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畸恋帝王朱见深的成化一朝

明宪宗朱见深(1447年—1487年),又名朱见濬,是明朝的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的长子,母亲是孝肃皇后周氏。天顺八年(1464年),明英宗病死后,朱见深继承皇位,是为明宪宗,改年号为成化,又称“成化皇帝”。 朱见深在位23年,宠爱万贵妃,逸游无度,购买奇玩淫巧,宠信宦官汪直,建置西厂,偏僧信道,沉湎方术。成化一朝虽无大的战事,但是朝政已经极其秽乱,弊政横行,危机四伏,为后世留下了隐患。

略论畸恋帝王朱见深的成化一朝

一、成化年间的新气象

朱见深一生中曾经两为太子。第一次是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彼时,其父朱祁镇率军亲征,于土木堡被瓦剌俘虏,按照皇太后孙氏的旨意,立朱见深为皇太子。后来,其叔郕王朱祁钰被大臣于谦等人拥立为皇帝,即明代宗(又称明景帝),改元景泰。不过朱祁钰登基之后,将后来回朝的明英宗软禁起来,自己继续做起了皇帝,而且还产生了废太子的念头,到了景泰三年(1452年),前思后想了很久的朱祁钰废朱见深为沂王,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第二次是景泰八年(1457年)夺门之变后,明英宗复位,是年改元天顺,朱见深又被重新立为太子。

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朱见深正式即位,以第二年为成化元年(1465年),他在位期间也是频频出招,做为了一些明君之举。先是上任没多久,迅速地把第一把火烧到了太监王纶头上。王纶本在东宫内侍,宪宗即位之后,王纶满心以为自己将会得以重用,曾经在内书馆教过他的原翰林侍读学士钱溥等人也竭力巴结他,这让王纶为人行事愈加放肆。没曾想后来,钱溥与内阁大学士陈文关系交恶,后来导致王纶与钱溥密谈之事泄露,被当时的内阁首辅李贤举报给了明宪宗,加上英宗时期的司礼监太监牛玉担心自己地位会被王纶取代,他也向明宪宗举报王纶种种过错。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借着内廷、外朝皆有人反映王纶的问题。天顺八年(1464)正月二十九日,朱见深下诏逮捕王纶,发配服苦役,又将钱溥、锦衣卫头目门达等官员进行处置。这其中,出自锦衣卫系统的官员就有四人,可谓一箭多雕。有学界研究观点认为,明宪宗刚刚上任就祭出大招,兴起大狱,黜落一大批文武官员,其实是有借“王纶案”掌控锦衣卫之企图,以此树立自己铁腕强硬的新形象。

接着又在成化初年,朱见深平反了前兵部尚书于谦冤狱,恢复于谦之子官职。夺门之变后,于谦在石亨、徐有贞等人构陷下,被明英宗处以死刑,酿成冤案。为了平息朝野怨怒,朱见深即位后,不顾父讳,为于谦平反。《明史•列传第五十八》记载:“成化初,冕赦归,上疏讼冤,得复官赐祭。”

在成化十一年十二月,他又不计前嫌,以德报怨,为明代宗朱祁钰恢复了被英宗废黜的帝号,重修了代宗的陵寝。

成化初年,明宪宗在安抚了以李贤为代表的外朝文官,又向咄咄其势的司礼太监牛玉做出了妥协,完全掌控了锦衣卫势力,在一班名臣在辅政下,密切配合,既成就了名臣的功业,也巩固了明朝的统治。

略论畸恋帝王朱见深的成化一朝

李贤像

这一时期,朝首任内阁首辅李贤,自天顺元年( 1457 年) 入直文渊阁预机务。宪宗即位后继续重用李贤,且用之不疑。期间不论是锦衣卫指挥使门达余党构陷,还是应守丁忧,李贤的数次辞官,都被明宪宗慰留下,直到成化二年( 1466 年) ,李贤去世,明宪宗“震悼,辍朝一日。”此后还有彭时和商辂二人,成化二年( 1465 年)时,彭时为兵部尚书,平定陕西固原土官满俊叛乱,成化四年( 1468 年) 进首辅,明宪宗始终重用他,直到成化十一年( 1475 年) 去世。商辂是在成化三年( 1467 年) 入阁,成化七年(1471年)为吏部尚书,

成化十一年( 1475 年) 进首辅,明宪宗同样对商辂深信不疑,期间有御史以商辂参与景泰时期易储事件而诬陷,但明宪宗不为他人所动,商辂也是尽心辅佐,但到后期,随着宪宗的消极懈怠,特别是汪直专横朝野,商辂后来愤然离职,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去世。

六部大臣中,明宪宗即位后继续任命老臣王翱执掌吏部事务,直到成化三年( 1467 年) 去世,王翱以八十高龄得到宪宗倚重,前后两朝执掌吏部事达十五年之久,知人善任,“推贤尽忠,正己摄下,”为宪宗及孝宗朝选拔了多位有能力的官员,也为后来的“弘治中兴”奠定了人才基础。

此外,在军事人才上有韩雍、项忠、王越、马文升等人,明宪宗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使他们能够顺利平定叛乱,击退北虏甚至主动出击,保障边疆稳固、地方安宁,加强了明朝边防。

略论畸恋帝王朱见深的成化一朝

正统年间因明朝北方边防虚弱,从成化二年到成化九年期间,明军多次与鞑靼交手,使北方游牧民族屡屡犯边的情况大为改善。另外,成化三年,明政府在对以董山、李满住为首的女真部落的犯边行为招抚失败以后,联合朝鲜国以武力大规模征讨,直到当年十月才结束。此次用兵致使强盛的建州三卫由盛转衰,此役又被称为成化丁亥之役(又被称为成化犁庭事件)。不过此役过后,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明政府与女真部落的矛盾,反而激起女真更大的仇恨,直到一百五十年后努尔哈赤之崛起。

二、成化皇帝的不靠谱

如果说成化初期,明宪宗朱见深还算是谨慎,但随着皇帝位子的稳固,其不靠谱的表现就开始逐渐显现出来了。皇帝一旦懈怠,身边便多庸碌甚至奸佞之辈,如此一来,与气势恢宏的前期迥然相异,朱见深已经从不作为、难作为,转向了“胡作为”。

娱乐活动五花八门

《明宪宗实录》记载,说宪宗事奉皇太后,每五日一朝见,“有游乐,必躬导宝舆,尽欢忘倦”。看来,宪宗也是个大孝子,经常带着老太君四处游幸的。

略论畸恋帝王朱见深的成化一朝

明宪宗行乐图部分

与自己的祖辈明宣宗不同,明宪宗不喜欢狩猎,却喜欢玩弄火器。成化三年(1467 年), 宪宗“退朝之暇”,玩弄火炮,“炮声数闻于外”,惊得朝臣心胆俱裂,认为是“非禁城所宜有”,只可惜当时朱见深拿他当炮仗玩了,没有当武器深入研究。

明宪宗还特别喜欢蹴鞠或观赏蹴鞠。传世的《明宪宗行乐图》长卷,就曾描绘过他观赏侍臣踢球的场面。

略论畸恋帝王朱见深的成化一朝

明宪宗行乐图部分

明宪宗的文艺细胞还很发达,热衷于观看杂剧表演,据《明史•汪直传》记载, 太监阿丑为人恢谐,常在宪宗前演杂剧,颇受赏识。不仅如此,明宪宗还热爱绘画,喜好音乐与歌舞,所作《岁朝佳兆图》颇有特色,其即位不久创作的《一团和气图》,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漫画。《明史∙宦官传》记载,明宪宗每次退朝以后,都“与左右近习之人群居狎处”“以歌舞为娱乐”。

略论畸恋帝王朱见深的成化一朝

岁朝佳兆图

略论畸恋帝王朱见深的成化一朝

一团和气图

略论畸恋帝王朱见深的成化一朝

再来看朱见深身边的女人和宦官。《明史》记载“天顺八年秋七月壬申,立吴氏为皇后。八月癸未,御经筵。甲申,命儒臣日讲。癸卯,废皇后吴氏。下太监牛玉于狱。冬十月壬辰,立王氏为皇后。”由此可以看出,朱见深在即位当年,先立了吴皇后,过了一个月就给废掉了,后来改立了王皇后。而导致这一皇后频繁废立的局面,跟一个女人有关系,那就是万贞儿。据记载,万贞儿(真实名称待考)是朱见深一生眷恋不已的妃子,山东诸城人氏,比朱见深年长十七岁,二人是中国皇帝历史上典型的老妻少夫配。据说万贞儿原是朱见深幼年时期的保姆,从小朱见深就与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所以朱见深即位之后,对万贞儿是特别的专宠,封为贵妃,对自己太子时期的三位皇后人选却并不感冒。虽然万贵妃颇得宪宗宠爱,并且也被进封,但是碍于皇太后的意见,她是不可能被立为皇后的。不过,后来这万贵妃得宠以后,工于心计,这种状况下,吴皇后先是不幸被废,而继任的王皇后则行事低调,对万贵妃的言行举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以相安无事。成化二年时,万贵妃为明宪宗生下一子,结果没多久夭折。

略论畸恋帝王朱见深的成化一朝

对于成化一朝的政局万贵妃也是颇有影响力,后来朝中的众众奸佞之辈都和她不无关系。礼部侍郎万安依附于她,以同姓一家来套近乎,自称是万妃的侄子,得到了明宪宗的重用,后来升为大学士进入内阁。宦官汪直更是得到了这位万贵妃的信任,才受明宪宗宠信的,先是御马太监,后来执掌司礼监,成为明朝时期名声最坏的宦官之一。而且宦官梁芳、钱宁、陈宁等人也是巴结万贵妃得到宪宗宠信的。就这样,有的投机取巧的大臣也投靠了宦官势力,加上明宪宗消极懈怠,错误宠信汪直及万安等人,使得庸臣和奸佞把持了朝政,成化一朝转入了与前期迥然不同的境地。

再看西厂的废设。明宪宗为了了解掌握宫廷外面的大小事情,在东厂之外,又增设了一个特务机构:西厂。在万贵妃的影响下,他任用了汪直来统领西厂。文武百官被其搞得人人不安,被当时的内阁大臣商辂上奏,历数西厂罪状,迫于朝臣的压力,无奈的明宪宗只好裁撤西厂,汪直仍回御马监。但宪宗向文臣们妥协了没多久,不到一月后,借着有奸佞上书之际,又复设了西厂,这使得汪直的气焰更为嚣张,导致大批的正直文臣被迫致仕。后来的朝堂之上,奸佞之辈充斥,连内阁万安、刘吉之流在他面前也是唯唯诺诺,当时京师有“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之说,来讽刺当时的外臣。

略论畸恋帝王朱见深的成化一朝

略论畸恋帝王朱见深的成化一朝

汪直虽然以立西厂为朝野瞩目,却年轻气盛,梦想出关作战,获取军功。其他张扬的个性,更是招致更多的文臣武将和一些宦官同僚的反对。盛极必反,成化十八年(1482年)三月,言官纷纷上疏,说西厂苛察纷扰,大伤国体,要求废除。明宪宗两难之际,这时,墙头草内阁首辅万安也趁机顺风倒,使得明宪宗下定决心将西厂废除。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春,万贵妃因疾而终,宪宗为之辍朝七日。到了八月间,宪宗驾崩,后太子朱祐樘即位,是为明孝宗,以第二年为弘治元年。

三、小结

成化初期,外臣中有李贤、彭时、王翱、商辂等老臣,虽人品有优劣,才智有高下,并没有人一意钻营、献谀迎合,也不乏正直敢言之士。内臣中有正直的怀恩担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其他名宦还有覃吉、陈准等,都是正直之士,他们忠心辅佐宪宗,对宪宗提出正确意见,保障内官纲纪。但到了后期,随着名臣接连去世或致仕,宦官得势,以内阁学士万安为首的士大夫群体开始集体堕落,仰汪直权阉势力之鼻息,一味阿谀奉承,投机钻营,在职的官员中虽不乏正直敢言之士,却势单力薄,难以维持成化前期群贤毕至、众正盈朝的全盛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