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呂布轅門射戟的典故中,他射的是什麼戟?

公元195年(興平二年),袁術率軍攻打徐州,袁術寫信給呂布,許諾送上二十萬斛大米,誘使其襲擊下邳,袁術因此打敗了劉備,佔領了徐州廣陵等地。為了奪取徐州,袁術又煽動呂布部將郝萌發動兵變,但呂布手下大將高順及時平定了郝萌的叛亂,為此,袁術害怕呂布危害自己,就為兒子向呂布女兒求婚,呂布答應了,解除後顧之憂後,袁術再次將劍鋒指向劉備。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袁術派大將紀靈帶領步騎共三萬多人馬征討劉備,劉備向呂布求援。呂布手下將領說:“將軍您一直想除掉劉備,如今可借袁術的手除掉他。”

呂布說:“並非如此,袁術如果佔據了小沛,就會聯合北面泰山一帶的部隊,我們就會被袁術所包圍,我不能不去救劉備啊。”於是領步兵千人、騎兵二百,飛速趕往小沛。紀靈等人聽說呂布前來援救劉備,只好收兵,不敢輕舉妄動。

三國時呂布轅門射戟的典故中,他射的是什麼戟?

呂布在離小沛西南一里的地方紮下營寨,派衛士去請紀靈等將領,紀靈等人也請呂布一起飲酒。呂布對紀靈等人說:“玄德是我呂布的賢弟。如今他被諸位所圍,我特意趕來救他。我呂布生性不愛看別人互相爭鬥,只喜歡替別人解除紛爭。”

呂布命門候在營門中豎起一支方天畫戟,說:“諸位看我射戟上的小支,如一發射中,諸君當立即停止進攻,離開這裡,如射不中,那你們就留下與劉備決一死戰。”他引弓向戟射出一箭,正好中了小支。諸將大為震驚,誇讚說:“將軍您真是有天神般的威力呀!”第二天,呂布又與諸將歡會宴飲,然後各自回兵。

蔡東藩說:“若呂布為反覆小人,始依備,繼襲備,後復和備,始終誤一貧字,安望有成。但觀其保護備家,不屑淫掠,至射戟一事,更為劉備排難,此亦未始非豪俠所為。後之朝親暮仇者,且不布若,可勝慨哉!”

“一箭能銷兩造兵,溫侯也善解紛爭;轅門射戟傳佳話,如聽當年嚆矢聲。”

《三國志通俗演義》說:“昔日將軍解鬥時,全憑射戟釋雄師。轅門深處如開月,一點寒星中小枝。”

“呂布當年解備危,萬軍誰敢效公威?早知‘大耳’全無信,悔向轅門射戟時。”

如此看來,呂布並不是反覆無常小人,‘大耳’才是!‘大耳’就是劉備,這個問題我們不論。

那麼呂布轅門射戟,射的是什麼戟?

我們先來說說轅門。

三國時呂布轅門射戟的典故中,他射的是什麼戟?

古代帝王巡守、田獵,只宿在險阻的地方,用車子作為屏藩。出入之處,仰起兩輛車子,使兩車的轅相向交接,形成一半圓形的門,叫做“轅門”。《周禮·天官·掌舍》:“設車宮轅門。”後來也指領兵將領的營門及督撫等官署的外門。《史記·項羽本紀》:“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

後來,轅門代指官方的衙署,軍事將領發號使令的大帳。

戟,讀作j,漢字基本字義是指我國獨有的古代兵器。戟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兵器,在戟杆一端裝有金屬槍尖,以金屬材料製作,戟柄為木、竹質。一側有月牙形利刃通過兩枚小枝與槍尖相連,戟最長可達3米多。既能直刺,扎挑,又能勾、啄,是步兵、騎兵使用的利器。早期使用的戟是青銅戟,以後隨科學技術的發展出現了鐵戟。分為單耳和雙耳,單耳一般叫做青龍戟,雙耳叫做方天戟。實際上,戟是戈和矛的合成體,它既有直刃又有橫刃,呈“十”字或“卜”字形,因此戟具有鉤、啄、刺、割等多種用途,其殺傷能力勝過戈和矛。

呂布轅門射戟,是方天戟,也叫方天畫戟,為雙刃,是呂布最擅長的。戟上以畫、鏤等作為裝飾。方天畫戟屬於重兵器,和矛,槍等輕兵器不同。方天戟使用複雜,功能多,需要極大的力量和技巧,集輕兵器和重兵器功能於一身。一般使用方天畫戟者必須力大,戟法精湛,才能發揮該兵器的優勢,在熟練以後,可以和重兵器對抗,如骨朵,錘,鏜等比拼力氣。也可以和輕兵器,矛、槍、刀比拼招式技巧。故該兵器的使用者在戰場上身體素質很高,很威風。

三國時呂布轅門射戟的典故中,他射的是什麼戟?

至於單刃戟,也有人使用,典韋使用的雙鐵戟,就是單刃的戟。

雙刃戟和單刃戟的區別,就象單刃斧和雙刃斧的之間的區別一樣,關鍵在於力量的變化,雙刃戟的威力更大,但是攻擊速度慢,單刃戟的威力相對低一些,但是攻擊速度快,靈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