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碰撞—博羅季諾血戰

激情碰撞—博羅季諾血戰

拿破崙火燒莫斯科

在上一篇弗裡德蘭戰役戰役的文章中,有朋友說想看蘇沃洛夫與拿破崙的激情碰撞,可惜蘇沃洛夫先拿破崙去了,兩人沒能成功連線。

又有朋友說蘇沃洛夫最得意的弟子與拿破崙碰撞過,那咱們就來講講兩位碰撞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戰役:博羅季諾戰役。

拿破崙對俄國下手,原因都已經說爛了,無非就是霸權之爭,當然有個八卦消息就是拿破崙想去亞歷山大一世的妹妹,歐洲有名的大美女:安娜·帕甫洛夫娜·羅曼諾夫斯卡婭公主,但是未來大舅哥是個妹控,不同意這門婚事,拿破崙自然會懷恨在心。

反正不管怎麼樣,拿破崙就是跟俄國幹了。

激情碰撞—博羅季諾血戰

博羅季諾戰役

對於對俄作戰,拿破崙其實心裡也很清楚,俄國戰略縱深廣闊,後勤補給是個大問題,不僅在於補給線過長,更在於俄國糟糕的道路狀況,拼消耗戰絕對是找死的行為,他的戰略目標,就是通過一兩次總決戰殲滅俄軍主力,在短期內取勝,佔領莫斯科,迫使俄國投降,坐下來和談。

1812年6月24日,不可一世的拿破崙集結了由來自12個國家和地區的61萬人組成的軍隊(皇帝直屬近衛軍50000人、莫蒂埃軍團48000人、內伊軍團(包括三萬奧地利軍)48000人、布律納軍團45000人、達武軍團45000人、貝西埃爾軍團45000人、德意志軍團(包括兩萬普魯士軍)32000人、烏迪諾軍團32000人、聖西爾軍團32000人、華沙公國軍隊40000人、奧地利帝國軍隊80000人、普魯士王國軍隊65000人、那不勒斯軍隊25000人、巴伐利亞軍隊15000人、意大利軍隊40000人,他們在文中統稱法軍,同時大兵團,即Grande Armée指法國人的部隊)入侵了俄國。

激情碰撞—博羅季諾血戰

戰場態勢

根據戰爭初期的部署,法軍兵分三路:左路由麥克唐納元帥、烏迪諾元帥和聖西爾元帥率領,麥克唐納進攻里加,烏迪諾和聖西爾進攻波拉茨克;中路主要是皇帝本人指揮的大兵團,法皇拿破崙帶領一部分主力直搗莫斯科,他們會首先攻擊部署在維捷布斯克的俄國西線第一集團軍,皇弟傑羅姆-波拿巴、達武元帥負責進攻莫吉廖夫,那裡部署著俄國西線第二集團軍,為他們殿後的是波尼亞托夫斯基元帥的波蘭軍和“暴風”朱諾的部隊,達武元帥被認為是除拿破崙外法國最有能力操作大兵團作戰的將領,1806年在奧厄施泰特率領第三軍暴打普軍主力63,000人;

右路是施瓦岑貝格親王率領的奧地利軍和雷尼耶率領的撒克遜軍,目標是拖住科布林駐軍和俄國多瑙河集團軍,進攻俄國南部各省。大兵團將星雲集:帝國親王繆拉、“勇士中的勇士”內伊元帥、皇帝的繼子歐仁親王、莫蒂埃元帥、維克托元帥等悉數登場。

激情碰撞—博羅季諾血戰

米哈伊爾-波格丹諾維奇-巴克萊-德-託利,蘇格蘭人,俄國戰爭大臣

而俄軍在戰爭初期擁有約20萬正規軍兵力,主要分佈在漫長的邊境線上,分4個西線集團軍:第一集團軍指揮官,巴克萊-德-託利上將,戰爭大臣,俄軍司令,冷靜、堅韌。

第二集團軍指揮官,巴格拉季昂親王,格魯吉亞王族,蘇沃洛夫最得意的弟子,曾經在申格拉本戰役指揮6,000名擲彈兵擊退了5倍數量的法軍,成功逃脫20萬法軍的追擊。

第三集團軍指揮官,托爾馬索夫,騎兵上將,參加過俄土戰爭、俄波戰爭的老將;第四集團軍指揮官,帕維爾-奇恰戈夫,海軍上將,黑海艦隊司令, 他出生將門世家,他的父親是波羅的海艦隊司令。彼得-維特根斯坦率領的北方集團軍橫梗在德維納河東岸,負責保護聖彼得堡。

激情碰撞—博羅季諾血戰

此前俄軍一直執行戰略撤退,堅壁清野,迫使拿破崙拉長補給線,增加補給壓力,並完成了第一、二集團軍的會師。由於巴克萊在斯摩稜斯克採取避戰策略,幾乎相當於把這座城市讓給了法國人,俄軍內部對外國人的不滿終於爆發,亞歷山大一世更換了總司令。深孚眾望的庫圖佐夫接手了俄軍,並任命本尼格森擔任總參謀長。有意思的是,不像拿破崙和貝爾蒂埃,庫圖佐夫和本尼格森面和心不和,後來被證明多次發生矛盾。

庫圖佐夫放棄了巴克萊事先選擇的陣地並撤退到了莫斯科西郊124公里處的博羅季諾村附近。這處戰場對俄軍有利,兩條通往莫斯科的碎石路從西向東橫穿戰場,北側是斯摩稜斯克大道,南側是老斯摩稜斯克路,戰場兩側分別是柯洛察河和森林,因此拿破崙幾乎只能正面強突。雙方投入的兵力是巨大的,法軍13萬,擁有587門火炮,俄軍(包括2萬莫斯科民兵)15萬,擁有624門火炮。

拿破崙自然知道俄軍部署的問題,他決定由繆拉親王、內伊元帥、達武元帥組成主力部隊從左翼猛烈打擊俄軍。達武希望率領4萬人從俄軍左側包抄俄軍後方,但是這個建議被拿破崙拒絕。拿破崙認為必須不惜代價地摧毀俄軍主力,如果執行側翼包抄,很有可能導致俄軍繼續撤退,因此堅定不移地要求正面強攻,力圖迫使俄軍背水(莫斯科河南岸)一戰,完成全殲。,從而打開通向莫斯科的大門。

有說法是拿破崙彼時身體狀況不佳,不願意冒險。

激情碰撞—博羅季諾血戰

拿破崙患病,仍然親自指揮了博羅季諾戰役

拿破崙在觀察戰場時知道,法軍在向法軍主陣地發起進攻之前,必須先摧毀舍瓦爾季諾稜堡。他把這一任務交給了第1軍(由達武元帥指揮)第5師(由孔潘將軍指揮),並派兩支騎兵部隊給予支援。9月5日傍晚日落前,戰鬥打響了,雙方激戰到將近午夜才收兵。俄軍損失了大約5000人,法軍的傷亡略少一些。

儘管俄軍在戈爾恰科夫親王指揮下英勇作戰(實際上法軍也是如此),但庫圖佐夫根本不該同意本尼格森的方案,即防守舍瓦爾季諾稜堡,因為它不僅不在俄軍炮火的有效射程之內,而且毫無戰略價值。俄軍卻為此損失了許多精兵強將和3門火炮。俄軍左翼主要依託巴格拉季昂稜堡,這場戰鬥並未改變左翼易受攻擊的形勢。9月6日,俄軍全力以赴鞏固陣地,拿破崙也渴望更細緻地觀察地形,準備其作戰計劃。

於是,拿破崙把指揮部移到舍瓦爾季諾稜堡北面的平坦地帶,並多次對俄軍陣地進行偵察。當時,他正患重感冒和膀胱炎,身體欠佳,法軍的臨戰狀態也不能令他滿意。除兵力上稍佔優勢(約13萬:12.2萬)外,法軍在其他方面並不比俄軍更佔優勢。自從越過涅曼河以來,法軍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裡損失了大約25萬人。嚴重的人員傷亡和食品短缺無法提高法軍的士氣。法軍騎兵的處境尤其不利,它喪失了大量馬匹,剩下的馬匹也羸弱不堪。相反,俄軍卻兵強馬壯。此外,俄軍在火炮的數量和質量上也佔有優勢。

激情碰撞—博羅季諾血戰

哥薩克騎兵

9月6日,拿破崙正在偵察陣地,達武走上前去,要求允許他率領自己的軍和波尼亞托夫斯基親王的第5波蘭軍,從側翼進攻俄軍左翼和後方。達武認為,他只需4萬人便可以閃擊俄軍的這一薄弱防區,並迅速取得決定性勝利。這種戰術本該受到拿破崙的青睞,但他在稍事考慮後拒絕了這一行動計劃,而主張採用大規模正面進攻的方案。朗斯特里特在葛底斯堡戰役中也打算採用同樣的戰術,但同樣被斷然拒絕了,而且理由更少。

最後制定的作戰方案是:達武率第1軍進攻巴格拉季昂稜堡(在拿破崙的印象中,那裡只有兩個而不是3個築壘陣地);在達武左翼,內伊的第3軍在朱諾的第8軍的緊密配合下,以近衛軍為後方部隊,從拉耶夫斯基稜堡北面的謝苗諾夫斯卡婭村攻擊俄軍防線。這樣,法軍的整個進攻重心是在約1.5英里的戰線上打擊俄軍左翼和中央。歐仁的第4軍和第1軍第3師在科洛查河北岸作戰,其任務是摧毀博羅季諾村,然後利用三座特製的浮橋渡河,向拉耶夫斯基稜堡進軍。騎兵由繆拉全權指揮,他在達武的後方集結了3個騎兵軍(第1、2、4軍)。從右翼迂迴攻擊俄軍的唯一措施是派波尼亞托夫斯基的第5軍沿老斯摩稜斯克大道從側翼包抄俄軍左翼。

激情碰撞—博羅季諾血戰

法軍炮兵(共有587門火炮,但配備到各炮兵連的火炮數量仍顯不足)的任務是,戰鬥一打響就對敵實施大規模炮轟。戰鬥開始的前一夜;法軍已將2個炮兵連部署在舍瓦爾季諾東北面的高地上,準備炮轟巴格拉季昂稜堡。這2個連各有24門火炮。第1軍炮兵司令佩內蒂將軍又從近衛軍、德賽師、孔潘師和弗里昂師抽調62門火炮,增援這2個連。這些火炮主要用來壓制俄軍的炮火,而索爾比耶將軍(指揮近衛軍的後備炮兵)則利用近衛軍的榴彈炮猛轟俄軍塹壕。一旦法軍右翼和俄軍交火,第3軍的40門火炮將一齊向拉耶夫斯基稜堡開火。炮兵在作戰中將起舉足輕重的作用。

9月7日凌晨6時,佩內蒂所部率先向敵開炮,戰鬥由此開始。法軍的進攻時間比原計劃晚了一些,因為那2個在夜間部署的炮兵連因火炮射程不足,不得不調動位置。俄軍炮兵迅速還擊。炮戰斷斷續續進行了數小時,整個戰場硝煙瀰漫,能見度下降,這給雙方的近戰增加了困難。

拿破崙的第1、3軍一開炮,法軍先頭師便開始進攻。歐仁親王率兵向博羅季諾村的巴克萊部隊發動攻擊,俄軍被擊退,未來得及拆毀科洛查河橋;但他們很快奪回了博羅季諾村。接著,俄軍接到退回主陣地的命令,這一次他們拆毀了科洛查河橋。歐仁親王在村中留了一個師的兵力和部分騎兵。大約上午9時30分他率餘部渡過浮橋,進攻拉耶夫斯基稜堡。

激情碰撞—博羅季諾血戰

畫家筆下慘烈的博羅季諾戰役

與此同時,孔潘所率的第1軍第5師在德賽的第4師的密切配合下,正向巴格拉季昂稜堡挺進。拿破崙希望法軍所向披靡,但是俄軍炮兵巧妙設防,向法軍射出一排排炮彈,使法軍紛紛倒下。更為不幸的是,此時俄軍步兵也投入了戰鬥,將無情的子彈射向挺進中的法軍。孔潘中彈負傷。達武的坐騎被擊中,他本人也被震傷,只得離開戰場,將指揮權交給德賽。雙方大部分部隊都投入到肉搏戰中,戰鬥異常激烈。法軍一度攻佔了俄軍陣地。但巴格拉季昂從圖奇科夫將軍的第3軍調來2個旅組織反攻,終於把法軍強行趕出了陣地。這時大約是8時30分。

堅守在指揮所的庫圖佐夫此時意識到,他的兵力部署太偏重右翼,而左翼兵力不足。於是他命令巴戈武特將軍率領第2軍繞道俄軍後方,支援左翼中央。但就在這支部隊準備行動之際,法軍又向巴格拉季昂稜堡發動了猛攻。戰鬥相當激烈,法軍先後攻佔了兩座稜堡,但在進攻第三座稜堡時受挫,俄軍科洛夫尼岑、巴克萊派出的增援部隊和沃龍佐夫的擲彈兵團到達,法軍不得不增加兵力集中突擊。法軍一度接近敗退,但是繆拉率領騎兵預備隊到達,穩住了局面並奪下角堡,繆拉親王險些被俘。

稜堡爭奪戰至少還要持續兩個小時,此時它已成了各兵種參加的大混戰。雙方炮兵繼續使成千上萬人喪生;雙方騎兵相互拼殺,淹沒在馬蹄飛揚、子彈呼嘯的混戰中;雙方步兵刺刀相向,滿臉是汗,渾身是血跡和泥土。俄軍高級指揮官傷亡最為慘重。最為不幸的是,英勇善戰的第2西集團軍司令巴格拉季昂親王也在戰鬥中負傷,並於兩週後死去。

巴格拉季昂的堅守換來了法軍的巨大傷亡。接替巴格拉季昂的多赫圖羅夫上將撤回了第3軍並收縮在拉耶夫斯基炮臺後方,俄軍依託謝苗諾夫斯科耶峽谷重新組織火炮防禦戰。內伊和朱諾的部隊在拉耶夫斯基炮臺北面進攻謝苗諾夫斯科耶村。拿破崙命令在拉耶夫斯基炮臺南面展開火炮對轟,防止俄軍進攻法軍右翼脆弱的殘部。在炮臺北面,拉圖爾和南蘇蒂的胸甲騎兵發起了衝鋒,這是一次能夠直接改變戰場均勢的進攻,但是英勇的俄國騎兵擊退了法軍。

激情碰撞—博羅季諾血戰

在這個血腥的早晨,兩翼戰場的情況怎樣呢?在法軍右翼,波尼亞托夫斯基的部隊行動緩慢,幾乎到8時才和俄軍投彈兵完全接上火。這支俄軍擔負著為第3軍提供掩護的任務。由於俄軍第3軍已抽調部分人馬去保護稜堡,加之前一天俄軍參謀長拒不執行俄軍總司令的伏擊計劃而使俄軍暴露在危險的陣地上,法軍的任務完成得較為順利。

經過一場激戰,俄軍停止了抵抗,波尼亞托夫斯基的部隊輕而易舉地攻佔了烏季察村,而且還可能繼續奪取村後那座具有重要戰術價值的小山,嚴重威脅俄軍左翼。為此,庫圖佐夫命令第2軍從俄軍右翼迂迴過來。這支部隊的及時到達阻止了波尼亞托夫斯基的後續攻擊,保住了高地。但是俄軍第一軍軍長圖奇科夫卻在戰鬥中陣亡。該翼的戰鬥平息下來。

如前所述,歐仁親王奪取博羅季諾之後便率大軍南渡科洛查河,準備進攻拉耶夫斯基稜堡。他在博羅季諾地區保留了一些炮兵,其炮火足以覆蓋稜堡北側。他還在科洛查河南岸部署了增援部隊,企圖在步兵進攻前以猛烈的炮火削弱敵方的防禦。堅固的稜堡為俄軍炮兵提供了較好的保護(步兵沒有藏身之處),而部署在稜堡後方、奉命堅守到底的第3騎兵軍卻遭受了巨大損失。

激情碰撞—博羅季諾血戰

歐仁親王

上午9時30分,歐仁親王的步兵發起進攻,戰鬥同樣很激烈。拉耶夫斯基的第7軍因不得不派兵增援俄軍左翼而兵力不足,無力控制謝苗諾夫斯卡婭的防線。儘管如此,法軍的第一次進攻還是被俄軍擊退了,而且傷亡巨大。但法軍以莫朗的第1師(配屬於第4軍)和博納米將軍的第30步兵旅為先頭部隊,很快又發動了第二次進攻。這些部隊經過激烈而殘酷的戰鬥終於攻入稜堡,與高大健壯的俄軍炮手展開了面對面的殊死搏鬥。法軍一度佔領過陣地,但俄軍很快又奪回了陣地,並最終通過白刃戰將法軍趕出了陣地。

稜堡周圍的戰鬥異常激烈,此時格魯希的第3預備騎兵軍也投入了戰鬥,企圖突破俄軍倉促形成的方陣,但不僅沒有得逞,反而遭到巨大損失。這時俄軍又痛失一些高級將領,其中第1集團軍參謀長負傷,炮兵總指揮亞歷山大·伊凡諾維奇·庫臺索夫少將陣亡。到11時30分,這些頑強抵抗的俄軍士兵仍堅守在拉耶夫斯基稜堡周圍。拿破崙下令再次發動進攻,一支俄軍突然向法軍左翼發動襲擊,遲滯了法軍的進攻。

大約10時30分,庫圖佐夫得知法軍沒有在科洛查河的一個渡口設防,便命令烏瓦洛夫將軍的第1騎兵軍(約2500名騎兵)和馬特維·伊萬諾維奇·普拉托夫將軍的頓河哥薩克部隊進攻留在北岸的法軍。在陽光的映照下,這支陣容嚴整的俄軍刀光閃爍。俄軍約8000名騎兵擊退了奧爾奈諾伯爵的胸甲騎兵和輕騎兵中隊(其任務是保護拿破崙"大軍"的左翼),但未能攻破留守博羅季諾的法軍1個師的方陣。當法軍騎兵從南岸渡過河時,俄軍經過較為激烈的交戰後便撤走了。庫圖佐夫對兩位騎兵指揮官行動拖沓,作戰不力極為不滿。但這支騎兵的出現(其哥薩克人活動在法軍側翼和後方)完全打亂了法軍在拉耶夫斯基稜堡前的計劃和進展。

激情碰撞—博羅季諾血戰

胸甲騎兵衝鋒

除上述左右兩翼的進攻外,拿破崙在戰鬥打響後1小時左右發動了第三路進攻。這是在被摧毀的謝苗諾夫斯卡婭村南面某處到拉耶夫斯基稜堡地區之間對俄軍左翼中央發動的一次進攻。達武和內伊的部隊聯合實施了這次行動,並得到了在左翼進攻的拉圖爾·摩布爾的騎兵和在右翼作戰的南蘇蒂的騎兵的大力支援。和在其他地方的戰鬥中一樣,雙方的炮兵,步兵和騎兵都投入了此次戰鬥。戰鬥開始時,法軍照例先對俄軍實施炮轟,俄軍炮兵迅速還擊,不斷將實心彈、葡萄彈和榴霰彈射向倉促形成一道紅藍長牆的法軍步兵縱隊。不過這場戰鬥首先還是一場騎兵戰。身穿豔麗服裝的法軍騎兵肩並肩排成一列列橫隊,步伐整齊地向俄軍開來,繼而便轉入和俄軍刀光劍影的拼殺中。

俄軍雖然在作戰中表現出了極大的勇氣和果敢,但無論在殊死激烈的馬戰、步戰還是謝苗諾夫卡河兩岸的炮戰中,它最終還是被法軍擊退了,這一重要戰場開始陷落。俄軍的失敗已成定局,其所需要的只是抓緊時機,重新部署兵力,組織部隊,恢復元氣。由於拿破崙不在場,一直堅守在陣地最前沿的內伊和繆拉向拿破崙皇帝緊急求援,以期在俄軍立足未穩之時一舉攻破俄軍的防線,這樣便很可能贏得這場戰役。然而,拿破崙猶豫片刻後拒絕動用他的預備隊,從而坐失了良機。

於是,這場著名的博羅季諾戰役又要打到下午乃至夜晚了。法軍仍需攻克拉耶夫斯基稜堡。因為中午時分,俄軍收復了拉耶夫斯基稜堡。烏瓦洛夫和普拉托夫的騎兵對法軍側翼的威脅,遲滯了拿破崙命令歐仁親王發動的下一次進攻。這對第4騎兵軍無疑極為不利,因為就在歐仁親王的部隊準備阻止哥薩克人的威脅時,第4騎兵軍也已前進至謝苗諾夫斯卡婭前沿。於是它不得不任憑稜堡中的俄軍炮火轟擊長達2個多小時,併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將近下午3時,歐仁親王已為另一次大規模進攻做好了準備。為配合歐仁親王的進攻,位於謝苗諾夫斯卡婭和博羅季諾的炮兵連集中優勢炮火對拉耶夫斯基稜堡實施了交叉火力封鎖。

激情碰撞—博羅季諾血戰

這主要又是一場騎兵的混戰以及和往常一樣的步兵的陣地爭奪戰。一箇中隊接著一箇中隊的騎兵投入到殊死的惡戰中。法軍第2騎兵軍軍長蒙布蘭將軍不幸陣亡,戰場上那刺耳、尖厲的刀槍撞擊聲一時間大作。拿破崙的一個隨從參謀奧古斯特·德·科蘭古將軍接替了蒙布蘭的職務。但他也在率第5胸甲騎兵團攻入稜堡時陣亡了。稜堡內的俄軍炮手進行了頑強抵抗。直到西夫裡准將率領的第9步兵團趕到後,俄軍才被制服。稜堡內屍橫遍野,慘不忍睹。傷勢嚴重的士兵倚靠在扭曲的火炮架上奄奄一息。

法軍終於拿下拉耶夫斯基稜堡,但戰鬥又持續了2個多小時,其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幾千騎兵捲入的大混戰。歐仁親王為達到突破俄軍防線的目的,在稜堡後的高地上集結了所有可動用的騎兵。然後這一隊隊勇猛的法軍士兵向集結在陣地上準備應戰的俄軍騎兵中隊和緊隨其後的步兵縱隊發起了進攻。很快,俄法兩軍混戰在一起。巴克萊·德·託利一直在戰鬥最激烈的地方指揮著他的輕騎兵和長矛騎兵衝殺,他的坐騎被擊斃,他也險些喪命。正當騎兵混戰時,雙方的步兵和炮兵也都參加了戰鬥。

到下午5時,雙方都已精疲力竭。在法軍右翼作戰的波尼亞托夫斯基已向烏季察高地發動過一次猛攻。俄軍的巴戈武特將軍(早些時候他率第2軍從俄軍右翼迂迴過來)發現在中央和右翼的俄軍主力已開始後退,自己已處於不利境地。為了行動上的一致,他也主動後撤,把陣地讓給了波蘭人。

激情碰撞—博羅季諾血戰

老狐狸庫圖佐夫

拿破崙拒絕投入老近衛軍追擊俄軍,貝爾蒂埃、繆拉都同意他的判斷,把最後的後備力量送進一片煙霧是一場生死賭博。這場戰役最終以法軍慘勝告終,拿破崙用大錘砸開了通往莫斯科的大門。

博羅季諾戰役保持著人類歷史戰爭單日傷亡記錄,據推測,在戰爭進行的12個小時裡,單單法軍就發射了140萬彈藥和8萬發炮彈,造成俄軍4,5000人死亡,包括23名將軍級指揮官;法軍損失不少於3.5萬人,甚至可能比俄軍更多,這其中包括49名將軍。

激情碰撞—博羅季諾血戰

斐季村軍事會議

博羅季諾戰役是法俄戰爭的第一個轉折點,這場戰役導致俄軍放棄莫斯科,但是同時也削弱了法軍。在斐季村軍事會議上,10名俄軍領袖:總司令庫圖佐夫、戰爭大臣巴克萊、總參謀長本尼格森、第二集團軍司令多赫圖羅夫、軍需總監托爾、第一集團軍司令葉爾莫洛夫、烏瓦羅夫、奧斯特曼-托爾斯泰、科洛夫尼岑和拉耶夫斯基確定放棄莫斯科。據說奧斯特曼說“莫斯科不是俄羅斯”(也有說法是拉耶夫斯基),這句話成為名言。

經此一役,拿破崙的大軍陷入了雪上加霜的局面,後勤補給變得更加糟糕,為之後的慘敗埋下了又一個伏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