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70多年前牺牲在大别山 家属倾情寻找亲人遗骸

七十多年前,桃城区(原冀南解放区衡水县)青杨树村村民吴东余在挺进大别山战役中牺牲,家人至今不知他埋骨何处。一直以来,吴东余的侄子吴国华从未放弃寻找其遗骸。因为线索寥寥,吴国华向《衡水晚报》求助,盼望知情人士能够提供线索,让烈士忠骨叶落归根。

“吴东余是我的四叔。1921年出生,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参军,26岁时在挺进大别山的战役中壮烈牺牲。四叔的人生虽然短暂,但牺牲得有价值。”日前,市民吴国华向记者讲述了吴东余牺牲前后的往事及他们一家坚持寻找亲人遗骸的艰辛历程。

吴国华告诉记者,吴东余原本在北京学习木工,抗日战争期间,吴东余回到家乡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了村里的民兵连长。1946年,吴东余参军入伍,家人只知道他在“独立二团”,因为战斗中表现英勇被提升为排长。让一家人没想到的是,吴东余参军之后竟再也没有回来,直到接到他牺牲的噩耗。挺进大别山战役结束后,吴国华的奶奶接到部队传来的消息:吴东余在战役中壮烈牺牲。后来部队离开大别山,吴东余葬身何处,家人并不知道。

噩耗传来,全家像天塌了一样,奶奶受的打击最大,常常以泪洗面。家人找了很多当时一起参军的人打听消息,可怎么都找不到吴东余的遗骸。解放后,家人也没有放弃寻找吴东余的遗骸,可大别山一役牺牲战士数万,无名烈士数不胜数,他们根本无从找起。奶奶去世前还反复叮嘱子孙,一定要找回吴东余的尸骸,完成她一生的心愿。

为了寻找吴东余的遗骸,吴国华曾多次去山东、河南、安徽等地的烈士陵园,到多地的档案馆、党史办、纪念馆等相关单位寻找线索,但一直进展不大。“一直未能找到四叔遗骸成了家人难以解开的心结,有一丝希望我们就不会放弃!”吴国华说,他看到今年4月《衡水晚报》刊登的《唐山爱心使者张红琢11年脚步不停歇,与本报联手为21名衡水籍烈士寻亲》的稿件,看到这么多热心人都在帮烈士找亲属,他又燃起了一丝希望。

他找到本报,希望通过报道能联系到一些参加过大别山战役的老兵,或其他知情人士,想了解一些线索,帮他尽快找到吴东余安葬的地方。为了让烈士忠骨能早日回家,如有知情者,请联系本报热线:2061234。本报记者王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