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出於藍 小蓼大美

青出於藍 小蓼大美

灼灼有芳豔,臨風輕笑久!小小一蓼吸引了代代華夏子民的青睞,到底蓼草還有什麼美妙精彩之用?圖為金 王庭筠《柳蟬紅蓼》,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青出於藍 小蓼大美

蓼花灼灼芳豔。《宋錢選摹古花蝶圖冊》

仲秋時節的蓼花,儼然是“數大便是美”的一種代言。水邊上蓼花遍結小珠穗,花無香味卻芳豔灼灼,蓼這種野草花在中國文化中非常盛名。“江天淡淡江水平,江岸有花紅作穗”、“灼灼有芳豔,本生江漢濱,臨風輕笑久,隔浦淡妝新”都是宋代明臣梅堯臣對蓼花的讚美。

唐代柳宗元也吟詠“蓼花被堤岸,陂水寒更綠”。為什麼小小一蓼1能吸引代代華夏子民的青睞?只因它的“灼灼芳豔”?只因它“數大之美”嗎?到底蓼草還有什麼美妙精彩之處呢?

早在古代,人們就注意到蓼這種野草花了,蓼帶有辛味,《說文解字》解釋蓼是辛菜,古人說它是辛苦之菜。蓼的用途廣大,既可觀賞,又可以食用,能作染料,還可以入藥。有句成語說“青出於藍”就是因它而生,衍生了華夏文明智慧的人生哲學。

青出於藍 小蓼大美

周代的蓼食譜 “實蓼”法

南北朝“山中宰相”陶弘景作了《本草經集註》,說蓼類採作食物的有三種,一是青蓼,人家中常有,一是紫蓼,形相似呈紫色;一是香蓼,香而不甚苦、好吃。古人詩中所稱“葒草”是馬蓼的一種,葉大有黑點,也叫蘢古。

《禮記.內則》記載周代飲食中膾菜的作法,秋天時要用蓼:“膾:春用蔥,秋用芥、豚;春用韭,秋用蓼。”蓼也被摻在羹中。還有一種作法叫做“實蓼”,是把蓼放在雞、鱉、魚、豬的腹中再縫合起來;食材外部並佐以肉醬、魚卵醬來烹煮。這樣“入味”的料理功夫,善用了蓼和不同食材的相和性,發揮了美食美味相加乘的效果,應早登現代選饌美食榜了。

古人說蓼花真是好花草“嘗膽如啖蔗,食蓼猶膳御,仰首但有天,志節久愈著”(元代郝經《甲子歲後園野蓼》),把蓼的好處,從食用層面貫穿精神層次,說到深處了。說“嘗膽如啖蔗”就是說“吃苦當作補”,這也是一種從蓼的性質衍生的人生哲理。

青出於藍 敦學勵行

蓼藍葉子是提煉靛青(靛藍)染料的天然來源。據《本草綱目》記載,蓼藍又稱藍葉汁,葉子出藍汁,就是染料。靛青從古到今,都是天然染料的重要來源,在世界不同地方也形成了“藍染”的著衣文明。

青出於藍 小蓼大美

蓼藍葉子是提煉靛青(靛藍)染料的天然

蓼藍葉子是提煉靛青(靛藍)染料的天然來源。圖為南宋名家朱克柔緙絲作品“鶺鴒紅蓼”。

靛青是從蓼藍提煉出來的,顏色比蓼藍更深。荀子取法了這個自然的例子,放在《荀子.勸學》篇開章明義第一句話,勉勵人學習要精進不停,並且參照所學以自省,以使行為無過:

“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智明而行無過矣。”(後人把“青出於藍更勝於藍”轉義了,用來比喻弟子勝於老師,或後輩優於前輩。)

在荀子的智慧天地裡,蓼成了粹煉人生德行與智識的參省座標;不僅勸學還砥礪人精進明智內省,以在天地間修出好品行,避免自己無知鑄過招來禍殃。

蓼菜成行 治家也治國

青出於藍 小蓼大美

蓼的莖不高,不及人的肩部,成長快速、盛盛茂茂。古代有“蓼菜成行”這句成語,說行行蓼菜是家庭炊煮小事,只能治家計不能治國事:“蓼菜成行,甂甌有堤,量粟而舂,數米而炊,可以治家,而不可以治國。”(語出《淮南子》)。不過蓼這種辛苦之草在歷史上曾經起過復國的大作用。

《幼學瓊林》簡錄了戰國時代的這頁歷史:“越王嘗蓼,必欲復吳之仇。”

據史書《吳越春秋》記載,越王勾踐在對吳之戰失敗後,臣服於吳國中二年,在勾踐七年歸越。勾踐心念報仇又知道短時日也達不到,就決心採用苦身勞心的方法,夜以接日魔煉自己,時時刻刻、分分秒秒不忘復國。這時候,蓼草這種辛苦草就派上了用場了。

青出於藍 小蓼大美

《幼學瓊林》說他“嘗蓼”,《吳越春秋》說他想睡、眼睛合上,就用蓼葉加以克服2;腳寒就用水浸泡;寒天裡常常抱冰,炎熱夏日還握火;懸膽在門戶上,出入都要嘗苦、不絕於口。他就這樣日夜不息愁心苦志,感動了臣下,矢志共復國仇。勾踐內修其德,外布其道,對國人緩刑薄罰,減輕稅賦,使得越國人民殷富起來,人人都有為國帶甲上戰場的勇氣。經過了十多年的愁心苦志、生聚教訓,勾踐終於達到了雪恥復國的大願。

可以見到,同樣是小小的蓼草,可以治家,也可以用以發憤而治國,就看人的智慧和悟性如何為用。蓼草在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上都起到了大效用,看官們是否也悟到“不可貌相”的道理?

秋風裡、群芳歇,小小蓼花、彌布汀洲水鄉,嫋嫋隨風飛揚;一片水葒,耐得清霜落寒,不向秋風白頭!一身處處妙用藏,蓼花點點醉清秋!

~參注~

注1:蓼纇之下種類不少,春長苗、夏茂盛、秋天花開,在溼地、水邊常能看到它的花影,爛熳又可愛。蓼草成長快速,高僅六十至九十公分,五、六月開花成穗,花細小紅白,細小如珠,花珠成串而顯眼,也有水葒花、葒草的名稱。《本草·釋名》說蓼類“性飛揚”,“翏”表示高飛的樣貌。馬蓼的葉子上有黑跡,如墨點記,因而方士呼為墨記草。

注2:蓼是藥材,陶景弘《本草經集註》說蓼:“味鹹、微寒、無毒。主治消渴,去熱,明目,益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