但華安創業板50ETF、博時黃金ETF、廣發中證500ETF等存量ETF受到資金的淨申購,在新成立非貨幣ETF對ETF市場規模大擴容的貢獻外,存量ETF規模也實現了強勁的增長勢頭。

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19日收盤,今年之前成立的非貨幣ETF的總規模為2724.45億元,比去年末規模增長518.35億元,增幅23.5%。其中,華安創業板50ETF年內份額從2.88億份增至160.46億份,總份額激增55.6倍,總規模也從2.02億元猛增至71.53億元,規模擴張速度驚人。

多家公募人士也向記者透露,公司旗下的ETF產品規模實現淨增長,長線的機構資金正在陸續買入。

華泰柏瑞基金表示,今年以來,隨著A股市場的大幅回調,A股市場的投資價值愈發凸顯,這也吸引了不少機構投資者增加了在股票市場的配置。華泰柏瑞基金的量化投資產品風險收益特徵比較穩定,並能夠獲得一定的超額收益,得到了一些機構投資者的認可,今年以來確實有一些增量資金流入。據透露,截至今年9月底,華泰柏瑞的主動量化投資產品的機構投資者佔比已經達到了70%以上。

北京上述大型公募數量投資部基金經理也向記者透露,雖然今年股市跌跌不休,大盤屢創新低,但他所在公司的ETF份額反而是屢創新高。今年他所在的公司量化ETF產品規模增長100億元左右,ETF受到機構投資者增持的現象非常明顯。

該基金經理分析,“像保險這類機構資金比較喜歡高效率、低費率、簡潔透明的工具化產品,這說明在市場大跌時,ETF這種投資方式得到了認可。在市場下跌期間,長期的投資者正在以低成本方式佈局逢低入場。以我們的恆生ETF持有人很多為例,這個產品的前十大持有人前十大不少是外資,QFII資金對寬基指數存在配置需求。”

華南一家公募總經理也認為,長期來看,ETF基金是機構投資者比較認同的配置工具,如果未來資產配置的理念深入人心,對個人投資者來說這也是比較好的配置工具。

雖然今年非貨幣ETF規模大擴容,但仍然在中國公募基金總規模中佔據比較小的比重。按照中國基金業協會今年8月末公示的14.08萬億的公募基金市場總規模,非貨幣ETF在公募中的佔比僅為2.39%。

北京上述大型公募數量投資部基金經理稱,“隨著機構客戶的增長、科技應用場景的拓展以及外資機構,比如先鋒基金進入國內市場併發行被動型的ETF產品,未來國內ETF市場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和增長空間,各家公募都有望抓住發展的市場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