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老牌抗金硬漢,皇帝卻恨他入骨,說寧可亡國不用此人

南宋有這麼一位名臣,一生強硬抗金,宋孝宗對他極度尊崇,倚之若長城;宋高宗卻說寧可亡國不用此人!名相趙鼎盛讚他有補天浴日之功;大儒朱熹卻說他才極短,全不曉事!文天祥說他名垂青史;王夫之罵他首鼠兩端!他的一生充滿爭議,他三次掌握國家命運,但是卻三次都讓國家陷入萬劫不復之地,他就是南宋大臣——張浚!

南宋老牌抗金硬漢,皇帝卻恨他入骨,說寧可亡國不用此人

張浚,字德遠,四川綿竹人。集南宋名相、抗金名將、學者於一身,西漢留侯張良之後。張浚歷任翰林院編修,侍御史等職,苗劉兵變時由於張浚勤王有功,從此深得宋高宗趙構的信任,扶搖直上!張浚此人一生主張抗金,是堅決的主戰派,並且多次領軍出戰金國,朝內駁斥投降派!按理說他應該像岳飛一樣受到百姓懷念,但是他一生三次把南宋朝廷推入萬劫不復之地讓他的一生充滿爭議

南宋老牌抗金硬漢,皇帝卻恨他入骨,說寧可亡國不用此人

第一次:富平大戰(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

富平大戰是宋室南遷之後第一次舉傾國之力向金國發動的戰略性決戰,張浚和宋高宗約定好從川陝反擊收復中原相會於故都東京!銳於抗金而又短於用兵的張浚急於轉守為攻,拒納大將曲端按兵據險,先行防禦,待一、二年後再進行反攻的正確建策。他選將治兵,調整部署,自獻黃金萬兩,預借川陝地區五年民賦,集中大量糧草錢帛,以供軍需,決心按宋高宗旨意大舉反攻與金軍決戰,結果張浚輕敵,川陝諸將又互不統屬,被金國名將完顏婁室完顏宗弼打得大敗虧輸,死傷無數,軍需戰備全部被金國人繳獲!從此,南宋試圖從川陝反攻的機會徹底喪失,只能自保川陝不失

南宋老牌抗金硬漢,皇帝卻恨他入骨,說寧可亡國不用此人

第二次:淮西軍變(紹興七年公元1137年)

南宋中興四將中的劉光世被罷免兵權之後,劉光世部下淮西軍的歸屬問題成了南宋朝廷的一個大難題!雖說劉光世很水,但是他的部下們都是老牌西軍都很猛,像王德,驪瓊這幫人平時跟大將軍韓世忠都敢拍桌子,非常狂妄,得派個什麼樣的人物才能鎮住這幫軍頭呢?本來宋高宗準備讓岳飛來統領這支部隊,以岳家軍的實力和岳飛的戰功威望足以震懾這幫淮西軍軍頭,於是高宗趙構派張浚去辦這件事兒!張浚和岳飛同為主戰派,但是文武相輕,張浚害怕岳飛的實力太強難以管制,因為如果岳飛吞併了淮西軍之後,那麼岳飛統領的部隊將佔到整個南宋軍隊的五分之三,宋朝歷來是以文制武,這是宋太祖趙匡胤立下的祖訓啊!

南宋老牌抗金硬漢,皇帝卻恨他入骨,說寧可亡國不用此人

結果在張浚的操作下,淮西軍最終沒有交給岳飛,張浚派了自己的心腹兵部尚書呂祉去淮西監軍,任命王德為都統制,驪瓊為副都統制,這個安排一下子在淮西軍軍營裡炸了鍋了,王德驪瓊素來不和,此時王德上位,驪瓊憤憤不平,兵部尚書呂祉一介文人,居然還天真的準備暗中捉拿驪瓊,沒想到驪瓊反戈一擊,殺了呂祉,率領四萬淮西精兵和十餘萬百姓投降了偽齊政權!這次淮西軍變不僅在防務上給南宋落下了一個大口子,而且失去了一次絕好的北伐機會,因為如果大英雄岳飛統領南宋五分之三的軍隊北伐,定可收復中原!更關鍵的是淮西軍變給高宗趙構的心理造成了嚴重的影響,趙構從此更加不相信武將,堅決遏制武將的勢力,可以說後來風波亭慘案都和趙構不信任武將有著極大的關係

南宋老牌抗金硬漢,皇帝卻恨他入骨,說寧可亡國不用此人

第三次:隆興北伐(隆興元年公元1163年)

淮西軍變之後,宋高宗徹底看透了張浚志大才疏百無一用,於是張浚被貶黜了二十年!宋孝宗即位之後,銳意北伐,立刻起復老牌抗金硬漢張浚,出兵北伐,史稱隆興北伐!本來兩路北伐大軍在張浚的全權指揮下勢如破竹,李顯忠和邵宏淵兩位北伐主將之間卻發生了矛盾,孝宗皇帝升李顯忠為淮南、京東、河北招撫使,邵宏淵為副使,但他恥居李下,向張浚表示拒絕接受李顯忠的節制。而張浚則遷就了邵宏淵的要求。之後李顯忠與邵宏淵在宿州府庫賞賜的問題上產生糾紛,所以宿州血戰之時,李顯忠孤軍奮戰長達七天,邵宏淵愣是見死不救,最終導致南宋軍隊兵敗符離,隆興北伐也由此失敗!符離兵敗給孝宗皇帝的雄心壯志潑了一盆冷水,從此孝宗皇帝雖然依舊主張抗金,但是卻在戰與和的問題上越來越搖擺不定

南宋老牌抗金硬漢,皇帝卻恨他入骨,說寧可亡國不用此人

張浚三次執掌國家命運,卻每次都虎頭蛇尾,三次都改變了南宋的命運,高宗皇帝自己曾說:“張浚用兵,不獨朕知之,天下皆知之,如富平之敗,淮西之師,其效可見矣。今複用兵,極為生事。”

南宋老牌抗金硬漢,皇帝卻恨他入骨,說寧可亡國不用此人

隆興二年公元1164年,張浚病逝,這個一生主戰的老牌抗金硬漢黯然落幕,他的一生雖然飽受爭議,但是民族興亡之時,張浚敢於抗爭,敢於與投降派做鬥爭的精神永遠激勵著歷代仁人志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