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提質控速 錨定「有質量的發展」

8月21日,碧桂園在港披露了中報業績:合同銷售額同比增長42.8%,完成去年全年銷售額的74.9%,繼2017年躍居行業第一後繼續保持領先;毛利潤、淨利潤各上漲104.6%、94.9%,股東應占利潤、股東應占核心淨利潤、基本每股盈利均大幅度躍升,淨經營性現金流繼2016、2017年後再度為正,是業內為數不多的幾家企業之一。

業績發佈會期間,碧桂園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在致投資者的一封信中說,“我們正在重新審視本公司的管理系統,為了立基百年,寧可放慢一些發展速度,追根溯源地全面提升本公司管理水平。”

碧桂園集團總裁莫斌在發佈會上明確表示,公司將逐步進入平穩、健康、持續發展的“提質控速”新階段。“提質控速是保證碧桂園有質量的發展,寧可發展的慢一點,也要發展的穩一點,進入平穩健康持續發展的態勢。”

近幾年,碧桂園經歷了跨越式的發展,僅僅3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從1000億元到5000億元的增長,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高盛研報稱,在公司當前成長的關鍵階段,相信近期負面輿論能夠成為碧桂園持續改善運營及產品標準的推動力。公司已經宣佈採取措施,進一步減少未來執行風險,相信公司會克服短期挑戰,並且在未來幾年繼續保持快速發展。

莫斌指出,正在重新審視公司的管理系統,並深刻認識到,要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將“安全第一,以人為本”的理念落實到每一位員工的思想和行動中。“我們要把企業的安全文化建立起來,讓所有人都有安全優先的意識。”

但精神層面的反思如果不能轉化為制度的建構和優化,依舊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碧桂園顯然已意識到了這一點。莫斌在這次中期業績發佈會上公佈了外部監督與內部管控相結合的安全質量強化方案。

從內部管控來看,一方面是針對事故進行全面停工整頓、區域交叉巡檢以及針對惡劣天氣防範等重點問題的專項整改,另一方面是常態化管控,包括成立安全生產委員會、每週至少一次工地安全巡查、激勵機制與安全質量強相關、加強合作施工單位管理、加強工程監理、嚴控原材料等。

碧桂園提質控速 錨定“有質量的發展”

諸多常態化管控措施中的關鍵一條是激勵機制與安全質量強相關,並且一票否決。莫斌進一步解釋說,“最終可以拿多少,要全部交樓才知道。一旦過程中出現質量和安全的問題,沒有拿到的肯定沒有了,以前拿到的還要退回來,這就是一票否決。”

此外,作為開發商,要做好安全和質量管控,最根本的還是要選擇好的施工合作伙伴。在施工合作方的管理上,碧桂園提出要在合同條款中進一步明確承包人需在確保安全質量的條件下履行合同。如果項目的工程施工指令存在安全質量方面的隱患,施工企業可以拒絕執行,並上報集團總部。

而從外部監督來看,一是全天候工地開放,定期邀請業主、媒體參觀在建項目工地,展示施工過程,接受監督並倒逼工程質量的提高;二是實際交付前邀請業主進行預驗收,從業主視角出發檢驗瑕疵並迅速整改,真正實現完美交樓。

同時,碧桂園不斷投入巨資研發的SSGF高質量建造體系,再一次得到了空前重視。

與一般裝配式工法不同,SSGF致力於打造一套“空中裝配工廠”,以標準化的機械生產徹底替代手工勞動,真正實現建築工業化,目前已逐步發展成獨具特色、引領行業的工業化建造體系。據碧桂園集團新體系推進團隊組長、築夢公司總經理孫軍介紹,SSGF創新和研發方面有600人的團隊,投入研發費用達20多億元。

莫斌稱,目前碧桂園共有400多個項目正在實施SSGF,預計今年底將達到600個項目,明年將超過1200個項目,後年會全覆蓋所有項目。

另一個被寄予希望的選擇是人工智能。未來能否以機器人代替人力從事建築施工的危險環節,以AI之力為建築、地產行業賦能?

今年7月,碧桂園進軍機器人領域,圍繞地產主業進行高科技業務佈局。據介紹,碧桂園計劃在廣東順德打造10平方公里的機器人谷,預計2023年建成,將搭建機器人研發、生產製造的全產業鏈與機器人產業公共服務平臺,為機器人產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務。

莫斌在發佈會上表示,碧桂園進軍機器人領域,將圍繞地產主業進行佈局。機器人業務研發方向包括烹飪、看護等服務型機器人,建築、裝修等特種機器人,芯片等核心零部件,自動引導運輸車,物聯網/人工智能,智能製造系統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