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法中,香字的繁體怎麼寫好看?

軒129488676


對於“香”字的繁體字,我最喜歡的是柳公權和《集王聖教序》中的“香”字,還有下面的三個字,綜合看這六個字寫的都比較工穩,同時又打破絕對對稱的佈局格調。

柳公權的兩個“香”字出於《玄秘塔碑》,第一個字打破常規的對稱佈局方式,處理的非常聰明。撇畫逆鋒入紙起筆較重,頓出下圓較,挫鋒調鋒向左撇出起落筆位置在界格豎中線上。上輪廓線直下輪廓線曲,要細心體會是用什麼技法完成的。豎畫偏於豎中分線左側,且形態也做了變化處理,左右兩側輪廓線不同。為防止“禾”部的對稱,柳公權將撇和反捺的角度採取了不對稱處理方式。左撇基本上四十五度角斜,起筆和橫豎交接處完全粘連,起筆落筆在豎畫中,收筆細。右捺角度略小,且偏下落筆,使得左右夾角空白各異。左三角右方角。

“日”部也做了變化處理。豎起筆高於橫折豎,下橫左長。橫折豎橫略細豎略粗且直。中短橫左粘連,收筆上翹。柳公權還同時打破了內部的空間分割,並採取了氣脈貫通對角處理。下面的“香”字,上“禾”部撇捺左右放,同時要注意起筆收筆位置,和橫豎之間空間的處理變化關係。“日”部和上面的“香”不同。豎向筆畫採取了左右弓的圓勢,橫向線條處理略帶下凹意。“口”部上開下合。最後一筆起筆沒有向左放,而且較直。氣脈上對角貫通處理。這裡個字寫的都非常精妙絕倫,體現了柳公權的高超的經營佈置能力和藝術化得匠心。

《懷仁集王聖教序》中這個“香”字寫的略長,但也非常美。整體上“禾”部用筆方且線條痩勁硬朗,下部則相反,以圓筆曲線為主。這個最具特色的是撇和捺的處理,撇畫起筆細收筆粗,捺畫畫點,收筆後筆不提起以牽絲連帶書寫下不“日”的豎畫。撇和捺的傾斜角度幾乎一致。一直一曲。

下面這個“香”字的處理也非常巧妙精彩。同樣也在撇捺的處理上,不同的是右捺直接化點,點畫空間關係處理非常和諧生動。

要說最能讓人感到香氣四溢的是下面的這個“香”字的異體寫法,讀之彷彿能夠讓人嗅到陣真米糧之香。






【字形】

【構造】會意字。甲骨文是器中盛禾黍形,小點表示散落的黍粒,會新登禾黍芳香之意。篆文變為從黍,從甘,強調黍稷等糧食馨香。隸變後楷書寫作香。

【本義】《水說文・香部》:“香,芳也。從黍,從甘。《春秋傳》曰:‘黍稷馨香。””本義為糧1食馨香。

【演變】香,本義①指禾穀食物的香味:有佖(食物的香氣)其~,邦家之光。引申泛指②氣味芳香:中央土,其臭(氣味)~~花草。又引申指③味道好:飯菜真香。芳香令人舒適叫人喜歡,故又引申為④舒服:睡覺真~。引申為⑤受歡迎:這種水泵在農村很吃~。用作名詞指⑥一些有香味的東西:麝~,盤~。由芳香又引申指⑦與女子相關的事物:~國。













翰墨書道


“香”這個字繁簡體一樣,但是在演化過程中,還是有些比價有意思的“異體”的。

這是靈飛經的寫法,比我麼正常的“香”多了四個點。

是從隸書中來,最早可以追溯到大篆,當然,也有很多寫的不是四點,而是兩點,左右各一個。

在寫成行書的時候,一般都是正常的“香”字,不會帶幾個點。

他們只不過是楷書的一種變體。


這是行書的“香”,把下邊的“日”寫成“甘”,這個也是從隸書中來。

當然楷書也可以寫成“甘”做底,也見過不少。當然也可以寫成這個“稥”,把四點寫在外邊。

草書的就比較容易了,一般都是這麼寫,沒有變化。


梁宇航


書法中香字怎麼寫好看?單論一個字,我認為每個人的欣賞愛好都不一樣,有人喜楷書,有人喜行草,有人喜隸書,無論怎樣書寫,寫字和做人一樣,只要本份做人,規矩寫字,怎麼寫都好看。



渤海BH


單就一個'香'來說,除草書外,上大下小、軸線居中,'香'怎麼寫都好看,當然前提是筆法也得漂亮。但'香'字草書已改變了楷書的基本結構就另當別論。

現在提的問題有個前提是'在書法中',那麼與純粹寫個'香'還是有點區別,除單字好看外,還得與上下左右的協調。

' 香'並無繁體,但有異體,如在書作中多次出現,為避免簡單重複,可以使用異體,只是一般情況下不用為好,免孔乙己炫耀'回'字有四種寫法之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