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看完青綠山水畫的極簡史

在中國繪畫批評的傳統裡,一向認為青綠山水不是高品,而文人寫意畫才是畫中正宗。

似乎只有水墨才是真正的傳統,才具備真正的民族特色。這種頑固的思維定式,緣於人們把元明清以來盛行的文人畫定為傳統本宗。

5分鐘看完青綠山水畫的極簡史


元明清畫壇推崇文人水墨畫的清幽、雅逸、疏簡,講究黑白之韻,以禪的荒寒清冷為最高境界,以“深情冷眼”看世界的方式為最高美學追求。這是文人士大夫對繪畫選擇的結果,並不是繪畫本身自然發展的結果。

“文人畫”是隱逸的產物,是知識分子“兼濟天下”受挫後“獨善其身”的選擇,是眾多文人“據於儒、依於老、逃於禪”心路歷程的寫照。文人畫喜愛黑、白、灰的筆墨旨趣,是建立在老莊哲學理念上的色彩調式。

老子面對夏商周以來的社會罪惡,面對生死動盪的大亂時代,在“將恐裂”、“將恐蹶”的憂慮之下,主張“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看重“柔弱”、“虛靜”,歸根虛空,刪繁就簡,還原樸素的黑白之色。莊子自覺地排斥色彩而崇尚素淡虛空的黑白之色。

董其昌的“南北宗”學說在提倡“南宗”柔潤、含蓄畫風的同時,對青綠山水給以了最為致命的一擊,“色彩”與“水墨”、“青綠畫”與“文人畫”成為互不相容的概念。其實,他錯在了在指出兩種藝術風格和審美觀念的同時,卻沒有說明要按照自己的個性、氣質去選擇並決定繪畫的創作方向;在“崇南貶北”的同時,忘記了只求柔靜而沒有強烈情感與魄力的藝術作品,是缺乏感染力的。

貴族氣是一種高尚、華貴的氣質,無可指責;而氣勢雄渾、豪縱的青綠山水畫原本就以一種健康的美學心態作為依託,表現了儒家提倡的至大至剛的宏偉氣派與入世陽剛的燦爛之美,同時也體現了莊子“磅礴萬象”、“揮斥八極”的美學觀點。

這種由唐宋至元明清的色彩向水墨的移行,實質上,是封建社會中國文化氣候由強健陽剛向低沉內斂轉變的縮影。沒有什麼比眼看著一種美輪美奐的藝術形式漸至衰微、無可挽回更讓人痛心了。那是一個色彩缺失的時代。


5分鐘看完青綠山水畫的極簡史

▲五代·南唐 李贊華《丹楓呦鹿圖軸》



畢竟,真實的色相世界是無法迴避的。當代人的視覺感受力在工業文明帶來的聲、光、電技術的刺激下變得更加敏感,傳統的審美趣味已不能完全滿足人們的品味及情感需求。

極簡藝術史:5分鐘看完歷代青綠山水畫

下面,一起看看中國山水畫的顏值擔當——青綠山水畫的前世今生。


5分鐘看完青綠山水畫的極簡史

▲石青、石綠顏料



魏晉南北朝

呆萌的裝飾背景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青綠山水畫的萌芽期,此時的山水大多作為人物畫的背景,不講求比例,處於“水不容泛,人大於山”的階段。


5分鐘看完青綠山水畫的極簡史

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局部)


由於時間久遠、戰亂動盪,魏晉南北朝的繪畫作品極少流傳下來,從敦煌壁畫中可以看出當時的山體是比較簡單的三角形、波浪形,有的上青下綠,有的用白線勾出立體感,繪畫技法還比較古樸稚拙,呆萌又不乏裝飾性。


5分鐘看完青綠山水畫的極簡史

西魏,五百強盜成佛圖,莫高窟第285窟


5分鐘看完青綠山水畫的極簡史

北魏,鹿王本生圖,莫高窟257窟



隋唐

青綠還不夠,黃金也來湊


隋唐時期山水畫進入發展成熟階段,山水畫終於不再充當背景,開始被作為一種獨立的題材進行創作,技法也突飛猛進。歷經北齊、北周而入隋的展子虔,山水畫“遠近之勢尤工,故有咫尺千里之趣”,他的《遊春圖》是現金流傳的時代最早的山水畫。


5分鐘看完青綠山水畫的極簡史

▲隋·展子虔《遊春圖》(局部),故宮博物院藏


最值得稱道的畫家當屬唐代的二李——李思訓和其子李昭道,擅長細筆勾斫,以石青石綠為主的重彩填色,突出表現錦繡山川的壯麗,由於色彩濃重豔麗、裝飾性強,被稱為大青綠。


5分鐘看完青綠山水畫的極簡史

唐·李思訓《江帆樓閣圖》(局部)


更驚豔的是除了青、綠兩色,泥金顏料也被運用在畫中,用於鉤染山廓﹑石紋﹑坡腳﹑沙嘴﹑彩霞﹐以及宮室樓閣等建築物,畫面更加富麗堂皇,具有強烈的裝飾效果,這種勾金的青綠山水被稱為“金碧山水”。

五代兩宋

名畫扎堆,美到飛起


五代是山水畫的重要發展期,荊浩、關仝、董源、巨然等一些畫家深入大自然寫生,用墨的乾溼、濃淡、虛實、皴染等,對後世的山水畫產生了深遠影響。

宋朝將繪畫正式納入科舉制度,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畫師,在唐末一度沉寂的青綠山水畫隨著宮廷繪畫的繁榮再度興起,許多後世流傳甚廣的名作均集中在這時出現。


5分鐘看完青綠山水畫的極簡史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局部)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千里江山圖》,便是由宋代畫院畫師王希孟所繪,代表了北宋青綠山水畫的巔峰。長達12米的青綠長卷,佈局疏密有致,細節豐富,顏料多次塗抹渲染,在畫心背面也上色襯托,因此在千年以後依然保持濃翠鮮豔。


5分鐘看完青綠山水畫的極簡史

南宋·趙伯驌《萬松金闕圖》(局部)



趙伯駒、趙伯驌兩兄弟,在唐代大青綠的基礎上融入了儒雅清麗的成分,於富麗中企求典雅。趙伯驌《萬松金闕圖》在傳統青綠畫法的基礎上融入水墨技法,體現了青綠山水畫和士人趣味的初步融合,這種審美在元明時期得到進一步發展。

元&明中期:

小清新的水墨style


元朝的水墨山水大行其道,濃墨重彩的青綠山水成了少數派,“雕青嵌綠”被排在繪畫十三科的最末一科,使用彩色作畫的畫家不多,如趙孟頫、錢選、王冕等,將水墨皴染和青綠山水相結合,顏色普遍較清淡,可稱為小青綠。


5分鐘看完青綠山水畫的極簡史

元·趙孟頫《秋江待別圖》


到了明朝,吳門畫派繼續將青綠山水和文人筆墨趣味融合,迎合社會上追求風雅的風氣,更有文人以繪畫謀生,繪畫內容多了世俗化成分,你能看到山水中的人物常常在彈琴烹茶喝喝小酒,仇英、張宏等畫家以實景青綠山水聞名畫壇,青綠山水走上了雅俗共賞之路。


5分鐘看完青綠山水畫的極簡史

明·文徵明《蘭亭修禊圖》(局部)


5分鐘看完青綠山水畫的極簡史

明·仇英《玉洞仙源圖軸》



明晚期&清中期

要仿古、要意境


明末出現了一位奇人,一舉影響了之後300餘年的山水畫流行趨勢,他就是書畫家董其昌。董提出“南北宗論”對山水畫進行分類,北宗為李思訓父子的著色山水,南宗則王維始用渲淡,一變鉤斫之法。他以南宗為正統,強調文人修養而貶低造型功力,強調筆墨情趣而忽視丘壑景物的創造。


5分鐘看完青綠山水畫的極簡史

明·董其昌《仿古山水圖冊》


南北宗理論一直影響著清朝早期、中期的畫壇,成為之後近300餘年文人畫創作的主要指導思想,青綠山水畫也更多講求意境而脫離生活。


5分鐘看完青綠山水畫的極簡史

清·王鑑《仿古山水冊》


5分鐘看完青綠山水畫的極簡史

清·吳歷《興福庵感舊圖卷》(局部)



近現代:

大膽實驗,變革出新


開埠以後,西方文化越來越多地滲入中國,繪畫風格變得更加多元化,許多畫家突破傳統尋求變革,形成具有近代藝術特色的海派繪畫。


5分鐘看完青綠山水畫的極簡史

黃賓虹,山水書畫合冊


5分鐘看完青綠山水畫的極簡史

吳湖帆 《廬山東南五老峰》(局部)


5分鐘看完青綠山水畫的極簡史

張大千《潑墨山水》


黃賓虹進行水墨丹青合體試驗,“丹青隱墨,墨隱丹青”,張大千、劉海粟創立了熱烈酣暢的青綠潑彩山水,吳湖帆衝破南北宗壁障,熔水墨烘染與青綠設色於一爐……這些名家的大膽實驗將傳統青綠山水又煥發出新的活力

- END -

出品|海峽文藝網



5分鐘看完青綠山水畫的極簡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