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写反书替明叫屈,因为他的姓氏,拯救了他

大家都知道,历史上朝代更替,总会出现很多对新朝不满,希望复辟旧朝的事情,这对于统治者来说是最头疼的了。这也是历代帝王不好当的原因之一了。所以,他们总是会担心有人造反。毕竟新政权不稳,既要估计内部争斗,还得天天提防着旧朝遗老。最后一个封建的王朝清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不知道很多朋友看描写清初的电视剧时,会不会注意到一个名字——天地会,它就是当时打着反清复明旗号的民间团体,清政府屡次打击也没能彻底消灭它,但其实这样的组织在清朝初建立的时候非常多。主要就是当时的百姓都以汉文化为根,满族毕竟是少数民族,入驻中原领导汉人,必然会让人产生排斥。

他写反书替明叫屈,因为他的姓氏,拯救了他

更严重的是,清政府为巩固统治,要求所以汉人必须“剃发易服”,就是要剪掉头发梳鞭子,也要改穿满族服饰。当时很多饱读儒家经典的读书人认为此政令是对汉文化的蔑视,便纷纷誓死抵抗,一时间全国反清势头高涨。慢慢的清朝的统治者也认识到自己以少数统领中原,如果一味的打击消灭不是长久之计,对于反清的顽抗分子用打击的手段还行,但是全天下的老百姓不能都抓起来啊。所以自从顺治入关之后,他便采用缓和的手段,不强制百姓学满族,时间一久,百姓自然也就慢慢接受了,毕竟对于他们来说谁做皇帝没多大关系,只要让他们能过上好日子就行。

他写反书替明叫屈,因为他的姓氏,拯救了他

到了康熙年间,全国反清的势力已经大不如以前,康熙为了进一步加强满汉交流,让天下的汉人认同满族的统治,便决定去拜孔庙。孔子对于中国汉家的影响,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我们学的字,说的话,都出自于儒家。而当时全天下的读书人都以孔子为尊。康熙此举就让想收复全天下读书人的心,这样有助于他的统治,毕竟文化在帝王的心中也占了很大的分量。而小编在这想说的,是有一个读书人,也因为康熙的这个举动,引来了人生的转折,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孔子后人——孔尚任,他当时正好在曲阜读书,皇帝来拜孔庙,需要一个讲经的人,负责官员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人便把他推荐了上去。没想到,这个几次没中的落魄书生,却时来运转,终于得到一个他可以大显身手的机会。他那一套套儒家见解,让康熙大加赞赏,很是喜欢,再一听说他还是孔家后人,就更加喜欢的不得了了。康熙便直接封他做了国子监,孔尚任一下子就扬名天下,而康熙也顺利的用一个人就拢住了人心,博得了重视汉家的美名。

他写反书替明叫屈,因为他的姓氏,拯救了他

按理说,孔尚任突然间成为了幸运儿,应该更加谨慎才是,但是这位孔家后人却没有意识到自己被重用只是康熙笼络人心的手段,还以为是因为自己的才华,他在任上10多年,大的功绩并没有,倒是有一些恃才傲物,也因此得罪不少人。因为也没有犯过大错,康熙便也就对他放任不管。如果他能有点自知,也许这个官位还能保住,自己也能落个富贵闲人,但是他偏偏写了一本书,以文人才女的故事暗喻旧朝,感伤明亡,这一下子就掀起了轩然大波。

他写反书替明叫屈,因为他的姓氏,拯救了他

这本书就是《桃花扇》,康熙看过后,非常恼火,认为该书有为明朝叫屈,讽刺清朝的意图,完全就是想造反,便下令要诛灭作者的九族,可是当手下的官员告诉他,这个作者就是曾经在曲阜被他重用的孔尚任后,康熙不得不打消了灭九族的念头,毕竟作为孔家后人,灭掉孔尚任的九族要波及很多人,此时清朝的满汉关系刚刚修好,如果才来这么一遭,那便失掉了孔家后人的心,也会引起读书人的敌对情绪,之前的努力就都付诸东流了。

他写反书替明叫屈,因为他的姓氏,拯救了他

最后,康熙只是下令免了孔尚任的官职,不再录用。孔尚任这位孔家的后人,因为名字,被皇帝重用,本来可以做个好官,却偏偏要逆势而为,得罪皇帝,但最终又因为名字逃过了惩罚,真的应该好好感谢一下自己的祖先啊。

他写反书替明叫屈,因为他的姓氏,拯救了他

最后,小编想说的是,自己的机会要靠自己拿捏住,如果得到机会了,却因为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把握住,那也是没有办法。毕竟,人在工作中,必须只能靠自己的,没有人会为你的能力不足而买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