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不帶兵,緣何位列大將第二名,他對中國革命功績究竟多大?

一部長征史,也是一部革命史,在那些艱難困苦的歲月裡,多少先賢英烈無懼槍林彈雨,奮勇廝殺,衝鋒向前,才給後人帶來一個清明世界,我們永遠無法忘記長征途中的點點滴滴,每一個細節,儘管很多細節可能隨著歷史的遠去而漸漸沉澱在河底,有的甚至無法再想起,太多的無名英雄,太多的長征故事。長征顯得特別有意義,多少長征英烈在天之靈也會為之振奮。】

紅25軍因為在甘肅無法等到中央紅軍,加上在那個貧瘠的地方後勤保障成了最大的困難,於是決定到陝北和劉志丹的陝北紅軍會師,兩軍合併為紅15軍團,徐海東任軍團長、劉志丹任副軍團長兼任總參謀長。這樣一來實際上為中央紅軍的北上抗日的落腳點奠定了紮實的基礎,毛主席後來也稱讚是徐海東找到了紅軍的最終落腳點,是開路先鋒。

十五年不帶兵,緣何位列大將第二名,他對中國革命功績究竟多大?

1935年9月下旬,紅15軍團成立後,立即發動勞山戰役,全軍團迅速在甘泉以西的王家坪、下寺灣一帶集結。徐海東、劉志丹到勞山察看地形並部署任務。月底,部隊按“圍城打援”的作戰部署,進入伏擊地區。10月1日,經5個多小時激戰,在大小勞山全殲東北軍110師師部及628、629團,當場擊斃敵師長、參謀長,俘虜3000餘人。為擴大戰果,紅15軍團於25日乘勝強攻榆林橋,又全殲東北軍107師619團和620團一個營,俘敵團長高福源以下1800餘人。這個高福源後來也成為毛主席和張學良將軍之間傳話的信使,為推動革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紅15軍團的兩戰兩捷,鞏固擴大了陝甘革命根據地,為迎接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奠定了基礎。

十五年不帶兵,緣何位列大將第二名,他對中國革命功績究竟多大?

1935年10月19日,黨中央及紅一方面軍(陝甘支隊)到達陝北吳起鎮,與紅15軍團勝利會師。不久,毛澤東親筆給徐海東寫了封借款信:“海東同志:你好!因部隊過冬吃、穿出現困難,特向你借款兩千五百元。毛澤東。”見到毛澤東的親筆借款信,徐海東二話沒說,立刻叫來軍團供給部部長查國楨,詢問還有多少軍費,當得知還有7000餘塊銀元時,立刻拿出5000塊銀元送給黨中央,並言明是送不是借。同時覆信表示,紅15軍團堅決服從黨中央的領導。

十五年不帶兵,緣何位列大將第二名,他對中國革命功績究竟多大?

11月初,毛澤東、彭德懷等中央領導來到紅15軍團部,會見了徐海東、程子華等人,表彰了紅25軍的遠征功績,稱之為中國革命立了大功,指示紅15軍團要打好下一仗,徹底粉碎敵人對陝甘蘇區的第三次“圍剿”。毛澤東還給徐海東帶來一部電臺,讓他時刻和黨中央、中革軍委保持聯繫。之後,紅15軍團編入紅一方面軍序列。

為了徹底粉碎敵人第三次“圍剿”,11月21日,紅15軍團和中央紅軍,在毛澤東、周恩來的指揮下,進行了具有歷史意義的直羅鎮戰役。此役,全殲東北軍109師和106師617團,總計8300餘人,粉碎了敵人的第三次“圍剿”,鞏固了陝甘蘇區,為黨中央把中國革命大本營放在西北舉行了奠基禮。

十五年不帶兵,緣何位列大將第二名,他對中國革命功績究竟多大?

1955年,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徐海東表示自己因病沒有參加解放戰爭,對革命貢獻不大,不參加評銜都可以。毛澤東得知後,指示給已經病休15年的徐海東授予大將軍銜,名列第一大將粟裕之後。這表明毛澤東始終沒有忘記徐海東及其領導的紅25軍在中國革命危難時刻的特殊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