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架前,一位讀者帶著孩子在閱讀德國名著《父與子》繪本,他們一邊翻看漫畫,一邊用點讀筆聽取書中內容,中英文切換,發音純正……這是近日記者在涵芬樓書店一層特色閱讀空間看到的一幕,這個書架是最近剛新添置的,叫“聽書”專櫃。涵芬樓作為“最北京”實體書店的代表,圍繞著文化創新發展,不斷打磨特色亮點,做了很多創新嘗試和求變探索,這個新增的“聽書”專櫃便是其中亮點之一。專櫃上,數十本由商務印書館、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等出版的“聽書”被整齊地擺放在一起。這些“聽書”看上去和普通的紙質書沒有什麼不同,但由於加入了無色編碼印刷技術,用一支“TING筆”輕觸點讀,實現了讓書本會說話、會唱歌的功能。
據瞭解,TING筆(聽筆點讀筆)是由永固興碼公司在德國的研發團隊歷時五年設計研發而成。作為歐洲三大點讀筆之首,TING筆自2010年於歐洲上市之始,就以確保質量安全的歐盟標準、便捷的錄音下載方式以及簡潔大方的流線型外觀,一躍成為歐洲點讀筆市場中的明星產品。在德國,已有約4000家書店為TING筆專設了銷售展臺,TING筆不僅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好評,榮獲由孩子和父母共同投票產生的“金巨鼠”大獎,同時還得到業內人士的認可,榮獲“誇美紐斯教育獎”和“德國數字教育獎”兩項大獎。目前,TING筆已經在中國、德國、奧地利、瑞士、西班牙、波蘭、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土耳其、葡萄牙、新加坡以及中國香港等十四個國家及地區全面上市。全球百家出版機構出版的TING書已涵蓋多種出版領域,數千本TING書已進入中國市場。
在現場,記者採訪了TING書的出版人和閱讀推廣人,北京永固興碼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蔣燕。她詳細介紹了TING筆和TING書的特點,以及作為一名出版人和閱讀推廣人的“紙書情結”。
內容為王 放大價值服務傳統圖書 提升紙書溫度
很多人可能會困惑,點讀筆到底是做什麼的,有沒有必要買,它會不會被APP、二維碼替代,會不會被手機,平板電腦替代?記者帶著這個問題,開始了與蔣燕的訪談。
蔣燕首先給記者分享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別想擺脫書:艾柯&卡里埃爾對話錄》,書中記錄了歐洲兩位最重要的知識分子有關書籍的秘密和知識的真相充滿奇思異想的淵博對談,解密了數碼時代以“書”為載體的人類文明將走向何方。這兩位知識分子是安貝託·艾柯和讓·克洛德·卡里埃爾,一位是耀眼的百科全書式學者,享譽世界的意大利哲學家、符號學家、小說家;一位是電影泰斗、著名編劇劇、法國國家電影學院創始人。他們同是藏書家和珍本追蹤者,對書籍有深刻的理解,對各種文化載體在技術革命中的變局有敏銳的洞察。書中的第一章節叫“書永遠不死”,這也是蔣燕想表達的,正如書中所說:“書就如勺子、斧頭、輪子或剪刀,一經造出,就不可能有進一步改善。你不能把一把勺子做得更像勺子。書多方證明了自身,我們看不出還有什麼比書更適於實現書的用途。也許書的組成部分將有所演變,也許書不再是紙質的書。但書終將是書。電影和收音機,還有電視,絲毫沒有取代書。在某個特定時刻,人類發明了書寫。我們可以把寫視為手的延伸,這樣一來,書寫就是近乎天然的。它是直接與身體相連的交流技術。你一旦發明了它,就不可能再放棄它。相比之下,我們的現代發明,電影、收音機、網絡,都不是天然的。”
蔣燕說,在點讀筆剛出現的時候,中國的出版行業就探討過它會不會被淘汰的問題,但後來經過這麼多年,點讀筆依然有生命力,就是因為它服務的是傳統的紙質圖書。只要紙質圖書在,這支筆就在,它就有價值,它是把讀者的眼球重新拉回到紙質書上的一個工具。至於我們為什麼要使用點讀筆,它具體有什麼價值,則取決於我們聽到的內容。蔣燕認為,點讀筆要發展下去,不能跑偏的一個方向就是“內容為王”。她說:“點讀筆的價值,應該回歸到跟出版社非常緊密的合作上才對,這種合作的基礎一定要以內容為王。所謂內容為王,就是聽書的部分一定要做得精彩,不然我光買這本書就好了,為什麼要聽你的內容呢?如果我們能在內容上發揮它的價值,那才是最重要的。點讀筆就是要服務紙質圖書,讓紙質圖書在電子圖書如此的衝擊下變得更有價值、更有可讀性,讓聲音立體化,讓作者的聲音、二次創作者的聲音,使這本書變得更有溫度。”
蔣燕向記者舉例介紹了TING平臺是如何以內容為王,讓紙書更生動、更活潑、更擴展、更有溫度的。比如《法國視唱》這套書,是由中央音樂學院附中視唱練耳教研室主任張涓副教授歷時三年精心編輯和錄製的,利用TING筆點擊書上的小喇叭就能聽到每本分冊裡近200首視唱作品,在音質和音準方面,都有權威專業老師的把關,內容專業、使用方便。再比如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牛津少兒英漢動物百科》,做成TING書的時候,出版社聘請了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張勁碩博士擔任雙語版的漢語翻譯和審訂工作,保證6大類群400多種動物譯文的科學準確和發音的地道標準。還有美國百年經典繪本《婉達·蓋格心靈成長繪本系列》,是中國第一套婉達·蓋格有聲讀物,每本書都教會孩子一個人生道理,讓孩子通過閱讀自然而然地體會和感悟,聲音都是由專業配音演員錄製,聲情並茂,不僅增加了帶入感,還進一步降低了閱讀難度,即使是不識字的小朋友在沒有父母幫助的情況下也能輕鬆享受故事。
蔣燕強調:“現在市面上有一些點讀圖書是由一些機器在朗讀,這是我們一定不會去做的,小朋友是不可以聽這樣的聲音的。TING書一定是要有溫度的聲音,要最原汁原味的聲音,要能聽出語法、聽出技巧,聽出情感的聲音。做TING書不是簡單地配一段聲音,而是需要二次創作,需要我們出版行業真正做到以內容為王,也需要我們的編輯發揚工匠精神,深挖紙書內容,做出精品。”
打破壁壘 不限種類不分年齡國度 實現多重功能
目前,國內乃至國際市場上的點讀產品幾乎都有自己的侷限性,一支筆往往只能讀一個國家或一家出版商、一個種類的圖書。而作為終端的讀者用戶來說,當然希望這支筆不受限制,什麼都能讀才好。蔣燕告訴記者,TING筆從開始企劃之時就與普通的點讀筆有所不同,它於2004年開始由德國專業團隊進行5年的研發,2009年進入歐洲市場,2014年進入中國市場,一直秉持著它最初的運營模式和理念——全家用同一支筆、一支筆可以點讀全世界,通過“TING”平臺打破壁壘,各國人都能使用,兒童、成人、老年人均可使用,這也是這支筆國際化運作的體現。
正如廣播電臺的不同節目吸引不同聽眾一樣,TING筆用戶年齡段從4歲的小朋友涵蓋到80歲的老人。對於低幼兒童,TING筆逼真的聲效讓孩子能聽到每種動物的叫聲,讓書中的人物、動物都活起來,讓不識字的小孩子也能閱讀;對於學生,TING筆能扮演老師的角色,解決家長輔導孩子的困難,能隨時隨地識譜、試唱、課程講解;對於成年人,能在醫學、工程、建築等書上聽到文字以外的專家講解和更多案例,能在科普書、收藏書中聽到不同年代火車頭、拖拉機的開動聲、幾百只不同種類鳥的鳴叫聲,能在地圖掛圖類書上了解到城市的風土人情,能在讀文學作品時傾聽到作者本人的解讀和心聲……TING書目前已涵蓋語言學習、字典、百科、地圖冊、地球儀、旅遊畫冊、生活指南、手工圖書、科技、音樂、醫學、聽障培訓、佛經學習、收藏愛好等多種領域。
二次創作 保護正版降低閱讀難度 促進全民閱讀
傳統紙書經過出版社的精心編輯和內容二次加工,再通過TING筆來聽取,就變成了好看好聽的節目,使閱讀變得更有溫度。TING版圖書也正是有了這些再加工的聲音內容,降低了閱讀的難度。這些加工的聲音內容,是以紙質書為載體的,離開了紙質書,我們就聽不見這些聲音,而紙書裡隱藏的碼是無法被盜走的,所以編輯二次創作的那部分內容不能被拿出來盜版,這就大大支持了我們的正版圖書。
據瞭解,TING書涵蓋了很大一部分兒童書、學習類工具書、會發聲的教材,在TING筆幫助下降低了學習難度,方便孩子自主閱讀和學習,可以隨時輔助孩子學外語、學音樂、讀故事。TING筆給圖書加入對書中故事、內容的提示、講解、演繹、閱讀引領,是很多家長需要的,有了TING筆和內容好的TING書,家長就能充當全科老師。比如鋼琴考級類的聽書,學生可憑藉TING筆強大的解讀功能,通過對一個個小圖標的點觸,實現樂理部分在知識點、解題步驟環節的語音解析,在練琴、獨立掌握新曲、糾錯等方面也更加便捷和高效。再如TING版的《幼兒探索美繪百科》經過重新編輯,拓展了更多知識內容,讓書中的人物、動物都活起來,小朋友可以聽到每種動物的真實叫聲,即便不識字的小孩子也可自主聽故事。
此外,TING筆還能在文學作品當中加入作者的解讀,這除了能降低閱讀難度,更重要的是能讓作品和圖書變得更加珍貴和有價值。蔣燕介紹說,TING平臺正在著手做的一件事就是把很多權威作家、國學大師,還有一些甚至可以稱之為文化遺產的人物的聲音,呈現在相關作品裡面。“我非常看重與商務印書館的合作,因為他們有很多弘揚優秀中華文化的國學經典,也有反映歷史文化、風土民情的大量著作,而如何把那些國學大師、文學大家們的聲音和文字結合在一起來閱讀,一支TING筆就能夠做到。”蔣燕說。
近年來,北京在積極推進全民閱讀,扶持實體書店,持續深化全民閱讀的“北京模式”,打造“書香北京”、“溫度北京”。今年年初發布的《2016-2017年度北京市全民閱讀綜合評估報告》顯示,北京市居民綜合閱讀率為92.73%,紙質閱讀率81.02%,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58.80%;北京市紙質閱讀需求大幅增長,書香京城氛圍濃郁。北京市居民年人均紙書閱讀量10.97本,高於全國人均紙書加電子書的7.86本。北京市居民認同紙質閱讀的價值和意義,對閱讀紙質圖書的熱愛可見一斑,這對蔣燕來說特別受鼓舞。她說:“政府扶持實體書店,我覺得非常好。扶持實體書店,就意味在扶持紙質書閱讀,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向。讀紙質書是一種更健康的閱讀方式,尤其對孩子來說,電子書是無法替代紙質書的,紙質書閱讀和電子的碎片化閱讀是有很大區別的。我們有國際版權貿易的業務,所以每年都要去法蘭克福給中國的讀者選書,在那裡我們可以看到,出版業發達的國家對紙質書的重視是非同一般的。一個吃奶的小孩兒手裡拿著一本布做的書,而不是拿著手機,這就是我們想要看到的。紙質書設計有多種開本,有精裝、平裝,有的輕薄,有的厚重,這些都是根據讀者的特點來設計的,這些也是電子書沒法取代的。我們堅持做點讀筆,是因為我們堅持做的就是紙質閱讀,而且必須是正版的紙質閱讀。我非常建議大家多進行傳統紙質閱讀,這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多讀紙書對人的邏輯性和思維能力培養、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等都有好處。”
蔣燕在做TING平臺之前,做了近十年的圖書版權貿易,她除了做TING書,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閱讀推廣人。她總是不遺餘力地給身邊的人推薦各種各樣的好書,她每年都要兩次前往法蘭克福、博洛尼亞書展去選購書籍,每一本引進的紙書,都凝聚了她的心血。她說:“TING平臺是我的事業,之所以咬住青山不放鬆,是因為太愛紙書。每次進書店買書,我都有些不好意思,總有一種‘佔便宜沒夠的錯覺’。想想作者數年的心血二三十元就被我拿走了,真不好意思。我曾最不屑於說的一句話就是‘看紙書可以保護眼睛’,以這樣的理由讚揚紙書,同如一個數學家講演之後被人說‘您真棒,能背出那麼多公式’的感受。紙書不是為了保護人們的眼睛而來的,但是今天我也經常會補一句說:‘看紙書吧,至少不傷眼’,因為這個理由被所有家長接受,我們不能不強調這個理由。但說這話前,我要深呼吸,要有勇氣視紙書背後的作者、編者、繪者、裝幀設計者為空氣。這對我來說是困難的,傷心的。然後,我在心裡馬上向紙書道謙,請求他們原諒我。”
蔣燕對紙書是虔誠的,對作者的尊重是發自內心的,對好的內容是愛不釋手並不惜告訴身邊所有人的。讀書本是一件很私人的事,但正是因為有了像蔣燕這樣的閱讀推廣人,有了他們的傾力推薦、解讀和分享,才會讓好書走進更多人的視野和內心,讓閱讀成為更多人的事情。
牽手慈善 工匠精神打造剛需精品 助力文化輸出
蔣燕在採訪中多次提到工匠精神,她說無論是書店人,還是出版人,一定要有工匠精神。她認為,所謂工匠精神,就是專注於一件事,用盡全力將事情做到極致,好比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生活中,蔣燕喜歡茶道、插花、雕刻水仙花等。這些都是慢工出細活的優雅愛好,尤其是水仙雕刻,需要通過精湛的技術改變花葉的生長方向,並對花、葉進行雕刻,造出各種奇特有趣的造型。蔣燕認為,讀書的最終目的是更熱愛生活,她喜歡水仙清香素雅的氣質,更享受雕刻水仙的過程,從開始雕刻到開花,利用植物的趨光性控制水仙生長開花的時間,每一天的記錄和調整,都是一次和藝術的對話。她說:“做雕刻需要工匠精神,匠人的內心一定是安定、平靜的,在雕琢作品時,我們要本著對作品尊敬的態度,才能真正把藝術的美感和獨特性充分地體現出來。匠人也好,作者也好,他們的創作精神都是相通的,一個好的作品之所以打動人,是因為我們能從作品裡看到創作者打磨的專注和技藝,以及對完美的追求。我做圖書版權貿易的10年中,看到過無數雙作者充滿激情的眼睛,欣賞過很多花十年時間繪成或寫成的紙書,我曾經的鄰居就是圖書裝幀大師。這種珍貴的品質正是我們出版人需要的,我常常被這種專注於技藝而從容安定的內心狀態所感動。”
蔣燕認為,做圖書其實是教育,不可以太急躁,一定要靜下心來,像匠人一樣從容、專注地來做。正如百年涵芬樓一直堅持做有良知、有擔當、有品位的書店一樣,TING書也一直在堅持做最好的內容,和出版社、作者合作出精品紙書,引導人們迴歸紙質閱讀。TING平臺除了給大眾讀者提供更好的文化產品之外,也在致力於把優秀文化、知識資源輸出到更多的地方,給更多的讀者群體,這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對老人,尤其是有聽障問題的老人,以及盲人群體的教育、培訓輸出,二是對偏遠貧困地區教育的輸出與共享,三是對學校、機構、群體、甚至個人提供內容定製,四是對海外華僑子女中文和中華文化的輸出。
蔣燕說,TING筆可以和出版社合作,也可以和培訓機構合作,但這樣的合作絕對不是簡單的銷售。她說:“我們做的不光是一個電子產品,而是教育,是文化。當一個科技產品出來的時候,不能是簡單地去複製、照搬一些內容,而是要去創作。我們不能只侷限於做孩子的內容,而是要不斷深挖內容,持續進行產品開發,不能嫌麻煩。”她向記者介紹了德國出版的一些聽障教材,教材裡有豐富的內容和不同場景的不同聲音,利用TING筆與教材的結合,對老年人進行聽力培訓,可以幫助聽力下降的老年人恢復聽力。除此之外,盲文教學也是蔣燕非常關注的一個方面。目前盲文書大多非常陳舊,新書非常少。很多人認為盲孩子能聽就行了,不需要認字。蔣燕特別想呼籲,盲人不是文盲,他們應該識字,應該有閱讀、學習的權利。在聽書里加上盲點,旁邊設置語音,告訴他們這個點是怎麼回事,就能解決大問題。
蔣燕強調,TING筆很重要的一個作用就是帶領培訓機構、出版社做內容輸出,比如他們為少數民族地區某個語種的孩子做教材、做圖書、工具書,通過TING筆把文化和師資帶進一個地區,尤其是網絡不發達的貧困山區,讓TING筆扮演老師。她認為TING筆是慈善機構和慈善家一個非常好的選擇,而且TING筆也非常願意和慈善機構合作。目前,TING平臺與慈善機構合作,已經給96所留守兒童學校送去TING書,通過TING筆做教育資源的輸出與共享,讓他們與城裡孩子一樣學習。這樣的慈善不是簡單的一批志願者走進去,支教一段時間、資助一堆書包文具走了,而是真正用心在做孩子需要的內容,後期也只需要補充適合他們的書籍,這才是可持續發展的。
說到內容定製,蔣燕介紹,TING筆已經在很多領域和活動中應用了“私人定製”,比如中小學校的繪畫大賽、作文大賽,孩子們在傳統比賽形式的基礎上用TING筆為自己的作品加入更多的內容,錄下聲音,發揮想象力,施展才華;比如畢業紀念冊,學生和老師們為每張照片配上心語,為每位同學送上祝福,用TING筆留住最美好的時光和最親切的聲音;比如兒童成長記錄冊,留下孩子成長不同階段的珍貴照片和笑聲、哭聲、歌聲、呷呀學語聲以及父母的聲音,記錄孩子成長的每一刻;還有各種宣傳材料、活動手冊等。“我們已成功與香港70多所學校合作TING書教材,其中包括幼兒園、小學及中學,實現各所學校之間的教材個性化,方便學生在課堂及課餘時間使用TING筆學習普通話。除學校教材外,學校的作業紙也實現了私人定製。TING筆就像貼身家教一樣帶給學生輕鬆有趣的學習體驗。比如香港東華三院舉辦的好人好事創意寫作畫比賽,為每位參賽兒童提供一個實現夢想和自身價值的平臺,給每位賽者留下自己獨有的回憶,這也是私人定製的目的和意義所在。”蔣燕說。
據瞭解,TING筆已在香港40多所國際學校廣泛使用, 近三百個培訓機構在使用TING筆教學,世界各國華文學校均有使用TING筆。商務印書館藉助TING筆國際化平臺成功將《漢語圖解詞典》一書輸出到了德國,並由德國最大的語言學習類出版社——德國朗氏出版社出版,並在德國4000多家書店的TING筆專櫃都有銷售,頗受好評。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和華文教育基金聯合推出的供海外華人學生使用的中文學習教材《中文》、《漢語》,在加入TING平臺後,幫助了更多華僑兒童學習漢語,學習中國文化。香港企業家鄧慕蓮女士還為國際各國華文學校的教師送去了TING筆,用於點讀TING版的華文教材。TING筆已經在內容、版權輸出方面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
訪談的最後,蔣燕給記者展示了幾本“假書”,這些書只有封面,內容則是空白的。關於“假書”的來歷,她給我們講述了去法蘭克福書展的故事:“參展期間,德國組織我們這些出版人、編輯記者去參觀柏林一些非常大的出版社,他們出版的圖書,竟然能夠引導整個歐洲文化的走向。他們沒有庫房,書在出版之前就做好了營銷,在最初定好選題的時候,出版社就會帶著作者去書店營銷、與讀者見面。一本經典的書會根據渠道的不同改變版本,書在裝幀的時候就已經知道是什麼版本,要往哪裡賣。他們非常看重作者,被問及每年出版多少種書,他們會說,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們擁有多少作者。他們對作者的服務永遠在第一位,因為作者是生產內容的。這裡面沒有什麼更深奧的東西,就是營銷在先,調研市場在先。”所以,現在TING平臺也在這樣做,每一本聽書在他們跟出版社反覆探討後,會被先做成“假書”,他們帶著“假書”去參展,向機構推薦,做成市場真正需要的書。蔣燕說:“我們現在有很多書都是被追著問什麼時候正式出版,比如我們即將要出的一套音樂書,就有很多培訓機構在問。這樣一來,我們就成為了出版社另一個渠道的開荒者。”她認為,中國的出版業要振興,出版人一定要高度重視有才華的作者和繪者,協助他們將作品與讀者定位相結合,從而達到出版的目的。只有這樣,作者與讀者之間才能真正建立起“傳遞與接收”的關係。
蔣燕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出版要以市場調研為先、以內容為王,真正的好書不會沒有市場,沒有市場的書一定是內容沒有做好。作為出版人,蔣燕不斷學習出版業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不斷髮掘、引進優秀出版物,並用她的TING筆賦予紙質書更豐富、立體的內容;作為閱讀推廣人,她表示,將會和優秀書店人、出版社一起,牽手合作推出更多、更好的內容,幫助更多人激發閱讀興趣、引導閱讀方向、確立閱讀目標、提高閱讀能力,助力推動全民閱讀,共建書香社會。(文/龍穎)
閱讀更多 北青網北京頻道 的文章