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LY头条」速度与激情:中国航空医疗救援这10年

本文字数:3700

阅读时间:5分钟

坐稳了没?要开飞机了哦

「IFLY头条」速度与激情:中国航空医疗救援这10年

航空医疗救援是现代化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最高效的救援方式”。目前发达国家大多建有完善的航空医疗救援体系,德国的直升机空中救援15分钟能到达国内任何一个地方;美国的航空医疗救援覆盖了全美60%的洲际公路网络,能够为其境内84.5%的人口提供20分钟抵达现场的服务保障。

在中国,民用直升机救援最早是在救灾现场。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国内救援队伍曾使用过直升机接运伤员。但真正让大家认识到航空医疗救援重要性的,是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而今年,正好是汶川地震十周年。

在“5·12”汶川地震救援中,民航先后出动飞机428架,实施救援飞行8277架次,转运和空投救灾物资22543吨,转运伤员和灾民66728人次,通用航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从汶川地震算起,实现中国航空医疗救援专业化从0到1的发展,我们花了10年的时间。

这10年的背后,总有一些人在为实现中国航空医疗救援事业的建设,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与血汗,挥洒着自己的激情与梦想。

速度与激情

中国航空医疗救援

这10年

IFLY

从业者

IFLY

做航空医疗救援是怎样的缘起?

钱嗣维

从业13年

中飞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总裁

我接触这个行业比较早,是在2005年左右。我以前是解放军战略医疗救援队指挥组的,是医生,曾陆续参加过汶川(2008年)、玉树(2010年)、岷县地震(2013年)的救援,还有中印阿克赛钦的对峙,一直都有接触应急救援方面,也有一些实战经验。

那时候我30岁,充满了社会责任感,相较于军队在应急救援方面完善的体制,地方上的应急救援体系太不完善,基础也实在是太差了。我想把自己的专业技能服务更多的人。最终在2014年12月,我决定从军队辞职,加入了航空医疗救援这个队伍。

陈东升

从业13年

中国航空救援联盟秘书长

我从2004年开始关注航空医疗救援产业,2015年正式进军航空医疗救援产业开发,搭建第三方信息化服务平台,当时也陆续参与了“东方之星”的搜救、“量子号”的演练以及尼泊尔的地震救灾活动。我看到了直升机救援的重要性,也从中发现了这个行业的蓝海。中国在这块太欠缺了,很多生命因为救援力量不足或者救援不到位,导致很多不必要的伤亡。

中国需要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航空医疗救援具有公益性和商业性的天然组合优势,利国利民。前景非常广阔,并且具有投资价值

徐震宇

从业15年

台湾UIA联合国际救援

首席执行官

我在2003年10月改装了台湾第一架医疗直升机(欧直BK-117),投入航空医疗救援发展的工作,并且在2008年在台湾改装第一架喷气固定翼医疗专机(Hawker 400XP),迄今已经迈入第15个年头,在此期间我们的团队以航空的方式转运超过4000个病人,个人在航空器上救治病人也超过了3000个飞行小时。投入航空医疗救援的契机,主要是为了建立台湾离岛及偏远山区的急重症以及创伤转诊体系,故应邀参与改装直升机并且整合各项相关资源筹建运营体系。在2003年投入航空医疗救援发展以前,我参与院前急救以及院际间的医疗转运工作也已经有14年的资历了。

陈伟毅

从业2年

空中救援互联网平台

前创始人

其实这与我个人家庭有关。2004年,在我14岁还在读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的祖母因为突发心梗,家人急忙叫了救护车,可是救护车堵在了半路,最终我的祖母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抱憾离世。祖母被送到太平间的时候下着大暴雨,家族的人和亲朋好友们都撑着伞在太平间外站着,我始终不愿相信这是事实,甚至满脑子疑问:为什么救护车不能飞呢?

我在2016年2月春节期间开始研究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和瑞士的航空医疗救援系统,于同年4月上旬正式进入航空医疗救援行业。我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每个国家的空中救援模式以及商业模式,甚至独自跑去香港政府飞行服务队参观学习,去民航中南局的通航处和空管处,拜访业界前辈学习基础知识,参加了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开办的航空医疗救援培训班等等。随后我回到东莞,组成了全国第一个空中救援互联网平台团队——筋斗云空中救援,做的是一个类似“共享急救直升机”的业务。

做航空医疗救援对您意味着什么?

每一次飞行都至少是一条人命

,而其背后所牵引的是一个家庭,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元素,捍卫病人的生命就是捍卫家庭的完整性,也同时是在维护社会的安定。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空中救援对我来说不只是一份事业,更是一份信念。这不只是一个有情怀、有点钱就能做的行业,航空医疗救援需要很多因素都成熟之后才能做的更好,所以我很佩服很多同行们,他们都是勇士

从事航空医疗救援这些年,最难忘的是什么?

我为什么一再强调航空医疗救援要有有效的风险控管?因为安全,是重中之重!

今年的2月9号,台湾的一架救援直升机在台湾东南离岛转运一个重症病人,当天的气候不是很好,起飞3分钟后,光点就从雷达上消失了,67天之后被发现在海底800米处。什么原因?不知道,现在还在调查。我很难过,这个事情,因为这个随机的护士是我的学生,她在起飞之前,在等飞机过来之前,给另外一个她的医生朋友发了微信,

她说:“不晓得能不能降的下来,不知道,我到了再打电话给你,风很大,又下雨,我很害怕”,这个是她留在人世间的最后几行字。

在多年的航空医疗救援运营过程中,我们也曾发生过3次飞行事故,丢掉了5个人,永远失去了这些情同手足的机组及医护同僚。航空医疗救援本身就存在风险,我们处于风险之中,但同时还要去掌控别人的风险。

我们在行业里属于一个互联网平台,后端连接的是运营直升机的通航公司、医院、保险公司,前段连接的是我们的客户群体,也就是老百姓、银行储户和保险公司的客户,终端是我们提供的智能自救硬件,我们通过收取会员年费的方式获得资金,再将资金用之于民。

可是这只是看上去很美,有太多未知因素导致各种不顺,比如应急救援直升机还不能随时起飞、部分医院不愿合作、保险公司抽佣太多、银行采购量极少,有太多不成熟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就只能面临失败。

有一个人,他是我的中学同学兼好朋友,他也是第一个支持我做空中救援的人,陪着我到处去做问卷调查,并且在我感到迷失和压力巨大的时候,他总会及时出现并且给予帮助。但在2016年7月,他突发车祸,当时脑死亡的他躺在ICU,我从上海赶到深圳,再到东莞,拼命联系了广州的H135救援直升机,等待着他恢复自主呼吸之后,用直升机把他送到广州三九脑科医院,可最后他并没有撑住,也

因为他的离开,我更发愤去完善项目各个细节,感谢我那位兄弟出现在我的生命里,而我会永远怀念他

这些年有没有想过离开?

为什么还在坚持?

有啊,每天都想,想离开。一会儿觉得自己很牛,但一会儿就觉得自己很傻。去年我大概飞了有279天,基本都在天上过了,很辛苦,每天都在想怎么离开。但是第二天,晚上睡觉,睡起来一想:“哎呦,没办法,不能离开”

不能离开的原因,可能是感情吧,毕竟做了这么多年了,还有社会的认可。去年一年我们中飞医疗凭着一架H125医疗直升机飞了159例救援和转运病例。现在整个浙江省的百姓都知道,有这样一家公司在做航空医疗救援项目。这么多年,无论这个行业会让从业者们付出多少,我相信最终受益的一定是百姓,一定是整个社会。

有,但是过去的15年来,我的核心工作团队包含我的学生们,为了发展航空医疗救援项目投入了大量成本,甚至有因此丢失性命的,如果因为项目发展遇到阻力而终止发展,首先对不起的就是天上的兄弟们,人家为了与我们共同发展航空医疗救援项目而丢失性命,是故我们没有理由放弃在这个项目上的发展。

再者,我们在发展过程当中获取了宝贵的运营经验,这对于未来有意发展航空医疗救援的运营商来说具有很大的效益,可以有效的协助运营机构走弯路甚至走死路,可以有效的缩短发展的期程,减少运营过程当中的错误,进而能提升航空医疗救援项目运营的安全。

实话说,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它首先要投入巨大精力,还要有足够财力。但这个行业是很值得去做一件事,让自己老了以后有回忆。这事儿做差了,就相当于做公益了,做好了就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是很有趣的挑战。航空医疗救援可以使传统与现代科技技术相融合,这里面不仅包括传统直升机固定翼和未来无人驾驶技术,人工智能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结合点。从未来角度来讲,我相信航空医疗救援会辐射带动其他行业的共同发展。

您对中国的航空医疗救援事业有什么期许?

离开空中救援半年,我依旧时刻期待国家能推动航空医疗救援的发展进程。期待国内志同道合的同行们可以形成更强的合作联盟,共同推动社会医疗进步,同时也是在为自己、长辈和子孙造福等到时机成熟之时,我还会再回来继续奉献自己的力量,也算是曲线救国了。

中国的航空医疗发展对比于国际间其实算是非常快速的,发展过程中的规范化也逐步的在落实,政策面也逐步的在开放,一个常态的中国式航空医疗救援服务体系是指日可待的

对于航空医疗救援,个人有以下几点期许:相对开放的空域政策;发展健全的保险体制,成为航空医疗救援服务的主要经济渠道;分区建立规范化的航空医疗救护人员培训基地;可以落实安全的运营规范;同时,航空医疗救援相关设备国产化。

中国的发展代表了一种新兴国家的力量,我们改革开放才三十年,就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它一定能够弯道超车,而且航空医疗救援是通用航空领域的一个细分行业,

我相信它成为世界第一,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每一个行业都值得被尊重,

每一个人都是英雄。

「IFLY头条」速度与激情:中国航空医疗救援这10年

作为专注于公务航空与通用航空领域的权威杂志,秉承高端、权威、专业的媒体定位,《今日民航IFLY》携全媒体平台,将以最专业的媒体形式,全面、立体地展现亚洲及全球公务与通用航空的最新发展和动态。

「IFLY头条」速度与激情:中国航空医疗救援这10年「IFLY头条」速度与激情:中国航空医疗救援这1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