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三大征——明軍援朝抗倭戰役

明神宗萬萬歷皇帝在(1592年一1598年)期間,明朝派軍隊出兵朝鮮同朝鮮軍民一起抗擊日本侵略,史稱萬曆朝鮮戰爭,朝鮮史稱壬辰倭亂。歷史上把這次戰爭同播州之役和寧夏之役並稱萬曆三大徵。1590年日本權臣通過武力統一日本,結束了日本一百多年以來戰國林立狀態。隨著日本軍政大權的統一,豐臣秀吉的野心開始膨脹起來。豐臣秀吉想趁朝鮮內亂通過武力佔領朝鮮,征服中國進而稱霸亞洲。1591年6月豐臣秀吉派出使者宗義智通告朝鮮國王李昖,表示要假道朝鮮進攻明朝,並請求給予援助,朝鮮是中國的屬國,當然拒絕了日本人的無理要求。1952年3月,豐臣秀吉調集30萬軍隊,以15萬多陸軍為前導在朝鮮釜山登陸,以宇喜多秀家為指揮官。當時朝鮮重文輕武,黨爭不斷"人不知兵二百餘年"。日本軍隊勢如破竹佔領京都漢城,又開進開城,平壤。朝鮮國王李昀逃到中國境內向明朝求援。朝鮮此時"三都守失,八道瓦解。"8月,明朝以兵部右侍郎宋應昌經略備倭軍務。李如松為總兵開赴朝鮮。明軍精銳軍隊四萬餘人,經平壤,碧蹄館等戰役,李如松燒燬日本軍糧食其地,日本叼,士氣低落撒回漢城。此後中日雙方展開議和活動,明朝撤軍雙方反覆談判一波三折最後破裂。1597年豐臣秀吉派14萬陸軍7000多水軍乘700多艘戰船水陸並進再度入侵朝鮮。萬曆25年(1597年)明朝再次派出援軍,以邢玠為薊遼總督,以,麻貴為備倭大將軍調集薊遼,宣府,大同,陝西,福建,吳淞等水陸大軍第二次援朝。1598年2月明軍兵分四路會剿日軍。中路董一元,東路麻貴,西路四川副總兵大刀劉鋌。水路陳璘率一萬三千多水軍和李舜臣的七千多朝鮮水軍。海軍在鳴梁海域爆發,日本水軍小西行長的精銳海軍被消滅。中國名將鄧子龍和朝鮮名將李舜臣戰死。後來韓國還拍部電影反映這段歷史,似乎沒有明朝什麼事情。後來,日本權臣豐臣秀吉病死,遺命日本從朝鮮撤軍。歷時7年耗費七八百萬兩銀子的援朝抗倭戰爭結束。這場戰爭重新整合了東亞政治軍事力量,影響了此後三百多年東亞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