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注重培養思辨能力,我們卻還在培養聽話的孩子

§ 四葉花開家庭幸福教育機構,是一家致力於解決各種家庭教育問題的專業教育機構。

§ 通過開設家庭教育培訓課程和1對1陪伴訓練服務,幫助家庭解決諸如孩子教育、孩子學習、

§ 親子關係、夫妻關係、婆媳關係及自我成長和規劃等問題。

§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不要忘記點擊關注我們哦

著名華人經濟學家,耶魯大學金融學終身教授,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特聘教授陳志武在一次演講中說:中國的應試教育是從科舉制度發展而來的,科舉制度是為了適應農耕社會設立的,為統治階級培養爪牙;應試教育是為了應付製造業為主的工業社會產生的,為市場經濟培養專業人才;美國支柱產業是服務業,注重通識教育、培養通才。耶魯不培養專家,只培養具有思辨能力和廣博知識的公民,所以耶魯出了那麼多位總統。

美國的小學不考試,不留家庭作業,發獎狀是每人一個,什麼方面突出就發什麼獎狀,首先鼓勵孩子做自己,中國孩子從幼兒園開始知識灌輸,開始各種排名和比較,這麼小的孩子,認知還很模糊,就被成人貼上標籤,就被告知“你不行”,這對孩子是巨大的傷害。

美國注重培養思辨能力,我們卻還在培養聽話的孩子

一、美式教育注重培養思辨能力

美國從幼兒園就注重思辨能力的訓練,一方面是課堂表述和辯論,一方面是科學研究方法訓練。三四年級的時候老師花一年時間給孩子講述科學研究方法,包括科學的思辨、證明或證偽的過程。

科學研究方法步驟:

1提出問題和假設

2 根據問題找數據

3 分析數據,檢驗假設的真偽

4解釋分析檢驗結果:證明了是為什麼?證偽了是為什麼?

5把整個研究過程寫出論文或報告

每個學習孩子們還要為每門功課做幾個項目,做法和這差不多,最後還要根據報告做班級演講。

這些學習都不是為了考試,是培養孩子思辨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最好辦法。

實際上,美國小學生所做的事情和教授沒有什麼區別,這就是美國教育厲害的地方,一個小孩,在研究思考上已經這麼成熟,但在國內,一些本來很聰明的人即使到讀博士研究生時期,還不一定具備這些研究素養、研究能力,有些研究生連做個研究助理可能還不合格。

在這種教育模式下,美國孩子聽到任何結論會很自然的去懷疑、審視,看能否找到證據證明這個結論在邏輯上或者事實上的錯誤,這樣的人才有獨立思想和辨別能力,而不會成為只知道聽領導話的機器。

美國注重培養思辨能力,我們卻還在培養聽話的孩子

二、中國式家長培養聽話的孩子

美國社會如此注重培養孩子的思辨能力、研究能力,而我們還在一味的要求孩子聽話。

聽話哲學,是中國式教育的核心,聽話哲學不只是對孩子,在所有有角色差別、權利競爭的關係中,都充斥著聽話哲學,強勢一方勢必要求弱勢一方聽話。聽話哲學是中國人一代代的騙局,這能怪父母嗎?追根溯源還是因為我們漫長的封建文化,五千年的封建文明餘孽的影響,儒家的三綱五常就是為了讓人聽話的,只看到人的身份角色和社會功能,看不到人和生命本身。美國沒有經歷封建社會,通過獨立戰爭直接從原始社會過度到現代文明,更加的民主和人性化,正是因為人的覺醒,對人性的尊崇美國才成為稱霸世界的超級大國。

三、聽話哲學只能培養螺絲釘而非棟樑

德國心理學家海查,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

他對二至五歲時有強烈反抗傾向的100名兒童與沒有這種傾向的100名兒童跟蹤觀察到青年期。結果發現前者有84%的人意志堅強,有主見,有獨立分析、判斷事物和做出決定的能力。而後者僅有26%的人意志堅強,其餘的人遇事不能做決定,不能獨立承擔責任。

由此來看,聽話的孩子真正能成為社會精英、業界尖子的不多,他們大多在一般勞動崗位上工作。

很多時候,我們盯著孩子成績,希望孩子聽話乖順,我們所認為的優秀不過是一廂情願,只是在為社會培養不起眼的螺絲釘。

耶魯大學陳志武說:這些年看到這麼多從國內培養出來的傑出高材生,他們在專業上這麼突出,但思維方式那麼僵化、偏執,社會交往能力又那麼差,除了自己狹窄的專業就不知道怎麼跟人打交道、怎麼表達自己,讓我非常痛心。”

由於國內教育體系以及教育理念的僵化,絕大多數中國人再好也只能做些技術活,難以在美國社會或其他非華人社會出人頭地,這些都很悲哀。原來沒有全球化時不知道這些,但現在中國人也走出去了,跟其他文化、教育背景的人一在一起,就知道彼此的競爭優勢與劣勢了。這些問題的根子都出在教育上,包括正式的學校教育、家教和社會文化教育。

美國注重培養思辨能力,我們卻還在培養聽話的孩子

四、在體制刻板、社會僵化的環境下,父母應著手培養孩子獨立思想

我們的教育體制已然如此,社會大環境也是壓抑僵化,如果真的愛我們的孩子,如果真的希望孩子成材、優秀,我們做父母的就更要大膽放手,培養孩子的獨立思想和健全人格,而不是用聽話哲學配合學校和社會扼殺一個個孩子的生命。

出生成長在這樣的教育和社會環境下,家庭是釋放孩子生命裡,呵護孩子真性情的最後一方淨土,如果父母還在一味的要求孩子聽話,不允許孩子有任何自己的想法,那麼我們的孩子將沒有“活路”——活著也只是行屍走肉,是父母的複製品!如果所有的孩子都成為這樣的複製品,我們的經濟如何轉型?我們的社會如何發展?精神生命羸(lei)弱的孩子,如何面對全球化的衝擊,去和那些張揚奔放的西方孩子們競爭?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怎麼培養孩子的獨立思想呢?

如果有能力有條件的父母,不妨學習美國的教育模式,選擇孩子感興趣或者熟悉的問題,帶領孩子孩子一起做項目、做研究,這個對於一般父母來說可能有難度,因為畢竟我們從小沒有接受過這種教育,自身也不具備科研能力。

至少我們可以做點一點:聽孩子話!

對,教育孩子的時候把嘴閉好,聽孩子話:

一方面要多傾聽孩子的心聲,每個生命都渴望被聽到、被看到,如果孩子的很多想法不被看到就會積累失望,在心裡告訴自己:反正父母也不想聽,索性再也不說了吧。在生命早年沒被父母看到的孩子,習慣了隱藏自己,很難和人建立深層次的關係。

雖然我是一切的根源,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但是在生命早期自我還未形成的時候,我們所有行為樣本都是他人給予的:

因為被看見過,所以我們看見了自己;

因為被珍惜過,所以我們開始珍惜自己;

因為被愛過,所以我們學會愛自己。

簡單的傾聽,不只是培養獨立思想那麼簡單,對於孩子的成長和一生有如此巨大的意義:它關乎孩子能否成為自己,能否幸福的活在人群之中。

另一方面遇到事情聽孩子的,無論是孩子遇到學習還是生活上的事情,讓孩子自己思考自己解決,不要再包辦控制,替孩子做選擇了,只要是不違反原則和底線,對孩子沒有重大傷害,我們聽孩子的,放手讓他去做——哪怕會失敗、會犯錯誤,但這是培養孩子獨立思想的最好辦法,無論好壞,所有的結果都是孩子成長最好的體驗,而我們每個人都是在體驗中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